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議河南崛起:需要一所國際大學一所中原大學

2020-12-25 大豫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渝 朱琨 文

  核心提示|中部崛起新十年,河南發展「大家」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出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新十年規劃(大河報3月7日A04版以《中部崛起有新規劃,河南仍在風口》為題進行報導),河南又一次站在了中部崛起的重要節點上。

  從2004年「中部崛起」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到2006年登上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的出臺,中部崛起戰略,為河南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如今,「新十年」等待破題,又正逢「十三五」,河南如何「豫來豫精彩」?昨日,大河報邀請9位重量級專家,「智援」河南發展「新十年」。

  ﹃大家﹄檔案

  谷樹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環境與資源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主要從事資源經濟、資源安全與資源政策,以及區域經濟與區域政策等領域的研究。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戰略性資源安全評價指標與典型案例研究》、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項目《城市化發展的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國家人口與計生委《人口發展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關係研究》等。

  汪鳴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

  從事綜合運輸管理、運輸發展政策及規劃、物流規劃與管理、物流企業諮詢。主持完成的與物流相關的研究諮詢項目有《我國綜合運輸管理與發展研究》、《北京物流樞紐可行性研究》、《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政策研究》、《華中物流中心發展規劃》等。

  蘇明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997年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同年入選國家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學術帶頭人。曾先後60餘次主持研究國家部委重要課題,近40次主持研究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及其他國際合作課題。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財政支出政策,「三農」財稅政策,能源、環境與氣候財稅政策等。

  韓鳳芹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中心主任)

  多年從事財經理論及政策研究,重點研究教育、科技、文化發展相關的財政稅收政策問題。承擔或參加的課題主要包括:《自1997年以來歷年的財政經濟形勢分析》、《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西部地區長期穩定的資金渠道研究》等。

  背景

  「中部崛起」12年前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中國中部地區一度在東部大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夾縫』中,處於『塌陷』境地。」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博士介紹,論發展程度,中部比不上東部,論發展速度,比不上西部,「中部塌陷」成為不爭的事實。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04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極大關注。

  200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2009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爭取到2015年,中部地區實現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的目標。

  「至此,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東部加快發展,構成我國完整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說,中部地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如今,中部崛起問題再次引起了國家的重視。

  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地區司表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016-2025年)》啟動編制,加大對中部地區發展的政策支持,推動中部地區全面崛起。

  收穫

  中部崛起之中河南最大的亮點是鄭州航空港建設

  中部崛起戰略給河南帶來了什麼?「我對河南很有感情,河南是我的第二故鄉。我關注河南,對發展變化很了解。」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室主任陳耀表示,2006年以來,比較中部六省,河南發展有非常多的亮點。這十年的發展帶給河南非常大的改變。最大的亮點,就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建設。「3年的發展,已經讓它成為引領河南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抓手。」

  他指出:鄭州航空港的定位中,包括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等,這幾個定位,對中部地區有很大帶動作用,能夠融合到「一帶一路」空中絲綢之路建設之中。

  同樣,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說,得益於中部崛起的大戰略,河南在時代變革中找到了定位,例如布局手機這種利於航空運輸的產品,在下一輪競爭中贏得了先機。

  李全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主要研究財稅理論與實踐、公司財務管理。曾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世界銀行技術援助項目等國家或省部級協作課題三十多項,參與多家企業的股份制改造、IPO或資產重組工作;並被中國證監會授予期貨業高管資格。

  梁本凡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秘書長)

  主要研究社會發展與環境,環境資源利用等。

  陳耀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室主任)

  主要研究區域經濟、產業空間組織和政府政策。研究重點:國家區域政策、區域規劃、中部崛起以及縣域經濟。著有《跨世紀的中國區域發展》、《中部崛起論》等。

  湯銘潭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顧問、總工、中國大數據與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

  主要研究大數據與智慧城市,著有《小城鎮生態環境規劃》。

  孫久文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研究所所長)

  主要研究區域經濟理論、區域經濟規劃、城市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經濟學。主持完成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國家教育部「211」工程研究項目、國家和地區發改委「十一五」前期研究項目和規劃項目、北京市城市規劃修編專題研究項目等在內的各項課題30多項。

  [區域定位]未來河南「爭」什麼?

