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老話揭示了蘇杭的繁華,而蘇州繁盛的層面不只在經濟,而在於人文歷史交織的幻景,讓人唇齒留香的美食,在水脈幽幽貫穿的老城區,蘇州火車站正對面的範仲淹,打開蘇州地圖你可以發現,水域環繞老城區,這框起的街道便是起點。
1、平江路
平江路的房舍圍繞在河的兩岸,能看見遊客搭乘船隻通行,連結兩岸的古橋與垂柳,成為了獨特的景色。蘇州盛產絲綢,在平江路上可以看見販售絲綢旗袍與絲綢製品的小店,絲綢上的刺繡更是一門藝術;特色風格的小店,都會讓人想進去看看。平江路上的店家大多保持房舍原本的格局與設計,就連星巴克的招牌也是古色古香。
餐廳:洪登記
夜晚的平江路打起了燈籠,從餐廳裡響起評彈二胡的聲音。晚上,平江路上的餐廳為了吸引客人,打起了燈籠,在門口喊著招攬客人,餐廳裡不只有道地的蘇州菜,還有評彈表演可以看。當時被樂聲吸引,進了上圖中的餐廳:洪登記。
當時因為好奇心,點了這道芝麻球,裡面是空心的,外皮脆中帶Q,白芝麻香氣十足,來到了平江路的洪登記餐廳能來嘗嘗,目前在別的餐廳還沒看見過。
2、五芳齋
五芳齋裡有許多蘇州名點,酒釀圓子、桂花赤豆糖粥和小餛飩。
桂花赤豆糖粥
這次品嘗的是桂花赤豆糖粥,一般臺灣喝粥都是鹹的,在蘇州隨處可見糖粥,喜歡甜食的我,不禁想嘗嘗看,喝起來像紅豆湯,但帶著桂花和米香,米已經燉得熟爛,融進濃稠湯頭。
泡泡餛飩
泡泡餛飩也是蘇州常見小點之一,會叫做泡泡餛飩是因為煮沸時漂浮在湯麵,裡面只包少許的肉餡,湯頭多是濃鬱的大骨熬出來的,一碗裡少說有十幾顆餛飩,早餐也能看見有人在吃,是何時吃都很合適的小吃。
海棠糕
海棠糕,顏色與形狀像看起來像盛開的海棠而得名,最初在清朝出現,以麵粉、花生、豆沙、芝麻為餡料,吃起來甜甜的,有清香。
大阿二生煎
走著走著看見大阿二生煎的旗幟飄蕩,好奇就進了店裡瞧瞧,原來大阿二生煎在觀前街上可是有名氣的店鋪呢。蘇州的生煎雖沒有上海有名,但也是皮煎得香脆,內餡肉汁飽滿,吃的時候要小心燙口。大阿二生煎不只賣生煎,還有賣蟹殼黃,當時對於蟹殼黃這樣的名字感到很有趣,裡面當然不是蟹殼也沒有蟹肉,只是因為外皮酥脆像蟹殼,顏色呈現金黃而得名,有鹹甜分兩種口味,當時吃的是甜味。
3、觀前街
觀前街離平江路、蘇州博物館等景點不遠,用步行就能抵達,建議能在下午逛平江路,晚上逛觀前街剛剛好。觀前街的中間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千年道觀「玄妙觀」,還有美食店家齊聚的「太監弄」,都是觀前街上有名的地標。觀前街上有一個區域,中間有提供座位,兩旁是小吃攤販和夜市有點像,只不過如果大家都能把自己吃完的垃圾帶走的話,中間的座椅區就不會有堆積如山的垃圾,下一個用餐的人也可能舒服一些。夜晚的觀前街熱鬧非凡,主要是觀前街的街道寬廣,聚集的店家有吃有玩又有逛,是夜晚與周末出來走走的好去處。觀前街上能看見一個有趣的景象,在金銀店鋪前面,坐著小夥子隨著音樂敲打銀飾,節奏與落下的拍點符合,打造著銀飾又像是敲打擊樂,吸引眾人的視線,這也許也是一個攬客的好方式。
在小吃攤販也能看見糖粥、圓子,真不愧是蘇州的名點。
蘇州老城區的街道,有些鄰近水道有些靠近中心,每條街道的歷史都有各自的故事,在午後在夜晚走在這些老街上,除了能一嘗蘇州道地美食以外,還能走近蘇州的一段歷史故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