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一邊熱播一邊刷屏,一部經常出現在劇中人物祁同偉口中的小說《天局》也跟著火了。
《天局》是山東煙臺作家矯健的短篇小說,小說中「勝天半子」的故事成為祁同偉的精神指引,也在網絡上引起一片分析熱潮。
《天局》緣何與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結緣?在編劇策劃中又有哪些故事?
本報採訪到《人民的名義》首席策劃、《天局》小說作者矯健,為您揭秘《天局》和《人民的名義》背後的故事。
「勝天半子」靈感來源於30年前
矯健,1954年出生在上海,原籍山東乳山,畢業後被分配到煙臺文聯任專業作家,作品曾兩次獲得全國優秀短篇、中篇小說獎,現長期定居在山東煙臺。
作家矯健。齊魯壹點記者 呂奇 攝
「《天局》,寫的是一個棋痴在風雪夜中,搬石頭取暖,後來產生幻覺,與天下棋,最終以自己的生命作為棋子,方勝天半子,最終被凍死的故事。」矯健介紹,這篇小說寫了有30年時間了,原收錄在他的《矯健中短篇小說集》一書中,隨著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熱播,又開始受到很多人的關注。
矯健說,他本人鍾愛圍棋,圍棋是一門文化底蘊深厚的藝術,有博弈、有鬥爭、有策略,而這篇小說的創作靈感,緣於一次中日作家的文化交流活動。1987年,中國作協搞了一個交流活動,邀請一些國內作家代表到日本,他就是其中之一。
「在日本,也有一些作家愛好圍棋,於是,這些愛好圍棋的作家就在一起搞活動。其中就有日本著名作家中野孝次,當時,我和他就在一起探討,吃飯時喝了點酒,突然間有了靈感,有了構思,想寫一篇人與天下棋的小說。」
矯健說,他當即把想法告訴了中野孝次,「聽後,中野孝次很是興奮,瞪大了眼睛,說人和天下棋,很有意思。」
回來之後,矯健便寫出了短篇小說《天局》。
《天局》代表悲壯的極致精神
周梅森(左)和矯健(右)。矯健本人供圖
北大教授張頤武評價,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壇,矯健和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編劇周梅森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家。
矯健和周梅森是30多年的好朋友,相互非常了解,對彼此的文章也非常熟悉。矯健看來,小說《天局》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被引用,是源於他與周梅森之間「源遠流長的合作」,是周梅森在編劇時自然而然的「筆下到」。
矯健說,在周梅森做《人民的名義》編劇後半部分的時候,有天突然給他打電話,要《天局》小說的電子版,說要用到電視劇中,「都是30年前寫的小說,哪有電子版,後來我找到小說集,給他發了個掃描件,當時也沒在意。」
在播出的電視劇中,「勝天半子」的故事除了被引用,還在祁同偉面臨困境時被大聲誦讀。這引發了網友對小說和劇中人物性格的分析熱情。
作者矯健這樣解讀:「《天局》講得是一種極致精神,主人公渾沌雖然是農民身份,但願以生命為棋,勝天半子,這是人類的極致精神,可以是對藝術的追求,也可以是對權利、財富、地位的極致追求。這種極致精神很符合祁同偉極致的奮鬥、極致的貪婪和極致的博弈,有一種極致追求的悲壯感。」
在電視劇播出後,矯健不禁感嘆《天局》被用得巧妙和到位,一點點地滲入到劇情中,使反面人物祁同偉不概念化,有血有肉。「周梅森把我的小說用活了,小說火了,這點也是我沒想到的。」
「猴子」綽號來自周梅森本人
藝術源於生活,《人民的名義》中很多劇情也源於周梅森的生活瑣事。
矯健透露,劇中主人公侯亮平被稱為「猴子」,這個綽號其實來自作家本人。上世紀90年代,矯健曾經拉著周梅森共同下海經商,一起搞了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建了100多棟別墅。周梅森屬猴,被稱為「猴子」,矯健屬馬,他們倆也總是戲稱這一組合為「大馬猴」。
「經商期間,我們經常調侃自己是一對老K,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就算一對大小王對我們也沒轍。」矯健說,這段經歷,也被周梅森用到了《人民的名義》中趙瑞龍與杜伯仲的臺詞片段中。
細心的觀眾會記得,在《人民的名義》前幾集,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片段,陳海在家裡請侯亮平吃飯,專門把兩隻螃蟹藏了起來,最後還是被侯亮平四處翻騰,找了出來,戲劇而幽默,而這一段也正是矯健和周梅森生活中的經歷。「當時,我去周梅森家吃飯,發現浴缸裡蓋著兩隻螃蟹,問他為啥不給我吃,他說是昨天剩的,人多分不過來就乾脆藏起來,如果想吃,改天多買些。」矯健笑著回憶。
平衡主旋律與反腐矛盾衝突
在不少人印象中,1990年播出的電視劇《渴望》是一部現象級大劇。
矯健認為,《人民的名義》這部戲足可媲美《渴望》,「應該說這部電視劇就像點住了武功的『死穴』一樣,觸動了社會的敏感部位,就是老百姓對腐敗的憤恨。」
矯健介紹,反腐題材是周梅森的招牌菜,他曾拿出過《國家公訴》、《絕對權力》等一系列反腐力作。「八年沉寂」後決心回歸,與最高檢影視中心有關負責人「三顧茅廬」地邀約、廣電總局「大尺度放行」不無關係,「在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這部電視劇得以叫響,在國內外都引起巨大反響,BBC、美國之音等都報導過這個作品。」
同時,矯健強調,《人民的名義》之所以火得一塌糊塗,更是得益於周梅森本人的政治智慧與高超的編劇藝術。
「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點是,在主旋律的前提下,大膽地用猛烈的矛盾衝突揭露腐敗,大膽的臺詞、大尺度高級別場合的刻畫,這點是很高明的。像陳巖石、沙書記,都是這部反腐劇中的光明面,怎麼把反腐激烈的矛盾和主旋律擰起來,能過審又要好看,找到這個平衡點,體現了周梅森很高的政治智慧。同時,他又是個結構大師,會組織衝突,這就像蓋大樓一樣,結構很關鍵。」矯健分析。
矯健也絲毫不諱及談到網上對該劇部分情節拖沓的抗議,「一部戲需要生活的東西去填,周梅森不擅長寫愛情和家長裡短,但是電視劇需要,一個作家也有長處和短處,這個是可以原諒的。」
隨著《人民的名義》的熱播,矯健中短篇小說集更名為《天局》後也將正式再版,預計下周就能面市。矯健表示,未來還會期待與周梅森繼續合作下去。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秦雪麗 楊凡
編輯 馬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