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大幕已經拉開。近日,中央政法委大院,14位業界大咖。會議室裡的氣氛,像夏日的午後一樣,熱氣騰騰。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小切口大主題,這是一篇粘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報導!」
——「本案是全國首例『套路貸』涉黑案件,拍攝近1個月,採訪了十多名犯罪嫌疑人,以及辦案警察、法官、檢察官,時長達到30多個小時……」
——「基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對1.64萬條數據可視化呈現,將『報告體』加工成『短、平、快』的新媒體短視頻語言……」
——「有點有面,有說有議,有內有外,在對外傳播中起到了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的故事,展現了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這是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的定評現場,複評評委分類逐一向定評專家組如數家珍般地說明入圍理由,專業又不失風趣。評委當中,既有來自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從事新聞輿論工作多年的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也有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及政法媒體的資深大咖,還有在高校從事新聞傳播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本次評選從1月開始,雖受疫情影響,但仍收到526件作品,最終將評選出105件優秀獲獎作品。小編看到長長的入圍名單,個個都涉及去年政法系統發生的重磅大事: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政法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社會治理現代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政法隊伍「四化」建設、平安中國建設、法治中國建設等政法中心工作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操場埋屍案、孫小果案、套路貸、電信詐騙等大案要案,性侵、正當防衛、保護智慧財產權、公益訴訟等社會高度關注的案事件。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變化,對這項大獎來說並不陌生。27歲的「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獎,一直在跟隨著歲月變遷而變,伴隨著政法事業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完善。獎項原名為「全國政法綜治優秀新聞作品」獎,由中央綜治辦主辦。此後,鑑於2018年3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出臺,不再設立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獎項暫停評選。2019年,經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同意,評獎名稱變更,評選周期由兩年一次變為一年一次。作為中央多次規範清理表彰評比活動後保留下來的法治類新聞宣傳的唯一國家級新聞獎項,由中央政法委成立評選委員會,邀請專家獨立評審,作品經過複評、定評兩輪篩選,才能榜上有名。去年更名後的首次評選「一攬子」評出了2017年、2018年兩個年度的優秀政法新聞作品。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的確,與首屆評選不同,今年發生了三個重要變化,都圍繞一個「新」字——
第一個「新」是評選項目新。為認真貫徹落實郭聲琨書記關於創新推進政法宣傳輿論工作的要求,陳一新秘書長關於政法新媒體與網絡新平臺合作發展等部署,順應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評選工作對加快推進政法媒體融合發展的示範導向作用,參照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結合政法宣傳輿論工作實際,2019年度政法優秀新聞作品評選工作中首設媒體融合獎項,此次在評選類別中新增了融媒體作品獎項。於是,在今年這次定評會議上,我們在專家們的點評中看到了包括短視頻、融合創新、新媒體創意互動、移動直播等在內的融媒體獎項。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部獲獎名額中,新設的融媒體獎項佔了將近30%。「突出了融媒體作品的重要價值,推動發現更多的融媒體精彩作品。」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定評組組長雷東生說。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還記得去年熱播的大型紀實節目《致敬中國英雄》(政法季)嗎?邀請了任達華、萬茜等明星,深入一線體驗式參與排爆警察、掃黑英雄、打拐民警、援藏律師等政法英雄的工作,視頻播放量破5億、微博話題閱讀量6.5億,也入圍了本次二等獎的獲獎作品!
第二個「新」是評選標準新。為了反映社會影響,文字類、廣播電視類、網絡類和攝影類作品需體現刊播後的轉載、引用情況,通訊社作品要體現落地和採用情況;媒體融合類作品要體現點擊量、跟評量、互動量、轉發數、點讚數、留言數等客觀指標和應用新技術等情況。新增的評價標準,被專家們不自覺地體現在點評中:「抖音、快手等平臺點讚量超百萬」「80多家網站轉載」「大氣美麗的航拍畫面」……
雷東生副秘書長總結,「修改後的評選標準堅持因時而變、乘勢而進,除了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創新,鼓勵媒體融合報導和應用新媒體傳播外,更加注重作品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第三個「新」是評選方式新。受疫情影響,本次評選的大部分評選工作都是線上完成的,有的通過微信群,有的開視頻會議,同時因地制宜結合開展線下集中討論,倒排工期,高效推進。
會上,對於此次入圍作品的共同特點,雷東生副秘書長評價,注重政法機關與媒體的「融合策劃」,善於在「平臺融合」上下功夫,為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傳播的「融合方式」提供了樣本。
融合——是本次評選的另一個關鍵詞。有人說,以前是「人找信息」,現在是「信息找人」。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是大勢所趨,也迫在眉睫。不但要破解難題、守正創新,還要從資訊時代國家發展和治理的戰略層面去深化,從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去推進。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下一步怎麼辦?雷東生副秘書長提出了三個「融」,小編在現場聆聽後深受啟發,分享給大家——
第一,「融」策劃。要建立常態化「融」策劃機制,邀請中央主要媒體、新媒體、都市媒體的資深專家、資深記者,圍繞政法工作大政、大事、大案進行「頭腦風暴」,跳出政法工作的大視角,選擇受眾可感的小視角,挖掘政法工作內容「富礦」,用優質內容生產更多吸睛產品,讓政法工作的「神秘性」、權威性轉化為宣傳輿論的影響力、穿透力。
第二,「融」傳播。要與媒體加強溝通協調,完善融合傳播的運行機制,準確把握受眾的思維習慣和接受方式,善於綜合運用短視頻、動漫、漫畫、微電影、圖片、文字等表現形式,講好政法故事,實現政法正面宣傳的全網絡覆蓋和全方位推送。國際輿論場上,要化被動為主動,運用多種傳播形式,生動鮮活地向世界宣介平安中國、法治中國,促進形成「中國之治」的廣泛共識。
第三,「融」運用。要完善與各大媒體的合作機制,發揮各大媒體傳播平臺資源豐富、技術領先的優勢、積極推轉權威準確、專業深刻、有用有趣的優質政法內容,不斷提高掃黑除惡、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等政法中心工作宣傳報導的到達率,全面擴大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實踐成果、制度成果、理論成果傳播的覆蓋面,更好傳遞政法隊伍的精氣神、政法工作的正能量。
最後,評委們通過差額評選,確定了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名單,從今天起公示,公示時間為一周。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熟悉的新聞作品吧!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評選結果公示公告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評選活動已於近日結束。經初評、複評、定評,2019年度共評出獲獎作品105篇(件),其中,一等獎15篇(件),二等獎30篇(件),三等獎60篇(件)。
為確保評選公平公正,根據《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評選辦法》規定,現將獲獎作品目錄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7天(2020年9月1日至9月7日)。如對獲獎作品和單位有異議,請通過以下方式反映:
電話:010—83079176
聯繫人:萬雲
電子郵箱:2019zfxwzp@sina.com
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
評選辦公室
2020年9月1日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公示名單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