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草生命力強悍,不怕有限度的踩踏,在農村地區的田野小路上非常常見。我們當地也稱它為車前草,春暖花開之際,村裡人沒事會在路邊田埂挖上一些,嫩的時候可能當葉菜吃,不過我們當地吃它的不多,更多的是採挖車前草回去曬乾以後泡茶喝,解渴解暑。
車前全草含車前甙、桃葉珊瑚甙等成分,與大車前和平車前為傳統中藥,有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等作用。該科多種植物的種子富含膠質,在國內外用作緩瀉劑。車前的嫩葉含較豐富的鈣、磷、鐵、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與大車前及平車前的嫩葉或幼苗在民間作野菜食用。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知道這種草的名字就比較好奇,為啥叫車前草?不叫別的草呢?因為這種草,在田間小路上非常常見,在人們心中有了自己的標識了。
車前草的這個「車」指老輩子的牛車、拉車或者獨輪車,而不是現代化的各種車。這種老式的車,速度慢裝載量也不大,經常被當做運載工具要去田間輔助勞作。在此期間,會走在鄉間小路上。而車前草的草籽牛馬吃完,消化不了,會排洩出去,經常排洩在鄉間小路邊,這草依靠牛馬羊等家畜為媒介,散播在田間地頭。由於在小路上生長不影響莊稼,它們才能更好的生長,因此為了能夠在自然界立足,這種草進化出了過人的本領——不怕這樣的牛車碾壓,更不怕人踩踏,生命力非常強悍。而牛車經常要走在田間小路上,或者放在田間小路上。在車的旁邊,只要到了它們生長的春、夏、秋季節,玩耍的孩子,或者收工回家的老農等人,只要一抬頭,就能看到這種草,這就是這種草名字由來的主要原因,非常生活化。從側面說出了這種草在農村地區,非常普遍,分布廣泛,其特點就是在田間小路邊最多,所以,在我們當地,它另一個名字叫車軲轆草,有距離車軲轆最近、經常接觸的意思。
老輩子流傳說,相傳西漢時有一位名將叫馬武。一次,他率軍隊去戍邊徵戰,被敵軍圍困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人和馬都出現了健康問題,不太妙,有馬夫張勇發現有的戰馬吃了一種「牛耳草」,竟然痊癒了……張勇把這一偶然發現報告了馬武。馬武大喜,立即號令全軍吃「牛耳草」。幾天之後,人和馬都治好了。 馬武問張勇:「牛耳草在什麼地方採集到的?」張勇向前一指,「將軍,那不是嗎?就在大車前面。」 馬武哈哈大笑:「真乃天助我也,好個車前草」!
無論是從現實意義還是傳說來看,這種草有一定的價值,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喜歡長在路邊,這就是車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