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炎早期症狀你知多少?這些腎炎的誤區你肯定犯過

2020-12-22 人民網

腎小球腎炎又稱腎炎症候群,是常見的腎臟病,指由於各種不同原因,發生於雙側腎臟腎小球的,臨床表現為一組症候群的疾病。我們要正確認識腎炎,認識腎炎的早期症狀,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腎炎早期的症狀有哪些?

1、水腫

可出現眼瞼、顏面、下肢、會陰部和生殖器水腫。輕者僅有體重增加(隱性水腫),重者可全身腫脹,甚至出現胸腔和腹腔積液。

2、蛋白尿

腎小球腎炎時血液內不能夠從腎臟濾出的某些蛋白濾過至尿液內,出現蛋白尿。主要表現為尿中泡沫增多,且長久不消失。

3、高血壓

腎臟通過排出水和鈉鹽,影響血管內循環血容量;同時產生腎素,產生縮血管作用,參與調節血壓。腎小球腎炎時腎臟排水和鈉鹽能力下降,腎素產生增多,出現高血壓。

4、貧血

腎臟可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腎病進展,腎功能受損害後,此種激素產生減少,出現貧血。

腎炎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腎炎是治不好的頑症

其實腎炎不僅能治,而且絕大多數是可以治癒或可以控制的。療效的好壞主要取決於診療是否及時、合理,並與患者自身的調理有關(如飲食、休息)。人們產生這種不正確的觀點,一是由於腎炎本身發病很隱匿,早期不易被察覺,當大量的腎組織發生損傷、功能喪失時才去就診,則為時已晚;二是一些患者經治療後症狀緩解,自身感覺很好,認為病情已痊癒,忽視了鞏固期的治療及隨訪,當感覺不適再去就診時,疾病的性質已發生本質的變化。因此每一位腎病患者不管病情如何,都應定期複查,監測病情的發展。

誤區二:忌鹽

醫學上對腎炎患者的鹽的攝入是很嚴格的,主張這類患者「限鹽」,但並非許多人認為的「忌鹽」。鹽是機體組織代謝必不可少的元素,長期禁鹽不僅起不到緩解病情的作用,反而會使許多臟器功能下降,不利於恢復,輕者使病情遷延,重者危及生命。通常情況下,若無明顯浮腫和高血壓,每日補充3~5g食鹽即可;重度水腫或高血壓者,可適當減少鹽的攝入,每日1~3g或遵醫囑為宜。

誤區三:多飲水會加重腎臟負擔

實際上恰恰相反,人體內的代謝產物都有很大一部分要是從尿液中排出體外的。若尿量不足,就可能造成體內的代謝產物堆積,加重腎臟的損害。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責編:鄭浦麗、胡洪林)

