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去觸碰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一方面,家長和老師要與孩子共同求知和思索,另一方面,我們應警惕最極端的傾向,即控制變成了人對人行為的約束,而使教育的愛落空。
教師節,除了對老師們講出感謝的話,我們更需要花時間思考一下教育這件事,因為它不是單靠某一方就能完成的重任,它是生氣勃勃的事物,需要人人參與、共同成就。
湛廬君向你推薦以下10本好書,它們的豆瓣分數平均為8.3分,它們都與孩子的個體教育和發展有關,但沒有一本是純粹的「考試指南」。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或許它們能給你最貼切的答案。
1
《園丁與木匠》·豆瓣評分8.1
你是園丁還是木匠?你在把孩子養成你想像中的樣子嗎?還是幫助他成為他本應該成為的自己?只有複雜的人才敢相信教育孩子是個簡單的事,只有掌握重要知識的人才知道什麼對孩子是重要的。艾莉森·高普尼克的這本《園丁與木匠》也許能先改變你,再改變你的育兒思路。
2
《全腦教養法》·豆瓣評分8.6
腦科學的發展有多重要?當人類在進化進程中第一次思考「為什麼」時,我們對自己、對世界、對一切周遭事物的不解和疑惑,不僅出自靈智,也出自情感,然而這一切,都源於人腦。每一個家庭渴望孩子能擁有的聰明、快樂、健康等品質,他們都需要教育,而教育的實質就是建構人腦。
3
《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豆瓣評分8.0
「過度養育」是當下中國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國有非常多父母不自覺地會把孩子視為附屬品和工具性存在,對於子女過度指揮、控制、幹預,這不僅有礙孩子自由、全面、充分的成長,也成為親子關係衝突所在。《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這本書就呼籲父母糾正錯誤的養育方式,並提供了一套養育哲學及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
4
《教出樂觀的孩子》·豆瓣評分8.4
什麼樣的孩子最討人喜歡?不一定是成績第一名的孩子,但一定是自信、樂觀的孩子。有心理學家稱:「人在自信的情況下,能夠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500%以上」。那麼,什麼樣的父母以及哪種教育方式,能夠培養出自信樂觀的孩子?本書中特別反駁了純粹的正向教育、純粹的鼓勵式教育,倡導用科學、理性的積極心理學方法來教育孩子。
5
《卡普兒童行為手冊》·豆瓣評分8.0
每天面對孩子的情緒爆發、不良行為,你是不是經常衝動之下對孩子大吼大叫?會不會經常陷入與孩子對抗的局面?卡普醫生創造性地將孩子的行為分為3類,並針對每一類行為提供了詳細、實用的解決方案,對症下藥,快速、有效地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讓孩子從小野人變身文明時代的快樂少年。
6
《讓孩子做50件危險的事》·豆瓣評分8.0
父母最擔心也最害怕孩子會接觸到危險的事情,所以他們總是叮囑孩子要遠離火源、不要觸碰刀具、禁止接觸電源等等。美國有一所學校Tinkering School,就偏偏教孩子們做一些「不安全的事」。Tinkering School的創始人基弗爾·塔利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杜絕孩子們嘗試一些「危險」的挑戰,其實是在剝奪孩子探索世界、自我保護的能力和真正的生存能力。
7
《要領》·豆瓣評分8.0
本書作者約翰·漢尼斯,曾擔任史丹福大學校長達16年之久,如果從他踏入高等教育領域的門檻時算起,至今已有40年了。教育體系該如何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呢?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的踐行自己的職責?想要掌握工作和生活中的要領,我們應該堅持哪些原則?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被漢尼斯寫進了《要領》一書中。
8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豆瓣評分8.0
巴拉巴西告訴我們,在你的某種能力不能簡單用分數、數字來衡量的情況下,是別人對你的認可程度決定了你能不能成功。換句話說,在取得高分之外,別忘了橫向拓展你的社交網絡,讓你身邊更多的人注意到並且讚賞你的能力,這樣才能有更多的通路和上升渠道。這一點,在申請名校時,特別適用。
9
《無限的遊戲》·豆瓣評分8.7
所謂有限遊戲,就是指那些有邊界、有時間限制、有終點、有輸贏的遊戲;相反,無限遊戲就是那些沒有邊界、沒有時間限制、沒有終點、沒有輸贏的遊戲。比如:權力、戰爭、社會、財富都是有限遊戲。而宇宙、文化、教育都是無限的遊戲。在教育這件事上,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要著眼於長遠,躬耕於價值。
10
《最高職責》·豆瓣評分8.7
當危機突然而至,當塔臺傳來讓你返回機場的指令,作為機長你如何做決定?當你的肩上背著155人的生命時,你的最高職責是什麼……「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責任心的重要性無需多言。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我們必須每時每刻盡力做對每件事,還要努力做到最好,因為不知道生命中的哪一個瞬間會決定對我們一生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