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扁桃體
扁桃腺,又稱扁桃體,是人和兩棲類以上動物,鼻後孔的頂壁或咽與口腔、鼻腔交界處黏膜下淋巴組織所集成的團塊的通稱,因為外形像扁桃一樣而得名。
一般所說的扁桃腺是指肉眼可見的顎扁桃體(palatine tonsils),位於咽峽的側壁,舌顎弓和咽顎弓之間,呈扁卵圓形,表面蓋著黏膜上皮,底面包著纖維被膜,與咽壁的肌層聯繫很鬆,容易分離;另外還有咽扁桃體和舌扁桃體。
與其他的腺體組織一樣,扁桃腺是人體的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主要的作用是幫助身體對抗感染。扁桃腺炎是由於扁桃腺受到感染,一般都發生於咽喉及上呼吸道受到細菌感染而失守。
扁桃體炎的類型有哪些
扁桃體炎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1、急性扁桃體炎
症狀表現為:
全身症狀起病急,畏寒,高熱可達39°~40°,尤其是幼兒可因高熱而抽搐、嘔吐等。
局部症狀咽痛明顯 ,吞咽時尤甚,劇烈疼痛者可放射至耳部,兒童若因扁桃體肥大影響呼吸時,可妨礙其睡眠,夜間常驚醒。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非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或腺病毒、鼻病毒、單純性皰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病原體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而傳染。通常呈散發性,偶有群體(如部隊、工廠、學校)中暴發流行。
2、慢性扁桃體炎
症狀表現為:
反覆急性扁桃體炎發作,並有咽部不適及堵塞感。
也有部分患者無明顯急性發作史,表現為經常咽部不適,異物感,發乾,癢,刺激性咳嗽,口臭等。
扁桃體過度肥大可引起吞咽困難,說話含糊不清,呼吸不暢或睡眠時打鼾。
膿栓常隨吞咽進入消化道,部分患者可出現消化不良、頭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勞或低熱等表現。
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反覆發作的急性扁桃體炎使隱窩內上皮壞死,細菌與炎性滲出物聚集其中,隱窩引流不暢,導致本病的發生和發展,也可繼發於猩紅熱、白喉、流感、麻疹、鼻腔及鼻竇感染。
扁桃體割還是不割
很多人只看到了扁桃體的免疫作用,寧願遭受扁桃體炎的反覆折騰也不願做扁桃體切除手術。
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當扁桃體的反覆炎性發作,且嚴重影響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時,是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的。
出現以下情況時,可以考慮切除扁桃體:
1.反覆出現急性扁桃體炎發作,每次感染都會出現發燒、咽痛、咽喉黏膜充血現象,同時可出現化膿性扁桃體炎,表現為扁桃體表面出現膿點,每年發作3—4次以上,連續發作2年。
2.扁桃體過度肥大,妨礙吞咽、呼吸、發聲功能,睡覺打呼嚕。
3.扁桃體反覆感染導致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炎、關節炎、腎小球腎炎及皮膚病等,應考慮切除扁桃體。
4.白喉帶菌者,保守治療無效時。
5.各種扁桃體良性腫瘤,可連同扁桃體一併切除。
*注意:每個人的病情發展及自身身體情況都是不同的,需不需要手術,還是要去正規醫院,經由專業醫生診斷指導,再確定是否進行手術治療。
遠離扁桃體發炎,預防很重要
預防永遠是最好的治療。為了保護扁桃體,建議大家平時做好預防。
1. 少吃辛辣食物。
2. 避免著涼,預防感冒。
3. 多喝水,保持咽喉部的溼潤狀態。
4. 多休息,不要讓機體過度勞累。
5. 多運動,提高免疫力。
6. 認真刷牙漱口,給扁桃體營造良好的口腔環境。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