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深處,冬意漸濃。天剛蒙蒙亮,新一天的督查工作就開始了。我和督查組從恩陽城區出發,汽車行駛在蜿蜒曲折的鄉間小路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才抵達目的地——下八廟鎮嶽王村。
每次走進田間地頭、老鄉家中,都會有意外收穫,這次也不例外。
剛到村委會門口,就聽到兩位老鄉的「問候」——「我們有件事想反映。」老鄉語氣焦急,眼神裡寫滿了期待。
我趕緊請他們到辦公室,引導他們說出事情原委。原來,有10多名老鄉在村裡的沃柑種植基地務工,本想著離家近,又能有穩定收入。沒承想,承諾的工資一直沒能兌現。一旁的村幹部解釋,當初村裡為了發展富民產業,把部分扶持資金投入「嶽王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沃柑產業。項目剛上馬,由於資金周轉緊張,發工資遇到困難。
發展扶貧產業並非一蹴而就,偶遇困難也是常事,但若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矛盾糾紛。合作社資金緊張,可以多方籌措,不能漠視群眾利益。老鄉的工資,畢竟連著多個家庭的希望。於是,我把鄉鎮分管產業扶持項目的負責人、嶽王村黨支部班子和合作社負責人叫到一起商討。後經多方協調,合作社支付了欠薪。
扶貧產業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其間出現的問題如何有效預防和解決?如何保障群眾在產業發展中的根本利益?這些問題都不容忽視。
事前預防總比事後修補更有價值。作為一名紀檢幹部,我深感責任重大。今年4月以來,我們建立「反饋+提醒」「督導+回訪」以及黃橙紅「三牌」預警問責等工作機制,同時開展護航脫貧攻堅「分區分級、聯督聯查、清倉清源」專項行動,深入整治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讓扶貧產業成長在陽光下。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平時把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執紀執法才能有的放矢,不偏不倚,確保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作者為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紀委幹部)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