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晚報記者了解到,國內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國際性考古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將於10月22日-24日在成都舉行,屆時將向世界各地的考古學者全方位展示四川尤其是成都的考古成果。
    將發布古蜀文明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首展《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已於今年6月9日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與公眾見面,首次集中展示了成都商業街船棺葬、老官山漢墓、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等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300多件/套文物,全方位、多角度呈現了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
    目前,成都已將重點保護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古蜀文明遺址群、大型明代陵墓群、大型窯址群、宋元戰爭遺址、東華門遺址等24處35個遺址點,列入了《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送審稿)》。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將系統、全方位地向全世界考古學者展示四川尤其是成都的考古成果。從上個世紀前半葉發掘的永陵、江口崖墓,到上個世紀晚期開始發掘的三星堆,以及本世紀的重大考古成果商業街船棺、金沙遺址、老官山漢墓、江口古戰場遺址、邛窯遺址……都將一一展示出來。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在「2018武侯夜話」之「三國龍門陣」活動上透露,去年年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4名女考古員從茂縣出發,翻越九頂山進入成都平原,探尋古蜀先民進入成都平原的遺蹤,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4名女考古員將發布她們對古蜀文明的最新研究成果。
    大會面向公眾開放
    「中國考古學大會」由中國考古學會主辦,本屆大會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共同承辦。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將圍繞「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這一主題,開展若干次圓桌討論。本次大會將全方位展示近年來我國考古研究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新實踐,旨在全面提高我國考古研究的質量和水平,加快推動中國考古學研究成果的普及和轉化,擴大中外考古學文化交流,提升中國考古學的社會影響力,努力實現文化強國夢。
    除了受邀參加大會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外,本屆大會還歡迎非會員考古文博單位工作者及在校學生旁聽,並向公眾敞開大門。一系列公共講座和展覽將拉近一向神秘的考古學與公眾之間的距離。
    公眾考古是考古學的新理念。今年4月18日國際古蹟遺址日,成都鼓樓街遺址邀請公眾探訪,成都市民走進考古現場,近距離接觸歷史遺蹟。當天,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現場也向公眾開放。
    記者了解到,「中國考古學大會」是我國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國際性考古學術會議。第一屆「中國考古學大會」於2016年5月在鄭州舉行,大會以「面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面向世界的中國考古學」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美國、英國、埃及、印度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專家學者參加。成都晚報記者 汪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