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寶媽群裡,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說養個兒子太操心了,太累。感覺孩子自從會跑了以後是一刻都不消停,精力太過於旺盛。而孩子太淘氣往往不是一件好事,說到這就讓我想起了我的表哥,我倆同歲從小都是一塊長大的。
我表哥小時候經常會被舅媽訓,說的最多的就是:「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好,你能不能讓我省點心?」還記得我表哥小的時候玩過火,還走丟過,上學之後更是天天逃學和別人打架,凡事壞事基本上我表哥都幹過。小時候也不知道為什么舅媽總愛打表哥,直到我有了孩子之後,才知道當男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發起火來是真的收不住,理智往往不太管用。
但是打孩子真的有用嗎?但似乎效果並不太好,我是知道表哥的從小打到大,幾乎就沒停過,逃學打架一樣沒少。反而到了青春期的時候,我舅媽越是打他,我哥反而越不聽話,做什麼事都要對著來,當時給我舅媽氣的不要不要的。所以當男孩處在叛逆期的時候,就不要去打孩子,父母要用對方法,往往比打罵更管用。
一、2-3歲的叛逆期
從孩子兩歲開始,男孩就會迎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相信大家都經歷過,孩子兩歲的時候是最難「伺候」的。因為這個時候孩子處在發育的高速階段,秩序敏感期、意識萌發等等都是在二歲開始。這個時候的男孩情緒會經常崩潰,只要是自己不喜歡的就絕對不會接受,不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等等。
這個時候孩子確實很「煩」人,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學會去理解,去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對待孩子要做「有底線的順從」,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你只能去順著他,只要孩子不做破壞原則性的事,我們就不要去管著孩子。
比如平時孩子在穿鞋的時候,要先左後右有順序,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再者孩子要自己開門去廁所,我們就不要去幫他,讓娃自己去完成這些任務。這樣孩子不僅會開心,作為父母我們也會很滿足,要知道孩子並不是要故意氣你,而是在這個階段被稱為是秩序敏感期,我們要學會接受孩子的秩序。
家長在這年齡段還是有很多要做的事,重點在講究策略上,讓孩子做抉擇。比如在平常吃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孩子做選擇,你是想吃豆角還是土豆呢?而不是去說讓孩子吃菜。
兩歲的孩子會經常出現無理取鬧情況,由於孩子還小記憶力不足,我們可以適當轉移注意力,來讓孩子安靜下來,大家可以試一試!
二、7-8歲的叛逆期
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是真的淘,每個父母都知道。這個時候孩子會很不聽話,明明到了晚飯的時間該吃飯了,可是孩子卻偏偏要出去玩。
現在由於科技發展的進步,父母們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一直不停的看手機,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讓很多家長頭疼。怎麼跟孩子說都是「耳旁風」,左耳進右耳出完全不當回事。
心理學家認為,在這7--8歲年齡段的孩子普遍具有自我意識。2歲是啟蒙階段,而7歲則是養成習慣,強調自我。所以就導致家長怎麼說,孩子就是不聽,這屬於正常現象。
這個時候如果你越是教訓孩子,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在這個階段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多陪孩子,多溝通,取得孩子信任是最重要的。
在這個時段並不建議給孩子講大道理,孩子是不會理解的。不如建立家規來進行約束,不僅是孩子,父母也要遵守內容。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給孩子樹立規矩做正確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打孩子。
三、14-16歲叛逆期
這個年齡段既是叛逆期,也是青春期,由於生理上的原因,這段時間孩子會非常的衝動,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打架,逃學甚至成為了一些男孩的常態,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是經常變化的,如果父母想要用武力解決問題,帶來的往往是更嚴重的後果。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決定孩子什麼樣的品行,青春期是檢驗平時教育成果的最好方式。如果付諸武力解決,孩子很有可能會「以暴制暴」甚至是離家出走。所以家長們要正面的看待問題,去了解青春期的男孩所產生的問題。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套書《青春期男孩的秘密》,書裡詳細介紹了各個年齡段孩子叛逆的表現,尤其是對於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對於男孩的身體,性別,學習,心態等各方面都進行了闡述,都是一些常見的問題,說的很到位。
家長們通過這本書,能夠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內心,用科學的辦法來預防男孩青春期各種危險行為。從根源上來解決問題,認清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變化,讓孩子更加理解自己。尤其是關於性教育書中也有特別強調,不再讓孩子對於性而感到迷茫。
整本書讀起來相當有意思,就像讀小說一樣,建議各位父母看一看!
我是佳育媽媽,一位80後寶媽,每天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些育兒技巧,
還有一些過來人的經驗。
也是育兒領域的優質創作者、更是專業的幼兒潛能開發師,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轉發+點讚+評論+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