  在專家們看來,未來河南要爭取哪些政策?

  陳耀建議:河南要積極爭取內陸自貿區。「這一輪自貿區的開放中,西部重慶和中部河南最有希望,因為河南有鄭州航空港。」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研究所所長孫久文建議通過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承接,把河南打造成為一個高端製造業的核心區。

  孫久文說,原來產業轉移的核心地在沿海,現在沿海的定位是高端技術和現代服務,所以更多產業要向中部轉移,未來中部將是製造業最核心的區域。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則強調:河南必須加強城市之間的產業聯繫,「使河南18地市真正融合在一起。」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中心主任韓鳳芹還特別提到了協同性的重要性,一方面各個政策之間需要協調,另外一個是區域間、產業間的聯動。

  [首要問題]基本公共服務要「抓上去」

  「河南18個地市我去過17個。」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蘇明是個「河南通」,在他看來,新十年,首要問題肯定是民生,要把民生問題特別是基本公共服務放在重要位置,要靠自身努力;也要向中央財政建議,將一般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適當向中部傾斜。

  [補齊短板]在河南建一所國際型大學

  「十三五」時期,國家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對各個地區適用。創新是未來發展的第一動力。全面建立小康社會,最重要的是補齊短板。河南發展最大的短板在哪?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室主任陳耀認為是教育。

  創新驅動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核心是教育。「河南十年前提出的高等教育問題並未得到質的解決。」陳耀有個想法:一是在河南建一所國際型大學。鄭州航空港是一個內陸開放型的經濟,未來對外向型的人才需求旺盛。另一個是建一所「中原大學」,一些學校改名之後聲名鵲起。「教育短板在未來十年必須補上去。」他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中心主任韓鳳芹也提到了教育:一個是要全方位吸引外面的人才,另一個是加強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應用型大學太缺了。她建議:「管理體系的一些環節需要去行政化或者優化,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

  [「區產」融合]打造國家物流中心和供應鏈平臺

  「我去了保加利亞,那裡都有說河南話的人。」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說,河南正在與保加利亞就開通班列的事進行談判。「除了開班列,河南應該做運輸和融合的文章。」

  汪鳴指出:「區域與產業的融合」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詞。河南雖然處於中國發展的「十字路口」,可交通發達不能作為以後某個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因為到處交通都很發達。這就督促河南在區域經濟潛在發展模式上著手:培育內需、服務內需。具體來說,就是找到一個物流和產業「兩個輪子」驅動的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式。他舉例:航空物流、鄭歐班列,都是有物流解決方案的產業布局。

  他提出兩個建議:打造運輸和物流,為跨區域的產業合作打造條件;打造國家物流中心,不是建傳統倉庫、運輸,而是「產供銷」結合起來,把河南打造為國家供應鏈平臺。

  汪鳴說:首先,梳理既有的國際、國內的輻射通道,「交通發達不代表有高效率、低成本的輻射通道。」其次,打造服務與消費的平臺,例如海外倉對接、製造業對接;第三,聚集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務資源;第四,優選產業。「不要一講產能過剩,就對產業布局恐懼。去產能,也會遇到重新調整、新增產能的問題。」

  [金融發展]積極運用資本市場優勢

  「我們湧現出很多好的企業,但是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企業佔人口比重,在全國還是比較靠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全表示,在河南調研時發現很多好的企業,比如瑞貝卡、曾經的洛陽春都。「我們相對來說還是保守了,能不能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本運作密切結合起來。有些企業規模不算小,完全能夠達到在新三板上掛牌,甚至進入A股,也可考慮香港資本市場。」

  [縣域經濟]「末梢神經」要打通

  「河南遍地都是黃金,遍地都是價值。但是在之前20年發展中,我們都去仰望國外、仰望星空了,把自己忘了。」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梁本凡舉了他調研的一個例子,曾經到封丘調研,這是鄭汴經濟帶的北面、相對落後,但資源豐富、環境好。「這裡有樹莓種植基地,還引進了德國5條最先進的生產線,帶動了農業的發展。」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銷售,網際網路+還沒有介入。縣裡面很重視,但省裡面還沒有發現它。」梁本凡認為:縣城或者農村處於經濟末梢,沒有資源打包的能力。要用技術引進、智庫引進的形式,將這塊「寶」發酵形成巨大價值。

