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城區常泰街道上村社區:改造汙水池提升人居環境 居民期盼新道路

2020-12-20 閩南網

自籌資金,改造汙水池,明溝改暗溝,修補破損路面;主動拆除菜地和圍欄,配合主幹道硬化施工……

近日,鯉城區常泰街道上村社區居民老吳每天都到工地轉一轉,看看社區這些改造項目的施工進度,期待社區基礎設施提質改造之後,人居環境實現大提升。

自籌資金

改造汙水池提升人居環境

常泰街道上村社區由原有的三個自然村整合組成,新宅村是其中之一。近日,在新宅村內一處池塘邊,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進行底層清淤。

據了解,該池塘面積約800平方米,原為新宅村的蓄水池,用於農田灌溉。近年來,該池塘內淤泥堆積,水質變差,散發出一股惡臭,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

「池塘邊生長著兩株大榕樹,還建有一個小型運動場所,本是社區居民納涼休閒的好去處,如今大家卻避而遠之。」上村社區居委會主任陳志勇介紹,近年來,因上遊居民排放生活用水逐漸增多,加上雨天積水,池塘內淤泥堆積,池水成為黑臭水體。為改善社區人居環境,此前社區已多次對池塘進行清淤,但是治標不治本。

工人對池塘進行底層清淤

為徹底解決黑臭水體問題,提升社區環境,在社區的協調、支持下,居民自籌資金,對池塘進行清理改造。「自去年年底,由我們幾個小組長牽頭,組織居民自發籌集資金準備將池塘改造成汙水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直到今年5月初才開始動工改造。」該自然村第七組小組長楊進勝表示,前期,社區已對汙水管道進行鋪設,目前,汙水池改造工程正在進行池塘底層清淤,加固基礎,改造完成後,汙水將通過排汙管道直接排入市政管網。

此外,社區還對新宅村主幹道兩旁的溝渠進行改造,將明溝改為暗溝,並對破損路面進行修補。「改造完成後,社區環境將得到改善,池塘周邊場所也將重新成為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自發當「監工」

居民期盼新道路

而在上村社區另一個自然村——常春村,村內主幹道施工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該村位於紫帽山下,主幹道是一條泥土路,長約160米,兩側有居民10餘戶,是居民日常出行要道。

記者在現場看到,泥土路已鋪上了碎石子,工人們正在預埋鋪設排汙管道。「每逢雨天,這條路泥濘不堪,山上雨水也淤積於此,有時還湧進居民家中。」陳志勇介紹,這條路也是群眾前往蘇夫人姑廟的必經之路,每逢廟會擁堵不堪,還有些居民在兩旁種菜、養雞鴨,更加劇交通負荷。

該自然村居民在蘇夫人姑廟董事會的協助下,自主籌集資金20餘萬元。「在社區的協調下,居民還主動拆除兩側的菜地和圍欄。」陳志勇說,除了路面硬化、拓寬,此次改造還將居民生活汙水管道接入新鋪設的地下管網,今後,居民的生活汙水可直接排入市政管網。「此次改造預計將於本月中旬完成,屆時還將繼續完善路燈等配套設施。」

