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口碑上乘的《至暗時刻》,英劇《王冠》第二季終於被放出來了,這部製作頂級,優點一籮筐的電視劇已經於12.8日一口氣放出10集,沒辦法,誰讓它的爸爸是奈飛呢。可是,小編看的時候已經翻譯好並且在網上放出來的才第一集,豆瓣標記看過的人數也僅不到1千人,這小搓人打出了9.5這樣的高分,可見質量多高。
看過第一季的觀眾都知道,上一季的故事是從二戰之後的1947年到1955年這段時間,故事的核心對準了英國的重建,邱吉爾和伊莉莎白二世相互磨合,最終相互信任,可重點並不在國家,而是在人,這才是《王冠》贏得好口碑的關鍵。確切地說,應該是王冠下的人,不管是瑪格麗特的婚事還是自己的家庭,都沒有王冠承載的責任重要,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伊莉莎白也有七情六慾,她愛自己的丈夫、愛自己的妹妹,她迷茫,不知所措,最終才慢慢找到自己該走的路。
到第二季,矛盾開始升級。第一集開始,就是她和菲利普親王的婚姻危機,忙於國事和責任的伊莉莎白就像現在的大多數女強人一樣,忽視了丈夫的情感述求,導致兩個人的心越走越遠。在菲利普親王看來這段婚姻就像囚禁,所以他不斷抱怨,但在伊莉莎白看來他們只是處於特別的情境之中,為了維繫王室的穩定更為了維繫自己的婚姻,她不同意離婚,希望可以通過溝通解決彼此之間的問題。
然後故事回到5個月之前,也就是第一季的結尾,菲利普準備代替女王去巡遊殖民地。那時候的他們還沒有爆發情感危機,他們恩愛如常,菲利普還會在公共場合製造驚喜,表達愛意,女王也會對他說「我會想你的」。但一切已經在表面平靜的湖水下暗藏洶湧,菲利普參加了一個俱樂部,經常沒有回家,他的秘書也被指生活作風有問題,可女王沒有精力去顧及自己的家庭瑣事,因為埃及爆發了「蘇伊士運河危機」。
1956年納賽爾總統宣布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不再受到英國和法國的管控。戰後的世界,民族主義國家的獨立運動越來越頻繁,英國的日不落大帝國地位開始受到挑戰,這個危機就是第一個爆發的大信號。
當時的英國首相安東尼認為,只要英法有經驗的水手撤出,以埃及落後的技術運河航運會癱瘓,到時候就會反悔,可是,埃及卻投靠了蘇聯,找來了蘇聯的水手做訓練師。這一舉動在冷戰時代無疑是嚴重的挑釁行為。
在邱吉爾陰影下活動的安東尼為了贏得民心,樹立威望主張武力進攻埃及,為此,他和以色列政府聯合進攻埃及。這件影響國際政治的大事成了伊莉莎白當務之急需要處理的事情,同時,由於第一季因為王室的規定,妹妹瑪格麗特的婚事無法履行約定,她也始終懷著愧疚的心情,如今的瑪格麗特夜夜笙歌,出入各大夜總會,睡到中午才起床,整個人的狀態相當頹廢。
一切的一切,都壓在了年輕的伊莉莎白肩上。在這些事情裡面,菲利普親王的不理解,日漸疏遠對她才是致命的打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她無時無刻不在掙扎,一個是人性,一個王冠,在掙扎的核心,小編看到了一個孤獨的靈魂。
古往今來,位居高位或是真正的強者其實本質上都是孤獨的人,那份孤獨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也不是外人可以知曉的。真正的感同身受在這個世界上永遠都不會存在,如果有幸你的伴侶可以最大程度的理解你的責任和義務,並且支持和陪伴,當然最好,如若不然,你就要一個人去面對這個世界。但是強者之所以是強者,就是有能力化解如影隨形的孤獨,並且把它打造成一件厲害的武器。
《王冠》的厲害之處不是畫面的考究精美,製作的無可挑剔,國際局勢的再現,不是王權和內閣的平衡,甚至不是王室生活的細緻描述。放大去看,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對這個世界的芸芸眾生來說,關於責任、家庭、愛情和親情千百年一直面臨這各種無解的困境。只是在王室顯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作為平凡人,當你有一天也要面對這些掙扎時,或許你也會看到在看似自由的選擇背後,實則無路可走,那時候不管你說是個人的無能還是命運的強悍,都只是價值觀的表現,沒有高低對錯之分。
就像愛德華八世和瑪格麗特選擇了浪漫的愛情,伊莉莎白就只能選擇神聖的王權,一輩子去守護它,不惜犧牲一切個人幸福,這就是戴上王冠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