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市更新:鋪設「軌道上的都市圈」 交通樞紐暢通城市「血脈」

2020-12-24 金羊網

廣州城市更新:鋪設「軌道上的都市圈」 交通樞紐暢通城市「血脈」

金羊網  作者:嚴藝文  2020-12-24

廣州將在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廣州交通樞紐暢通城市「血脈」 受訪方供圖

策劃\孫璇 劉雲 統籌\劉雲 馮茵 設計\杜卉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嚴藝文

2020年,廣州成為全國首批「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

廣佛同城、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軌道上的廣州都市圈」……一張張廣州交通新名片,背後依託著多元化、多層次、立體式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成為展示廣州城市更新、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11月23日,廣州東環城際(花都站至白雲機場北站)和廣清城際(花都站至清城站)開放試乘;11月30日,廣清城際、廣州東環城際正式通車。這意味著,從清遠出發,搭乘廣清城際,只需1.5個小時可達廣州市中心。而廣州東環城際的開通,將為白雲機場實現「空鐵聯運」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11月26日,廣州地鐵八號線北延段正式開通,「同德突圍而出」,搭乘北延段全程需時約28分鐘,全線單程約57分鐘。更多公共運輸服務建設將給街坊帶來更快捷的出行體驗,至2023年年底,廣州預計將建成超過800公裡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

如此快速的交通,曾經不可想像。

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廣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雙明,潘雙明表示,廣州將在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區域交通發展體系更一體化

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是廣州的立市之本、治市之基。近年來,廣州正大步向國際化綜合交通樞紐邁進,區域交通發展面貌日新月異。2018年,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運營,這一連接廣州鐵路樞紐和東莞、深圳、香港的高速鐵路,將香港拉進了廣州1小時交通圈內,廣州南站至香港西九龍站最快行車時間僅為47分鐘,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正式形成。

「2019年,廣州鐵路樞紐旅客發送量達1.45億人次,日均39.73萬人次,其中高鐵和城際鐵路旅客發送量佔比達到81.2%,已經成為鐵路客運的主體。」廣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雙明表示,廣州區域交通發展體系的一體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目前,廣州已經建成京廣高鐵、廣深港高鐵、貴廣高鐵、南廣高鐵等高速鐵路以及廣珠城際、廣佛肇城際、穗莞深城際等城際鐵路,是全國重要、華南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

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今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形成與大灣區內高鐵、普速鐵路、市域(郊)鐵路等軌道網絡的融合銜接,形成「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將助力廣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鐵路交通中心」和「軌道上的廣州都市圈」。通過推進白雲站、廣州站、廣州東站等多個鐵路站點的建設或改造規劃,廣州將實現高鐵進城,這也將使廣州作為華南最大鐵路樞紐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

「除了華南最大鐵路樞紐,廣州與周邊城市共形成56個銜接通道,大灣區公路樞紐地位也將進一步凸顯。」潘雙明說。

11月1日,花莞高速太成立交至仙村互通立交段順利開通,廣州東部及東莞、惠州的市民通過花莞高速前往白雲國際機場,可節省15-20分鐘車程。隨著花莞高速、汕湛高速惠清段的建成通車,廣州已建成高快速路通車裡程1120公裡,建設規模位居全省第一。

在區域交通發展中,城市道路既要實現城市間「外聯」,也要強化城市內部各片區的「內通」,加強中心城區與外圍組團間的快速聯繫,促進市域組團及產業平臺間聯繫,按照這一方向,廣州正持續推進城市骨架路網規劃建設。

潘雙明介紹:「一方面,我們重點大力推動車陂路北延線-車陂路過江隧道-城市快捷路(東沙至石崗隧道)-如意坊隧道等項目,通過連接現狀路網,在環城高速與內環路之間打造新的快捷環路系統;另一方面,通過規劃建設化龍-開發區西區隧道、南大幹線、玉蘭路-港口路隧道等項目,構建連接穗莞佛新的大通道,支撐區域聯動發展。」