常春村居民自發當起「監工」,關注施工進度。「很高興也很期待,路面平坦寬敞、規範整潔,對我們的出行和生活都是極大的改善。」常春村居民吳世良說。

據悉,近年來,常泰街道上村社區已先後整治荒地,改造建設法治公園和多功能籃球場,讓居民共享文明創建成果。

相關焦點

  • 清淤排汙、道路硬化改造推進,泉州市鯉城這個社區將換新顏!
    自籌資金,改造汙水池,明溝改暗溝,修補破損路面;主動拆除菜地和圍欄,配合主幹道硬化施工……近日,泉州市鯉城區常泰街道上村社區,人居環境將實現大提升,一起隨小編來看一下吧。自籌資金,改造汙水池提升人居環境鯉城區常泰街道上村社區由原有的三個自然村整合組成,新宅村是其中之一。近日,在新宅村內一處池塘邊,工人們正在進行底層清淤,據了解,該池塘面積約800平方米,原為新宅村的蓄水池,用於農田灌溉。
  • 大研街道:旱廁改造精準發力,助力人居環境提升
    為有效治理旱廁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有力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鞏固提升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大研街道結合實際情況,統籌部署、精準發力,按照「戶廁抓提升,公廁抓覆蓋」的思路,紮實推進旱廁改造工作,助力城鄉人居環境提升。
  • 高新區(城南街道)新莊社區:多措並舉改善人居環境
    今年以來,高新區(城南街道)新莊社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緊緊圍繞園區街道黨工委關於人居環境整治的重大決策部署,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整治主攻方向,以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為目標,真抓實幹,合力攻堅,穩步推進轄區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作,受到了居民群眾的普遍認可和衷心擁護。整合力量,同心共治。
  • 霑益:金龍街道玉光社區開展清理「三堆」提升人居環境活動
    為進一步優化居民生活環境,提升轄區人居環境,推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連日來,金龍街道玉光社區集中開展村內「三堆」清理活動。活動由村組幹部發動廣大居民參與,共有600餘人參與到「清理」活動中。活動中,大家分工明確,組織有序,充分發揮吃苦耐勞、率先垂範、以身作則的精神,對村內三堆進行清理、規範,整個場面熱火朝天、幹勁十足,在村組幹部與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共清理草堆800餘堆、柴堆400餘堆、糞堆900餘堆,垃圾堆100餘堆,並對轄區河道、溝渠淤泥及白色垃圾進行清理,且要求社區居民長期保持環境衛生乾淨、整潔,避免轄區髒
  • 華麗變身,泉州鯉城區臨江街道這條巷子改造後彰顯古城韻味!
    泉州鯉城區臨江街道港仔墘與聚寶街相交,路旁有內溝河,周邊分布著天后宮、李贄故居等景點,但路面破損、汙水橫流、排水不暢等問題長期困擾周邊居民,也與這條古城街巷風貌不相符。因此,鯉城將港仔墘列入「老城區背街小巷破損修補」改造項目,去年11月,道路改造正式啟動,經過半年多的施工,如今的港仔墘路面平坦寬暢,排水排汙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內溝河畔綠化提升,建成深受居民喜愛的小公園,一起來看下吧。
  • 惠民縣孫武街道:清零行動+人居環境整打造美麗鄉村新面貌
    殘垣斷壁「清零」群眾集體「增收」村內的廢舊房屋和殘垣斷壁,不僅影響著村容村貌,同時也帶來不必要的安全隱患。街道辦事處本著「宜建則建、宜林則林、宜耕則耕」的原則,對轄區內廢舊房屋和殘垣斷壁進行全面清理,對整理出的土地,由社區結合各村莊實際,靈活規劃利用。
  • 泉州鯉城:探尋常泰古韻 聆聽對山厝敘
    暮春初夏,紫雲覆巔,穿越雲霧俯瞰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常泰街道,在這片工業生產蓬勃發展的土地上,留住視線的不是那黝黑寬敞的柏油幹道,不是那連成排、鋪成片的現代廠房,而是那承載著一段段傳奇故事、一份份鄉愁記憶的青石紅磚,它就像夜空中點綴的明星,光亮耀眼。
  • 黃牛埔村提升人居環境增加集體收入
    文化廣場的變化是近幾年來黃牛埔村改造升級的縮影,除了人居環境的極大改善,黃牛埔村在產業營收、民生扶持等方面也得到很大的提升。2016年,黃牛埔村被列為東莞市欠發達村,作為水庫移民村,黃牛埔村被列為東莞市水務局的對口幫扶對象。
  • 東莞這9個村(社區)要更新改造!
    另外小編從市公共資源交易網了解到中堂鎮鳳衝村、道滘鎮九曲村、蔡白村、大嶺丫村、望牛墩鎮赤滘村等也將建設水鄉特色示範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南城街道周溪社區將;翠湖路人行道升級工程;社區健身路徑升級工程;仁厚路至公寓道路升級工程;周溪市場人行道升級工程;社區出入口景觀、道路標識及標線升級工程;公寓聚景樓停車位升級工程;環博坊環溪路升級工程;環博將軍路、將軍一路、將軍二路人行道升級工程;新輝汽修廠地塊改建籃球場及配套設施項目工程;周溪社區道路升級工程;周溪會所加層建設村史館及電梯安裝工程等,工程造價約2366萬元。
  • 【整治實況】安寧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情況(1月7日)