相關焦點

  • 女性腎炎的早期症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腎炎時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有的朋友有得過腎炎的經歷,那你知道女性腎炎的早期症狀是什麼嗎?有腎炎的患者吃什麼食物才能緩解呢,平日裡腎炎的預防護理措施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腎炎的早期症狀都是什麼
    核心提示:腎炎是人體腎臟出現了炎症,一般可分為很多種類型,對身體的傷害是比較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早期治療腎炎,以減退對身體的傷害。下面腎病專家對於腎炎的早期症狀做簡單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腎炎是人體腎臟出現了炎症,一般可分為很多種類型,對身體的傷害是比較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早期治療腎炎,以減退對身體的傷害。下面腎病專家對於腎炎的早期症狀做簡單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慢性腎炎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慢性腎炎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很多患者在知道自己被檢查出患有慢性腎炎之後都覺得很是不可思議,因為在這之前患者都沒有察覺出有什麼異樣。由此可見,充分了解慢性腎炎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對患者來說是很重要的。約33%的患者會出現血壓升高,表現為頭痛、記憶力減退、睡眠不佳症狀等。
  • 慢性腎炎為何會水腫?慢性腎炎早期症狀有哪些
    慢性腎炎的發生是有跡可尋的,在慢性腎炎發病的初期,我們可以根據其早期症狀,進行相關治療,避免其發生嚴重病變。那麼,慢性腎炎早期有哪些症狀呢?   慢性腎炎的早期症狀   1、血尿   血尿有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之分。
  • 小心是腎炎的早期症狀!
    所以對腎炎的早期症狀有所了解是十分必要的,了解腎炎的早期症狀,能夠使我們更早的發現病症,早發現,早治療,才更有助於病症的治療。腎炎早期症狀一:容易疲勞、乏力現代人生活忙碌,尤其在工作一天後,人十分的疲勞乏力,但是疲勞乏力也正是腎炎的早期症狀之一,所以如果長期處於疲勞乏力,總覺得睡不飽,睡不夠,身心疲乏的狀態,可能需要警惕身體是否有何不適。
  • 腎盂腎炎的早期症狀 這裡腫了千萬要小心
    腎盂腎炎屬於尿路感染疾病的一種,尿路感染是我們平常多見的一種疾病,那麼,它又被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當你出現腎盂腎炎的時候,其實就是因為細菌侵襲了腎所導致的疾病,很多人不清楚這個病症的症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腎盂腎炎的早期症狀。
  • 早期慢性腎炎有何症狀 患者飲食禁忌有哪些
    原標題:早期慢性腎炎有何症狀 患者飲食禁忌有哪些   慢性腎炎是人體健康的一大威脅,一旦患上慢性腎炎,其治療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及早發現病症則是治療慢性腎炎的一個關鍵要點。下面將簡單介紹一下慢性腎炎的早期症狀及患者的飲食禁忌。
  • 女性患腎炎,早期出現的這些症狀,稍不注意就會發展成尿毒症!
    女性腎炎的早期症狀最常見為感染為首發因素。急性腎小球腎炎和慢性腎小球腎炎病人的急性發作常常與咽炎、扁桃體炎、上呼吸道及皮膚等感染相關。因而,當患有上述感染性疾病時應檢查尿常規。身體浮腫。這是最顯而易見的女性腎炎腎炎早期症狀,而且身體浮腫會一直出現在整個腎病的治療過程中。不同病人的浮腫現象或輕或重高血壓症狀。1/3的腎小球腎炎病人會出現血壓增高,表現為頭痛、記憶力減退、睡眠不佳症狀等。
  • 感冒出現這些症狀 警惕急性腎炎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腎病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得了上呼吸道感染的年輕人,若發現身體出現水腫、腰痛、疲乏等症狀,也要引起高度警惕,謹防急性腎炎。」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通訊員方寧、張秋霞年輕人防急性腎炎老人防慢性腎病提起腎病,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感覺就是慢性病,上了年紀才容易得。對此,湯水福指出,老年人確實是慢性腎病相對高發的人群,但年輕人因感冒等引起的急性腎炎也不少見。該如何預防腎病?
  • 尿潛血3+是腎炎嗎?腎炎常見症狀要牢記
    尿潛血是腎炎的常見症狀表現之一。那麼尿潛血3+是腎炎嗎?
  • 關注腎臟健康,腎炎早期有4個症狀,不要等尿液出現泡沫了再檢查
    腎炎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腎炎,繼發性腎炎和遺傳性腎炎。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和腎炎的類型不同,不同的腎炎患者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同,或無症狀。但是大多數腎炎患者都會出現一些特定的症狀。1:身體浮腫浮腫是腎炎早期最常見的症狀。
  • 什麼是腎炎 腎炎有哪些不同類型
    1.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症狀之一是起病比較急,患者會有血尿、水腫以及高血壓的症狀,並且表現會腎功能不全。2.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係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遷延,病變緩慢進展,可有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最終發展為慢性腎衰竭的一組腎小球病。
  • 慢性腎炎吃什麼食物好 慢性腎炎就吃這些
    現在的生活中患有腎病的人不在少數,慢性腎炎就是其中的一種。腎病給健康和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慢性腎炎吃什麼食物好呢?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一講慢性腎炎吃什麼食物好?慢性腎炎能吃什麼?慢性腎炎症狀是什麼?一起了解一下吧。
  • 睡醒眼皮腫或是慢性腎炎 慢性腎炎有哪些症狀
    有些人早晨起來會發現自己眼皮腫了,細想一下,昨天晚上睡覺前也沒怎么喝水,然後開始擔心這是不是腎炎的症狀。那麼,醒後眼皮腫了是什麼情況?一起來看看吧。   睡覺起來眼皮腫了,是怎麼回事?
  • 湖北陽新縣哪家醫院看腎炎比較好?
    核心提示:腎炎是腎病的一種,目前我國的一億多腎病患者中有多一半是腎炎。相對於其他腎病,腎炎比較普遍,發病率為2.8%~5%,並且呈上升趨勢。本來腎炎是很好控制的一種疾病,但因為很多人對腎炎存在誤區,於是使簡單的疾病變得複雜,使得疾病加重,延誤治療。今天河南譽美腎病醫院就來和大家講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 眼瞼浮腫會是腎炎嗎?
    眼瞼浮腫會是腎炎嗎?如果你有眼瞼浮腫的話可能腎炎在作怪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是這個原因。腎受損中最為常見的疾病就是腎小球腎炎,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腎炎。腎炎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早期的症狀表現較輕,不易被人們發現,等到發現時可能已經是疾病的晚期了。眼瞼浮腫會是腎炎嗎?
  • 怎麼判斷是不是慢性腎炎
    核心提示:近幾年,慢性腎炎的發病率在持續上升,成為嚴重威脅人體健康的疾病。生活中很多人對慢性腎炎的認知不全面,對症狀的認識不夠深刻,所以在疾病到來時,沒有及時的察覺。那麼,該如何判斷是否患有慢性腎炎?它的出現有哪些症狀表現?
  • 如何確診是慢性腎炎?慢性腎炎可以喝玉米須泡水嗎?
    慢性腎炎可以喝玉米須泡水嗎?慢性腎炎的患者是可以喝玉米須泡水的。慢性腎炎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簡稱,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遷延,病變緩慢進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最終將發展為慢性腎衰竭的一組腎小球病。通常可出現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等症狀。
  • 小兒腎炎有5大典型症狀 家長需及時發現並治療!
    原標題:小兒腎炎有5大典型症狀 家長需及時發現並治療!   秋分時節,是小兒腎炎的一個好發時期。小兒腎炎一般指的是急性腎小球腎炎,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患上腎炎,就會非常恐懼,擔心會對孩子的腎臟甚至身體帶來一些不可逆轉的傷害。
  • 當你出現這些症狀請保持警惕!腎炎該什麼時候就醫,千萬記住這不是...
    腎炎,醫生稱之為「沉默的殺手」。從臨床來看,不少第一次來醫院就診的腎炎患者已經病情嚴重,治療效果也不佳。如人體出現上述這些信號,就要考慮自身是否有腎病方面的問題,及時就醫檢查,如果出現腎臟問題,會使體內毒素無法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