東莞是臺商的大本營,最近臺灣百年老字號彰化銀行進駐東莞,引起各方的關注。
事實上,目前東莞的臺資金融機構已有不少,如2006年成立的東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的富邦銀行東莞代表處,以及2012年設立的玉山銀行等。
臺資金融機構紛紛落戶東莞,目的是什麼?為轉型升級中的東莞臺企帶來了什麼?為東莞帶來哪些經營模式的變化?為解答這些問題,連日來,南方日報記者走訪臺資銀行、企業和金融人士。
玉山銀行有望開展人民幣業務
11月19日上午,已經「109歲」的臺灣彰化銀行東莞分行在環球經貿中心8樓開業,這是這家臺灣老字號在大陸地區開設的第二家分行,也是東莞的第二家臺灣銀行分行。彰化銀行董事長陳淮舟在開業致辭中說,未來彰化銀行將深耕東莞,支持本地企業的融資。
「彰化銀行大陸的第一個分行2010年設在江蘇崑山,我們羨慕嫉妒但不恨,我們尊重。今天第二家分行來到大陸臺商最密集的東莞,我們歡迎貴行以獨特優勢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困難。」廣東省臺辦副主任侯振富在彰化銀行的揭幕儀式上說。
侯振富說,臺灣銀行在大陸發展有獨特優勢,因其與外資銀行相比,在大陸發展更熟悉金融、商業和人文環境。
「而且相對於大陸的金融業,臺灣金融業提前20多年開始自由化、市場化競爭,臺資銀行在大陸已經有一定數量的客戶,對臺資企業信用等運營資訊的了解相對全面,大陸給臺資銀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會。」侯振富說。
據了解,目前東莞的臺資金融機構已經有不少,如2006年成立的東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的富邦銀行東莞代表處以及2012年設立的玉山銀行等。
筆者了解到,這些臺資金融機構在東莞的發展狀況良好,如東聯融資租賃隨著東莞產業轉型升級,政府大力推進「機器換人」政策而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富邦銀行東莞代表處雖然一直沒有升級為分行,但幾年來介紹東莞及周邊城市的企業到香港融資,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而東莞首家臺資銀行玉山銀行東莞分行,在開業的第一年實現了盈利,根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相關規定,玉山銀行可以開展人民幣業務,據悉申請已經遞交,目前正在等待批覆。
據了解,彰化銀行之所以能夠在東莞快速落地,原因在於東莞成為粵臺金融合作試點城市,加上《東莞市推動莞臺金融合作實施方案》的助力,而且廣東銀監局對其落戶東莞給予大力支持。
貸款靈活緩解企業融資難
「玉山銀行和彰化銀行在東莞相繼開設分行,這意味著臺商在東莞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東莞臺商協會會長翟所領告訴記者。
他說,以前不管是什麼樣的企業來東莞投資,都是單槍匹馬的來,在當地沒有任何的融資,沒有銀行的支持。「現在隨著臺商在東莞的發展和轉型升級的要求,需要的資金也越來越多。所以兩家臺灣的銀行適時進入東莞,這對東莞的臺商有很大的助力。」
近年來,東莞的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由於受到招工難、招工貴的影響,產能大打折扣,今年以來東莞市政府在大力推動「機器換人」政策,為製造業提供升級的補助。但對於很多中小型的企業來說,由於自身的財力不足,再加上融資困難,想要實現轉型升級並非易事,這種現象在中小型臺資企業中非常普遍。
「東莞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其經濟結構在轉變,東莞在珠三角處於優越的位置,在做外銷,也做內銷,要人才也要有錢。在融資受限的時候,外資銀行是重要的資金來源地。」全國臺企聯會長郭山輝說。