  [智慧城市]城市規劃要打造成體系

  「中部崛起,河南有望成為領頭羊。」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顧問、總工、中國大數據與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湯銘潭對河南寄予厚望,他認為:河南競爭力就是中部競爭力,除了鄭州這一中心城市的建設,還要輻射好整個中原城市群,城市規劃打造成體系。

  湯銘潭表示,河南在打造「城市肌理」時應該注入智慧產業、網際網路+、大旅遊這些概念。

(大河報)

相關焦點

  • 河南再添一所中原大學,鄭州和新鄉都有校區,又新建校區
    好消息,河南考生注意了!河南再新添一所「中原大學」,而且在鄭州和新鄉都有校區,她就是中原科技學院。聽到這所「中原」開頭的大學後,大家可能很陌生,這並不意外,因為這是一所剛轉設成功的本科高校。近日,教育部公示,三十多所獨立學院轉設成為獨立本科高校,而河南有兩所學院轉設成功,分別是河南大學民生學院和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其中,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更名為中原科技學院。這樣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所院校了。
  • 河南大學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原營銷國際學術論壇
    11月21日上午,由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主辦,河南大學商學院承辦的第四屆中原營銷國際學術論壇在河南大學成功召開。來自明尼蘇達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復旦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深圳大學、安徽財經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數位化轉型時期中原營銷創新」這一主題進行探討交流。本次論壇採用線下和線上相結合方式舉行,線上線下共約4300人次參會交流。論壇開幕式
  • 河南最好的5所大學,考上任何一所都是河南家長的驕傲
    鄭州大學,簡稱鄭大,是一所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的綜合性公立大學。#河南大學本地考生心路歷程#高一:咦?鄭大,這是什麼破學校啊,不入流的211,誰還不知道是因為政策設置的呢。 高二:鄭大,不喜歡。河南省內的學校,我都看不上,我要出省。
  • 起源河南的3所國立大學:一所去外地,一所變大專,令人傷感
    河南省,地處中原,人口上億,但是卻高等教育匱乏,省內沒有一所985院校,只有一所211院校。其實在河南省歷史上,是有不少名校的,當年如果好好發展,省內至少有3所985級別的高校,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來了清華學堂,發展為清華大學,南洋公學發展為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而河南大學至今卻是一所非211院校。
  • 河南考生有福啦!這所「學院」即將更名,或為「中原科技大學」
    對於河南的高等教育,我們都不陌生。每年擁有著數百萬考生的河南,至今沒有一所「985」,僅一所「211」,兩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曾有網友計算,若按照人口劃分,河南應該擁有3所985,8所211院校,但是如今的現實情況卻令人很骨感。
  • 一所老牌財經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慢慢被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超越!
    安徽財經大學是一所老牌的財經類高校,曾先後隸屬於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安徽財經大學而在隔壁的河南,也有一所財經類高校,雖然歷史不長,但是近年來的發展卻是非常不錯,這所大學就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我們再看一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所處的城市鄭州
  • 河南最好的10所大學,只有一所211,其中6所都在鄭州!
    如今河南的眾多高校在全國高校的排名中,都處在下風。今天我們不和全國的高校比較,我們主要看看河南最好的10所大學有哪些。 河南最好的10所大學: 第一所:鄭州大學 這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省內唯一的一所211院校,屬於河南高校的龍頭。
  • 河南高校全名單分數排行榜,中原大地正在崛起,勢不可擋!
    河南省素稱中原之地,自古以來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省是戶籍人口第一大省,人口超過1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國家布局了眾多的高校。但是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以前的河南省僅有211高校一所鄭州大學,在全國名校中屬於一般水平!
  • 河南省曾經有一所超級大學,如今風光不再,不過仍是河南Top2大學
