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籌資金,改造汙水池,明溝改暗溝,修補破損路面;主動拆除菜地和圍欄,配合主幹道硬化施工……
近日,鯉城區常泰街道上村社區居民老吳每天都到工地轉一轉,看看社區這些改造項目的施工進度,期待社區基礎設施提質改造之後,人居環境實現大提升。
自籌資金
改造汙水池提升人居環境
常泰街道上村社區由原有的三個自然村整合組成,新宅村是其中之一。近日,在新宅村內一處池塘邊,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進行底層清淤。
據了解,該池塘面積約800平方米,原為新宅村的蓄水池,用於農田灌溉。近年來,該池塘內淤泥堆積,水質變差,散發出一股惡臭,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
「池塘邊生長著兩株大榕樹,還建有一個小型運動場所,本是社區居民納涼休閒的好去處,如今大家卻避而遠之。」上村社區居委會主任陳志勇介紹,近年來,因上遊居民排放生活用水逐漸增多,加上雨天積水,池塘內淤泥堆積,池水成為黑臭水體。為改善社區人居環境,此前社區已多次對池塘進行清淤,但是治標不治本。
工人對池塘進行底層清淤
為徹底解決黑臭水體問題,提升社區環境,在社區的協調、支持下,居民自籌資金,對池塘進行清理改造。「自去年年底,由我們幾個小組長牽頭,組織居民自發籌集資金準備將池塘改造成汙水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直到今年5月初才開始動工改造。」該自然村第七組小組長楊進勝表示,前期,社區已對汙水管道進行鋪設,目前,汙水池改造工程正在進行池塘底層清淤,加固基礎,改造完成後,汙水將通過排汙管道直接排入市政管網。
此外,社區還對新宅村主幹道兩旁的溝渠進行改造,將明溝改為暗溝,並對破損路面進行修補。「改造完成後,社區環境將得到改善,池塘周邊場所也將重新成為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自發當「監工」
居民期盼新道路
而在上村社區另一個自然村——常春村,村內主幹道施工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該村位於紫帽山下,主幹道是一條泥土路,長約160米,兩側有居民10餘戶,是居民日常出行要道。
記者在現場看到,泥土路已鋪上了碎石子,工人們正在預埋鋪設排汙管道。「每逢雨天,這條路泥濘不堪,山上雨水也淤積於此,有時還湧進居民家中。」陳志勇介紹,這條路也是群眾前往蘇夫人姑廟的必經之路,每逢廟會擁堵不堪,還有些居民在兩旁種菜、養雞鴨,更加劇交通負荷。
該自然村居民在蘇夫人姑廟董事會的協助下,自主籌集資金20餘萬元。「在社區的協調下,居民還主動拆除兩側的菜地和圍欄。」陳志勇說,除了路面硬化、拓寬,此次改造還將居民生活汙水管道接入新鋪設的地下管網,今後,居民的生活汙水可直接排入市政管網。「此次改造預計將於本月中旬完成,屆時還將繼續完善路燈等配套設施。」
常春村居民自發當起「監工」,關注施工進度。「很高興也很期待,路面平坦寬敞、規範整潔,對我們的出行和生活都是極大的改善。」常春村居民吳世良說。
據悉,近年來,常泰街道上村社區已先後整治荒地,改造建設法治公園和多功能籃球場,讓居民共享文明創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