翟所領告訴記者,一些比較大型的,在臺灣、香港等地有分公司的臺企能夠以比較低廉的成本取得當地銀行發放的貸款,「但一些中小型的臺企,他們很多是在東莞落地生根,和臺灣的聯繫沒那麼緊密了,就很難得到這樣的機會。」
另一方面,由於歷史原因,他們也無法使用廠房做抵押物向國內的銀行申請貸款,而存在融資難的問題。「像彰化銀行和玉山銀行這些臺灣銀行由於在貸款方面更靈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些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他說。
翟所領舉例說,臺資銀行會根據臺企在東莞的經營狀況和不動產的情況來進行判斷,還可以根據企業在海內外的不動產加起來做抵押。
東莞副市長賀宇對彰化銀行東莞分行的開設基於厚望,他認為這會對加工製造企業提高自動化水平時遇到的融資問題有所幫助。「在兩岸服務貿易協定進一步推進的情況下,金融政策不斷升級,跨境貿易和金融交易更加開放,希望臺商抓緊機遇,以後有更多的機構來莞投資興業。」
彰化銀行外幣業務不受存貸比約束
據了解,彰化銀行東莞分行第一年只能做外幣業務,業務內容包括港幣、美元和歐元的活期和定期存款,周轉性資金貸款、進出口貿易融資、固定項目資金貸款、聯貸案、開發擔保信用狀或保證函等授信業務,以及信用狀通知、轉讓、押匯、保兌、託收等外匯業務,此外還有匯兌業務及國際金融業務。
據彰化銀行東莞分行行長王宏透露,該行投入了等值10億元人民幣的美金用來開展業務,雖然僅限於外幣,但不受存貸比的約束,這是彰化銀行的優勢所在,而國際結算則是該銀行業務的主要方向。
「另外,今年大陸開始開放內保外貸、外保內貸,這個我們臺資銀行就可以做。企業拿大陸的資產來做抵押,他們開了保證函,到了國外就可以運用資金,因為兩邊的資金成本不一樣,這樣可以讓資金的流動靈活一點。」王宏說。
他說,國內的基準利率6%左右,國外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市場政策原因,利率降得非常低,貸款也就2%至3%,這樣融資成本可以降低很多。「當然,銀監會和人民銀行對使用外資有很多規範,要走審批的流程,同時國內的市場利率也在往下走,國內的金融市場越來越開放,差距會越來越小。」
「如今大陸在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用人民幣進行結算。當他將人民幣結算擴大的時候,外幣就會縮小,我們局限在外幣業務就會受到掣肘。」王宏說,第一年目標至少要盈利,然後申請人民幣業務,並著手開設網點做零售業務。
與本地銀行有很大合作空間
王宏認為,每個地方的環境不同,要在東莞落地,一定要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我們對這邊金融市場的適應沒什麼問題,不過在合規這方面,國內的規定很多、很細,也不斷地在更新,我們還在適應中,怕腳步跟不上。」他說,彰化銀行在東莞聘請了合規主管,對當地的法規更新快速跟進。
談及與本地銀行之間的關係,王宏認為,金融同業是競爭的對手,也是合作的對象。本地銀行也會有臺灣企業的業務,「他們對企業在臺灣的母公司並不了解,我們比較了解,對這些客戶進行貸款的時候,我們可以合作,幫助國內的銀行完成徵信。此外,像銀團投資、地鐵投資等金額比較大的項目,一家銀行是做不完的,有很多比率限制,我們還可以一起分攤風險。」
據介紹,雖然彰化銀行第一年只能做外幣業務,但是有的企業需要人民幣和外幣等不同幣別,「我們和本地的銀行可以一起合作,完成不同幣別的業務,有很多這樣的合作機會。」王宏說。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臺資銀行紛紛入駐
提升東莞構建區域金融中心信心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
為了對彰化銀行等臺資銀行落地東莞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本報採訪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教授。
南方日報:東莞素有「金融綠洲」之稱,近年來臺灣玉山銀行和彰化銀行的進駐,會為東莞金融業帶來什麼影響?