解放路人行道改造前,步道磚龜裂破碎,行走舒適感差 受訪方供圖

解放路人行道改造後,重新鋪設石材步道磚,平整舒適 受訪方供圖

城市道路環境提升更品質化

「以前人行道不好走,現在平整多了,也更放心讓小孩跑跑跳跳。」自今年9月,市民周先生發現越秀區解放路煥然一新。曾經,行走在解放路兩側的人行道上,市民會發現步道磚龜裂破碎、崎嶇不平、顏色不一,行走舒適感差;如今,經過提升後的人行道重新鋪設堅硬的石材步道磚,路面顏色統一、平整舒適。迎賓館的人行天橋電梯也已經開通,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過街設施。

城市道路是城市重要的活動載體,其功能的完善以及環境品質的提升,將滿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城市形象。「隨著城市發展理念變化和社會經濟不斷改善,社會公眾對城市道路運行品質的關注度也不斷增強。」潘雙明說,通過「一路一品」的提升策略,著力改善城市道路路域環境,實現道路功能精細化、品質化。

在潘雙明看來,推進道路功能精細化、品質化,將建設理念由關注「車」向關注「人」轉變,正是廣州市委市政府滿足民生需要、提升市民福祉、改善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在廣州大道、解放路、環市路等市民通行需求較大、能較好體現廣州城市建設特色與發展需求的主要通行幹道,持續開展路域環境改造提升工作,在改善道路通行功能的同時,提升道路通行質量,凸顯廣州城市基礎設施硬實力。

走在煥發新活力的解放路上,行人可以看到在沿線迎賓館等路段,新增的「口袋公園」呈現著色彩單純的藝術創作,簡潔大方的線條與綠植相輔相成,營造環境整體性,增強園林景觀建設。「我們通過城市主要道路的提升帶動,著力踐行全要素、精細化、品質化的道路管理理念,實現道路設施從有用到好用,不斷滿足市民新時期美好生活的需要。」潘雙明介紹,道路品質化提升,不僅關注道路主體設施,更結合現場實際延伸周邊公共空間,比如橋下空間、「口袋公園」等較易被忽視的區域,實現從「路徑」建設到「遊徑」的塑造,提高空間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生活幸福指數。

除了城市道路的更新和提升,潘雙明提到,作為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之一,廣州市交通運輸部門組織實施了物流園區整治提升行動計劃。截至2020年11月底,已完成容發貨運站、黃金圍貨運站等26個物流園區的清理工作,釋放約170萬平方米的存量土地面積,助力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更精細化

城市交通是城市發展的「血脈」所在,只有疏通「堵點」,城市才能更好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廣州的交通擁堵治理,是多環節的城市交通綜合治理工作,主要通過規劃引領、增加道路供給、進行交通需求調控、交通組織優化、交通秩序管理與違法整治、落實公交優先等策略,疏解中心城區車輛擁堵。

「交通擁堵點治理是交通擁堵治理的一項,著眼於對『點』的『微改造』。在設計過程中,我們主要採用常規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和智慧道路交通管控新理念相結合的方式,因地制宜。」潘雙明舉例說,黃埔大道(科韻路-天府路)西行路段、金沙洲路-增槎路合流段這兩個點位,以前均因為路段下遊車道數不足,形成交通瓶頸、引發擁堵,且道路、橋梁不具備拓寬改造條件。「因此,我們採用設置可以動態調節的流量控制燈,根據道路上遊各方向的流量變化特徵以及下遊合流段通行能力和擁堵程度,實時進行分車道放行,一定程度地緩解合流段擁堵。」潘雙明說。

據悉,今年廣州全市共完成81個交通擁堵點治理,均通過「小而快」的微改造技術,緩解路段、節點的排隊和擁堵問題,改善交通秩序,打通節點交通瓶頸;優化利用既有道路資源,有效、快速地疏通城市「血脈」。精細化的交通管理體系,為城市更新快速推進增光添彩。

東風路-連新路口微改造前人車衝突 受訪方供圖

東風路-連新路口微改造後消除人車衝突點 嚴藝文 攝

實地探訪

立體城市交通體系 助力城市出新出彩

一輛輛穿梭於廣州大街小巷的公交便民車,解決了社區居民「最後一公裡」的問題;一個個交通擁堵點的微改造,市民出行更安全。當下,廣州已基本建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公共汽(電)車為主體,水上巴士、計程車、共享單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為補充」的現代立體公共運輸體系。城市交通飛速發展,以更高質量推進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