    (2018—2020年)》以來,安寧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安寧市實際,將人居環境整治暨廁所革命工作持續深入推進到農村。積極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將廁所改造、五堆清理、垃圾分類、黑臭水體治理等作為整改工作的重點突破口,積極動員農民群眾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激發農村基層幹部、廣大村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致力於推進「美麗家園」建設。
  • 東莞這9個村(社區)要更新改造!位置在……
    也將建設水鄉特色示範村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南城街道周溪社區將 創建東莞市「特色精品示範村」 04 南城街道周溪社區
  • 佃戶屯街道辦事處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提升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李繼展 通訊員 姚亞齊 菏澤報導  8月28日,佃戶屯街道辦事處對照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六項要點
  • 村尾水閘湧:護河消黑「清四亂」,人居環境換新顏
    古香古色的護欄、乾淨整潔的人行道、綠樹成蔭的小公園、碧水清清的河湧水……如今,村尾水閘湧的河湧水質穩定向好,河湧兩旁的違建物被拆除乾淨,站在岸上也聞不到臭味,沿著河湧一路往前走,乾淨的河湧邊上的白色護欄,為河湧增添了幾分嶺南水鄉的韻味,河湧盡頭的公共小公園,已成為附近居民休閒健體的好去處
  • 【無錫】宜興市新莊街道新塍社區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再現新亮點
    該中心是分別依託原南華圩小學校舍、社區原老年活動室進行修繕或改建而成的。該中心的啟用,也成為新塍社區繼在全市打造聯戶共創「清潔家園示範戶」新亮點後,又一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的新亮點,贏得了市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區居民的點讚。
  • 泉州鯉城區臨江街道這條巷子「華麗變身」,彰顯古城韻味!
    泉州鯉城區臨江街道港仔墘與聚寶街相交,路旁有內溝河,周邊分布著天后宮、李贄故居等景點,但路面破損、汙水橫流、排水不暢等問題長期困擾周邊居民,也與這條古城街巷風貌不相符。因此,鯉城將港仔墘列入「老城區背街小巷破損修補」改造項目,去年11月,道路改造正式啟動,經過半年多的施工,如今的港仔墘路面平坦寬暢,排水排汙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內溝河畔綠化提升,建成深受居民喜愛的小公園,一起來看下吧。
  • 【人物】浦口區橋林街道人居環境辦科員孫佳星
    可謂佔據了發展美麗鄉村的天時地利,在浦口區橋林街道人居環境辦科員孫佳星看來,雖然有著天然優勢,但是美麗鄉村建設如果搞「一刀切」,既不科學也不現實。「因此,我們立足既有條件,統籌考慮具體村莊的地理位置、基礎條件、文化特色、產業發展等因素,走出了一條適合橋林街道的發展道路。」作為橋林街道人居環境辦工作多年的「老人」,孫佳星見證了橋林這個南京古鎮的蛻變。
  • 建甌芝山街道:精準「社區衛生整治+網格化」打造潔淨樣板區
    建甌芝山街道:精準「社區衛生整治+網格化」打造潔淨樣板區 來源:東南網 | 作者: | 時間:2020-12-23 東南網訊 建甌市芝山街道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結合加強社區管理,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全市開展「全區域無垃圾」專項行動,主動融入發展大局,抓住城區北部大開發機遇
  • 鳳凰街道推廣「綠色社區」,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鄧紅麗 通訊員 餘勇 蔣婷婷近日,記者從光明區鳳凰街道獲悉,該街道大力推廣「綠色社區」創建活動,以塘家社區為試點,廣泛宣傳推廣「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 西河橋社區:做好人居環境「五化」打造智慧社區
    【導語】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黃梅鎮西河橋社區以綠化、黑化、亮化、美化、智能化為目標,全力改善社區人居環境,創造智慧社區。黃梅鎮西河橋社區書記張學勤說,像這樣的智能攝像頭,在西河橋社區徐家三巷總共有4個,社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攝像頭進行宣傳和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9月初的時候,社區還出資80餘萬元,將這條450餘米的巷子全部硬化黑化,牆面進行美化。
  • 黑龍江省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 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提升綠色生活意識
    《方案》提出以改善城市社區居住環境、提升社區居民綠色生活意識為目標,以健全社區人居環境建設機制為基礎,以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維護、生活垃圾分類、物業服務優化等社區建設管理為抓手,結合城市更新、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綠色建築創建行動等工作,大力推進綠色社區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