    河南省曾有一所超級大學,這就是位於古都開封的河南大學,1912年草創於開封清代貢院舊址。河南大學的最初的發展,跟馮玉祥密不可分。馮玉祥接任河南省主席以後,抄沒了趙倜的家產,將這筆資金用作河南大學的籌備資金。
  • 河南要崛起,四所大學或將落戶河南,兩所國字號,包括一所985
    落戶河南省的教育資源緊張早就是不爭的事實,河南省市高考大省,今年的考生人數就已經突破100萬人,排名全國第一。而省內優秀的211大學只有鄭州大學一個,因此河南省也是不斷地尋找合作,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能在省內上到好的大學。這不有四所大學或將落戶河南,河南將要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
  • 河南最好的6所高校,鄭州大學一騎絕塵,河南農業大學排名意外
    TOP1:鄭州大學辦學歷史:鄭州大學醫科教育源於1928年的國立第五中山大學,1952年河南醫學院獨立建院,開啟了河南醫學高等教育的先河,1984年更名為河南醫科大學;原鄭州大學創建於1956年,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61年鄭州師範學院併入
  • 河南三所全國百強高中,然而高校黯然失色,百強大學只有兩所
    河南是人口大省,中原腹地,也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省市之一。但擁有眾多人口的河南,卻沒有幾所能夠讓國人熟悉的大學,這也是河南一直以來的遺憾。根據2020年最新的全國高考人數統計中,河南考生以115.8萬的人數排在全國第一,然而坐擁百萬考生的河南,全省沒有一所985工程大學,在最新的全國百強高校中,只有一所211大學——鄭州大學!
  • 河南幾所大學申請改名的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大學改名,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2017年我國又有多所高校申請改名,根據教育部公布的結果,河南省有四所申請改名的大學被列入專家考察名單,改名能否成功,最終還要看專家的考察結果。那麼,河南省這幾所大學申請改名的背後,又有哪些緣由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 河南師範大學是一所什麼水平的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位於牧野之地,渭水之濱的河南省新鄉市,始建於1923年,1985年始稱河南師範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高校、國家「111計劃」實施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和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
  • 這所大學叫中原大學,卻在臺灣,現在是私立著名綜合大學!
    在臺灣,有這樣一所大學,叫中原大學,猛然一聽,還以為是河南的大學,但其實不是,這是一所臺灣的著名私立大學。這所臺灣中原大學是於1953年在中國臺灣省桃園市中壢區創立的的一所「全人教育」的綜合性私立大學,曾經叫「私立中原理工學院」,在1980年的時候改制為中原大學。
  • 河南再添一所大學!
    河南再添一所大學!來源:大河報河南開放大學率先在全國掛牌,是今年8月教育部印發《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文件以來,39所省級廣播電視大學中第一所更名的開放大學。11月23日,開放大學建設高峰論壇暨河南開放大學揭牌儀式在河南鄭州舉行,儀式上,河南開放大學正式揭牌成立。
  • 河南即將「崛起」一所新大學:三所高校合併,可衝擊世界一流大學
    儘管河南的高校數量有所增多,但名校資源仍持續緊張,211工程院校僅有鄭州大學一所,而原本綜合實力相當強勁的河南大學,也在歷經無數拆分潮流後,如今只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實屬可惜。因此,河南各界呼籲將河南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新鄉醫學院三校合併,以壯大河南高校水平,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 河南將迎來一所「國字號」大學,新校區就在鄭州,中原大地有福了
    說到河南這個省份,大家首先想到的這是一個人口大省,並且每年高考結束後,河南都會上一次熱搜,因為每年河南的考生都直呼「太難了」,由於河南眾多的考生讓很多學子在填志願的時候所面臨的競爭力就會非常大,這就讓河南的高等教育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
  • 好消息,河南將新添一所公辦大學,當地考生:喜出望外!
    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發展,而大學就是一個既能培養人才,又能出科研成果的地方。大學與城市的關係是共生的關係,一個城市能成就一所大學,一所大學也能促進城市的發展,這樣的例子還是比較多的,比如史丹福大學與矽谷的關係。當然了,對於當地人來說更看得見的是,當地的大學能給當地分配更多的招生名額。正是如此,河南人民也是非常希望河南的大學能發展越來越好,希望河南能建設更多的大學。
  • 河南省唯一一所211院校居然不是河南大學,但卻實力不俗
    河南是中國人口第一大省,接近寧夏、青海、西藏、海南、內蒙古、新疆、貴州等幾個省區人口的總和。全國39所「985」高校,河南沒有一所;112所「211」高校,河南僅有1所,等於全國151個優質教育資源品牌裡,河南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