「龍湖1號」如約便民服務車 受訪方供圖

民生配套之「新」 便民服務車進社區

「有了『龍湖1號』如約便民服務車的無縫接駁,孩子可以自行坐車上學,省心更放心。」談到如約便民服務車,家住黃埔區萬科幸福薈的何女士笑著說道。今年5月,黃埔區首條如約便民服務車線路「龍湖1號」正式開通,切實解決了龍湖街道各社區居民「最後一公裡」的問題。

「龍湖1號」車長範雄師來自廣州公交集團三汽四分公司,他還清晰地記得線路開通首日的情景:「當天很多市民來諮詢運營時間、途經路段、票價等問題,大家對線路開通的熱情都非常高。」

範雄師介紹,「龍湖1號」於早高峰7時至10時、晚高峰17時至19時運營,「這條線路銜接了社區與學校、商業體和主幹道交通,為周邊社區居民提供了出行便利」。記者跟隨「龍湖1號」環線體驗時發現,該線路起止站點為知識城南(地鐵何棠下站)-獅龍大道北(萬科幸福薈),沿途經過地鐵何棠下站、鳳湖四路、會元學校、萬科幸福薈、時代天韻等路段和社區,交通配套更新,市民出行幸福感提升。

目前,廣州已基本形成品質化的公共出行服務體系。據統計,廣州公共運輸(包含公交和地鐵)日均客運量1519萬人次,中心城區公共運輸佔機動化出行比例61.2%,地鐵客流強度達1.89萬人次/公裡,位居全國超大、特大城市首位。自2019年以來,為了給市民提供便利、安全的「最後一公裡」出行服務,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全市累計開行了37條便民服務車線路,服務超過100萬人次。

過街設施之「新」 人車交通衝突分離

紀念堂地鐵站D2出口與中山紀念堂公交站位於東風中路西行-連新路路口兩側,在今年6月以前,經常過街的市民發現,高峰期間該路口行人過街需求較大,但過街斑馬線靠近東風中路,造成市民連續密集穿越斑馬線時,東風路右轉車輛經常因禮讓行人無法進入連新路,這既影響了東風中路主線直行車輛的通行,也會導致公交車輛不能進站。

這一過街擁堵問題在今年6月底得到解決。廣州市道路工程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楊帆介紹,東風路-連新路口的微改造通過人行道位置改變、增加信號燈等措施,減少高峰期過街人群對東風路主線車輛的影響,增加蓄車空間,改善過街秩序,讓市民過街更安全。

「我們根據東風中路右轉連新路的車流量大小,精準計算排隊長度,在連新路上北移斑馬線,設置了兩條長度為25米的右轉彎排隊車道,分離人車交通,右轉車輛等待信號燈時,也不會回塞到東風中路路段。」楊帆表示,通過信號燈控,將機動車交通流和行人交通流在時間上分離,消除了人車衝突點,顯著改善了交通秩序混亂的現象。

近日,記者在東風中路西行-連新路路口看到,由於原過街斑馬線北移,給右轉車輛提供了排隊等待的空間,在紅燈時不會出現車輛無法進入連新路的情況。在下班高峰期,右轉車輛的通行情況也較順暢,未見長時間排隊現象。根據後期評估效果,交通高峰期時,東風中路右轉車道平均排隊長度由60米下降至24米,較治理前減少60%;東風中路右轉車道平均延誤時間從22秒減少至12秒。

廣州區域交通發展體系更一體化 受訪方供圖

設計力量

智慧交通暢通節點

在數字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下,城市品質、出行體驗關注度的提升,對城市交通綜合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擁堵點治理在相關的設計過程中,運用智慧道路交通管控新理念,充分利用交通大數據資源和分析方法暢通節點。

據了解,智慧道路交通管控新理念主要包括路段潮汐車道,交叉口進口道、出口道可變車道,路段、節點分時段動態交通信號管控,實施智慧斑馬線和主動交通誘導等。相關設計人員表示,在開展交通擁堵治理選點、點位治理方案、後評估治理全過程中,調取了交通運輸局城市道路交通運行分析系統交通流量、車速數據,精準判別擁堵點位,準確評估交通運行狀態。

例如,在茶滘路路段交通組織優化項目中,通過「左轉遠引」的交通治理方法,有效提高交叉口節點的通行能力。設計人員在分析項目的後評估結果時,根據監測得出的早晚高峰車速、排隊長度和平均時間,評估交通擁堵點治理的綜合效果。

