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有人給驢哥分享一篇文章,文章的主要意思是說,自助遊一定比跟團遊貴。很多人問驢哥,這究竟是不是旅行社為了招攬客人的套路?
我們做旅遊的,看到這個觀點,往往都是會心一笑,而不做旅遊的,一般都會急著反駁,並以自身的經歷來作為反駁的例子:「我上次去桂林就是自助遊,只花了不到1000,但是網上桂林的團費,都是1500-2000塊。」
很多人覺得這是套路,那是因為他們忽略了前面的定語:同樣的行程,同樣的標準
去同一個地方旅遊,自助遊並不一定會比跟團遊貴。
比如同樣去雲南,如果住青年旅社,跟別人分享房間,一個床位50塊錢一晚的住宿是可以找得到的,也不會花太多錢。
一日三餐都是吃快餐或者米粉這樣簡單的餐食,一天下來也花不到100塊錢。
不去什麼大的景點,就在一些不需要門票的地方逛逛,門票錢也省下來了。這樣算下來,的確比跟團遊要省錢。
然而這樣最多只能算是只是換了一個地方住幾天而已,根本算不上旅行。
如果是在同樣的行程和標準下,自助遊比跟團遊要貴,即便你不願意承認,這就是現實。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旅行社在門票、酒店方面,可以拿到比遊客自己去更低的價格吧。就像我們平時買東西,團購價總是比單獨購買的價格要低。
拿景點門票來說,景區的門票掛牌價100塊,給到旅行社的團隊價格可能是30~40塊,甚至更低。
同樣標準的酒店,也一定是給旅行社的團隊價要比你自己去預定的要低的。
再加上在景點和景點之間移動需要花費的交通費用,核算下來,自助遊比跟團遊的價格一定是要貴的。
可能又有人要反駁了:「難道旅行社到景區和酒店的團隊價,就會按照團隊價賣給我們遊客嗎?旅行社又不是搞公益,難道不用賺拿錢嗎?」
旅行社當然要賺錢,旅遊是一個服務密集型產業,就拿我們驢哥來說,驢哥有自己的地接團隊,團隊裡需要有導遊、司機、計調、房調這些旅遊相關的專業崗位,還有行政、人力資源、財務等等這樣的基礎崗位,每個目的地的員工都有上百人。
一個成熟的地接社,一年的接待量是很大的,所以這些成本攤到每一個人的團費裡,也是很有限的。如果不算上人力成本,跟團遊的價格比自助遊要低40%左右,而就算加上這些人力成本,跟團遊的價格也比自助遊的價格要低20%。
當然,對於自己不做地接的組團社來說,這個費用的差距還要小一些,因為組團社需要賺錢,地接社也需要賺錢,最後的價格到了遊客手裡,可能跟自助遊的價格相差就不大了。
如果你能直接找的做地接的旅遊公司報團,性價比就非常高了。
當然,這裡驢哥說的所有路線裡,是不包含那些低價團,購物團的,價格遠低於市場的旅遊產品,還是要小心甄別。
其實旅遊人的套路並沒有這麼多,只要多一點的了解,旅行其實可以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