林江:我認為玉山銀行和彰化銀行作為商業銀行進入東莞,會使得東莞金融機構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讓東莞構建區域金融中心的信心大為增強。
東莞擁有龐大的臺商群體,而臺商在新形勢下的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金融業的支持,這兩家銀行順利落戶東莞,將形成顯著的示範效應,即臺資金融機構帶頭為落戶本地的臺資企業提供有效的融資,在此示範效應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包括臺資在內的商業銀行會為臺資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融資服務。
如此一來,東莞作為從加工製造業中心向先進位造業中心轉型的典型城市,其金融業態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即依然依託製造業,為先進位造業企業提供各種適合的金融服務,這樣,兩家臺資銀行進駐東莞,其產生的對東莞金融業深化的影響將是顯著的。
南方日報:和國內銀行相比,臺灣的銀行有什麼優勢?互相之間應該如何合作和良性競爭?
林江:臺灣銀行有其獨特的優勢,他們比較熟悉臺資企業的實際情況,尤其是通過臺資企業在臺灣的總部了解臺資企業作為其主要客戶的信用情況,企業發展的特點以及業務策略等;臺灣的銀行對製造業的運作比較熟悉,因為臺灣本身就是一個以先進位造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地區,故臺灣的銀行會更了解製造業的融資結構、融資方式以及融資策略,東莞作為製造業中心,其應該受益於這種優勢;臺灣的銀行能夠為企業提供比較貼身的,度身定做的服務,而且服務比較細緻,這對於包括東莞本地臺資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而言比較具有吸引力。
臺灣的銀行應該與大陸地區的銀行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尤其是針對臺資企業的轉型升級所需要的融資服務方面,僅僅依靠臺灣的銀行或者大陸地區的銀行可能都是不夠的;建議兩地的銀行可以針對一些與臺資企業融資相關的領域,例如融資性租賃、生產設備保險、信託、基金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以達互利雙贏的格局。
南方日報:東莞臺商雲集,臺資銀行的進駐能否解決中小型臺企融資難問題?
林江:臺資銀行的進駐可以緩解中小型臺資融資難的問題,但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主要原因是,臺資銀行的分支機構數量有限,難以在包括東莞在內的大陸地區通過吸收存款來取得更多的可貸資金,與此同時,臺資銀行也難以隨時調動包括臺灣總行在內的資金到東莞來滿足東莞中小型臺資企業的融資需要。因此,東莞的臺資企業在積極爭取在東莞的臺資銀行的融資支持外,還必須積極爭取東莞本地的金融機構甚至港資、外資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才能真正解決中小型臺資的融資難問題。
南方日報:臺灣的金融機構要在東莞落地生根,會遇到哪些困難和挑戰,該如何克服?
林江:困難和挑戰包括不一定適應或者熟悉東莞本地的融資文化、營商文化以及商業環境;與本地的金融機構的合作可能會存在困難,因為本地金融機構之間自身有不少合作機會,但是臺資金融機構如果離開了本地金融機構的支持,可能在東莞成為孤家寡人,難以拓展業務;臺資金融機構在本地受分支機構數量有限的影響,可能難以大量吸收存款成為可貸資金,加上臺灣的總部對於在東莞的分支機構的支持也會產生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情形;臺灣的金融機構可能不太了解大陸地區的政府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意圖,包括稅法等,如此一來會限制其客戶基礎,也會對其長期發展的空間有所壓縮。
要克服這些困難,最理想的做法是與東莞本地的金融機構開展合作,通過建立戰略性合作夥伴關係大大降低臺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情況,發揮臺資銀行的長處;臺灣的商業銀行應該摒棄只是自己人「埋堆」的做法,要以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氣魄來形成臺資銀行在東莞的業務拓展策略,與此同時,也要說服在東莞的臺資企業儘快融入當地社會,包括與東莞市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密切的信息溝通關係,認真研究本地的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從而讓臺資銀行真正成為東莞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和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