根據後評估結果數據直觀可見,治理措施實施後,茶滘路路段的交通通行效率大幅提升。其中,早高峰車速由18.3公裡/小時提升至23.8公裡/小時,晚高峰期間由17.8公裡/小時提升至23.9公裡/小時。在高峰期時段,改進前,茶滘路-葵蓬路交叉口西進口直行方向擁堵排隊長度達160米;改進後,最大排隊長度減少50米。

在交通擁堵點的設計中,設計人員還注重市民的出行體驗,打造智慧路口。夜晚,天河北路-體育東路口的「智慧斑馬線」亮起,為過街行人帶來全新的道路交通環境。智慧道路交通管控新理念,提升城市交通系統運行效率,讓城市「血脈」更暢通,為老城市增添新的風景線。

廣州區域交通發展體系更一體化 受訪方供圖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樞紐 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
    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樞紐 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6 22:44:46
  • 佛山高明:城市門戶,挺立灣區的樞紐新城
    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加快選址規劃等重大機遇,作為高明的城市門戶,西江產業新城不斷優化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品質。如今,西江之濱這座現代化樞紐新城正初露崢嶸。區位 因樞紐而成門戶高明,為什麼要造一座樞紐新城?
  • 打造大南昌都市圈軌道交通!涉及機場、鐵路、地鐵…
    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交通強省建設的意見》,將昌北機場定位為我省建設的兩個特大型綜合客運樞紐之一,機場三期擴建整合民航、高鐵、城市軌道、高速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昌北機場將成為空鐵聯運、零距離換乘的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將會大福提升區域綜合交通服務水平。 定位三:打造四型機場建設的江西樣板。
  • 華高萊斯丨城市洞察: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設計(中篇)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城市設計,電氣化,城市新空間,城市更新作者:姚雨蒙 丨城市設計研究中心Part3:城軌交通發展趨勢與城市設計3.1、Rail up!鐵道向上創造城市新空間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按線路敷設方式,可以分為地下線、地面線和高架線。Rail up!鐵路向上已經成為軌道交通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運行線路的多樣化,地上軌道交通如單軌、磁懸浮等正在被許多城市建設和利用。
  • 廣東,下一個「戰略性」高鐵樞紐,將落戶這個城市
    佛山簡稱禪,是廣東省第三大城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腹地,東接廣州,南接中山,歷史上是中國的天下四聚、四大名鎮之一,現已發展成為中國先進的製造業基地、廣東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其獨特的佛山模式 佛山與廣州地緣相連,歷史傳承,文化同源,是廣佛都市圈、廣佛肇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 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最新進展(不斷更新))
    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最新進展  更新時間:2020年7月22日  內容:地上是繁華的都市生活圈,地下是四通八達、充滿活7線交匯力的軌道交通網——「站城融合」的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正在加快建設。
  • 20城市啟動軌道交通規劃 二三線城市軌交建設迎來爆發
    中規院交通院軌道所一位研究員對本報記者說,即便多地做了軌道交通規劃,最終還得經發改委審批。「軌道交通審批時間長,需要提前準備,但如果不符合標準,規劃只會停留在紙上。」去年7月新的軌道項目政策即「52號文」發布後,城市地鐵建設門檻大幅提高,審批也越來越嚴格。今年以來,雖然武漢、西安等多個城市獲批新的地鐵建設項目,但全國擁有地鐵修建資格的城市依然維持在43個。
  • 安徽省各市都要規劃軌道交通 合肥勝利路今年底將暢通
    安徽商報 合肥網訊 5月27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目前除了合肥規劃並開始建設軌道交通線網外,淮南、蕪湖、馬鞍山等城市也編制了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按照計劃,我省所有城市都將規劃軌道交通線路。
  • 成都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優化方案公布
    相信大家一定還在為成都地鐵昨天5線齊發的大手筆而歡呼雀躍,但跟地鐵相關的還有一件重磅新聞,就是城城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了最新版的「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優化方案公示」,目前方案正在公示中,城城特在第一時間分享給大家。
  • 解讀廣州「十四五」規劃建議之城市更新|建設精明增長的緊湊城市...
    為了將廣州東西南北中各區域實現高效聯動,廣州將優化城市生態網絡、交通網絡和生產生活網絡,促進樞紐、城區、郊區新城之間互聯互通和功能互補,完善「中心城區—副中心—外圍城區—新型城鎮—美麗鄉村」的城鄉體系。
  • 【交通看點】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制式探秘
    豆豆給您一一梳理~ 目前,國內城市已開通運營的城市軌道交通制式有地鐵、輕軌、單軌、市域快軌、現代有軌電車、磁懸浮交通、APM。 地鐵線路通常設於地下結構內,也可延伸至地面或高架橋上,一般適用於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地鐵是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的先驅,其優點是運量大,速度快。
  • 「軌道都市圈」重在通與融
    市民關心的「軌道上的都市圈」也傳出最新消息。都市圈發展,交通先行。在一體化發展各事項中,軌道交通是最基礎的,也是各地市民感受最直觀、最期盼的。加快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加快交通路網全域融合,才能促進人口及資源在都市圈內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及鄉村自由流動、合理分布,進一步帶動同城化的產業經濟融合、公共服務融合、城市邊界融合、生態安全融合。
  • 向東京取經 打造軌道上的成都都市圈
    在這樣的人口密度下,東京的交通卻沒有那麼擁堵。據介紹,東京都市圈已建成由國鐵(JR)、私鐵、地鐵等多種主體運營、高密度、立體化的軌道交通系統。至2018年,東京都市圈軌道營業裡程達到7401.7公裡,軌道交通分擔比率總體達48%,在公共運輸中佔比超過94%,東京都80%的區域實現車站步行10分鐘步行可達(其中40%區域實現5分鐘步行可達)。
  • 解讀廣州「十四五」規劃建議之新發展格局篇 | 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是...
    綜合門戶樞紐加快構建: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是立市之本、強市之基 大城市要有大城市的樣子。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考驗著一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審視一座大城市的能級,看的往往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幾大要素集聚趨勢,因此,越是樞紐城市,越具有帶動力和聯通性。
  • 城市酷想家|夜晚燈光下的都市圈
    然而,長期以來,因為中國的城市規劃和管理都是以地級市或直轄市為單位,客觀上,城市和城市之間的邊界就成了都市圈發育的障礙。那麼,有沒有一種數據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出都市圈的現狀呢?我們在和亞洲開發銀行合作時,借鑑了常被大家用到的夜晚燈光數據。這個數據可以直觀評價一些大城市是否已形成與周邊中小城市緊密連接的都市圈。
  • 以城際鐵路和都市圈市域(郊)鐵路為重點,加快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
    加快軌道上的城市群建設,是適應快速增長的居民出行的要求,也是提高城市群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發展動力的長期需要。在當前,加快建設軌道上的城市群,也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舉措。一、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對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鄭州要打造「軌道上的都市」 2035年鄭州進入國內城市第一方陣
    「四」就是加快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開放門戶、國家先進位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  「五」就是經過「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實現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空間結構優化形成新布局、中心城市功能實現新提升、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水平、市域治理能力得到新增強等「五個新」。
  • 高鐵、軌道、高速都要建!璧山打造航空門戶樞紐城市,重慶第二國際...
    而就在前一周,璧山交通局局長參加「秀湖會客廳」時全面解讀璧山交通規劃,璧山明確提到打造以重慶第二國際機場為核心載體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縱貫南北軌道線路、黛山大道北線等。那麼,重慶第二國際機場建在哪兒?
  • 廣州修建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採用8節編組D型市域快線列車
    作為全國的一線城市,也是廣東省會城市,廣州歷史悠久,發展時間早,自古以來就是地方城市的交通要道,所以從其城市發展來看,城市面積大,人口多,交通線路密集,每年都有大批民工湧入,這也促使廣州必須建設更加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統,除了公交之外,地鐵線的鋪設也是必然,更是一種趨勢,地鐵線的建設對於許多城市來說
  • 綠色交通 讓西寧發展血脈暢通
    這一組組代表性數據的背後,折射出「暢通西寧」的建設實施給西寧交通出行帶來的巨大變化。「外環內網」構建便捷的區域交通樞紐打通城市路網,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讓百姓出行更加順暢,讓百姓出行有更多的路線選擇,這是「暢通西寧」帶給市民的最大出行變化。「一橋飛架南與北,從此天塹變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