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想必人人都聽說過這個稱謂,也許還認識身邊一兩位這樣的高端人才。
已閱君從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省人力社保廳 、省經信委日前發出通知,今年起,浙江正式開始實施正高級工程師職稱評審,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將停止評審而成為「歷史名詞」。
這個教授級高工究竟是什麼?正高級工程師與前者有什麼不同,已閱君今天來為大家梳理一下這個中國人才評價沉積多年的「舊帳」。
「教授級高工」並不是「教授」
其實在很多工程技術工作和學術交流的場合,常常聽到有人介紹,某位工程技術專家具有「教授級高工職稱」。其實這種說法存在一個誤區,因為「教授級高工」不是職稱,更不能等同於「教授」。
在過去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國的職稱制度中,包括工程、經濟、會計、統計等職稱系列並未設置正高級職稱,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等都是副高職稱,評上了,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職稱也就「到頂了」。「教授級高工」只是享受教授或研究員同等待遇的高級工程師,與其說是職稱,不如說更像是給予他們傑出貢獻和業績的「榮譽稱號」。
近年來,浙江省全面推進職稱改革,其中一項備受關注的內容就是原來未設置正高的職稱系列將全部設置到正高級。
這一改革舉措意圖明顯,正是通過打破專業技術人才成長的「天花板」,讓他們的個人發展更有「奔頭」,從而最大限度地釋放和激發專業技術人才創新活力。此前,在中小學教師中進行了正高級職稱評審的改革,就讓許多小學「教書匠」圓了「教授」夢。
改革之後,工程系列就將評聘「正高級工程師」,可以說,無「教授」之「名」,卻有「教授」之「實」,是等同大學教授的正高級職稱。隨著改革的進一步實施,前面提到的這些從來沒有正高的職稱系列也將陸續進行改革,還將有望出現正高級經濟師、正高級會計師,甚至於正高級船長和正高級領航員。
改了個名字,會有什麼不一樣?
從「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到「正高級工程師」,雖然看上去就是改了幾個字,但是,評審模式即將迎來巨大的改變。
浙江省人力社保廳的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正高級工程師職稱評聘改革不是對教授級高工評審的「移植」,根本目標是為了培養和造就「行業大家」。
什麼樣的工程師可以稱為「行業大家」,本次職稱評聘制度改革將會在幾個關鍵詞上做文章:「真才」「實幹」「管用」。
評聘改革將創新評價方式,根據具體行業和專業的特點採取個人述職、成果展示、面試答辯、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提高評價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值得關注的是,改革還將探索實行評審專家公開舉薦制度,讓優秀人才有機會「一鳴驚人」。此外,相關的職稱申報評審誠信檔案和失信黑名單制度也將建立,對學術造假「一票否決」。
正高級工程師評聘改革將根據不同行業屬性和崗位特點,制定更有針對性、操作性的評價標準,注重對行業發展規劃、專利成果、技術推廣、標準制定、項目報告、工作總結、工程方案、設計文件等成果形式的評價,並探索建立代表作和標誌性業績評價機制。這些舉措,對於優化人才評價模式,激勵廣大工程專業技術人才幹事創業無疑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這個名詞的消失,將會影響哪些人?
據了解,從今年開始,有關省行業主管部門將開始制定本系列正高級職稱的具體評價標準和辦法,而工程系列在其中無疑是最受關注的系列之一。相關省級行業主管部門制定評價標準和評審辦法後,經省人力社保廳核准,採取條件成熟一個、委託一個的形式組織實施。
我國的工程系列職稱涵蓋範圍極廣:包括了建設工程、信息技術、機械、水利水電等我們熟知的工程技術領域,還包括了製冷與空調維護、鍋爐、採礦等「冷門」的領域,幾乎涵蓋了現代工業的各個方面。
而在浙江這樣的經濟強省,涵蓋於這一系列中的工程技術人員更是多達近百萬人的規模,是所有職稱系列中的「大頭」。他們廣泛服務於各個行業領域,可以說是現代化建設重要的支撐性人力智力資源,職稱制度改革將對這些人帶來深遠影響。
而對於歷年經浙江省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評委會評審取得的教授級工程師和符合相關規定確認為教授級高工的專業技術人才,今後將統一過渡為正高級工程師。但其中對於取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務任職資格後涉及違法違紀的人員,不予過渡。浙江對原教授級高工經分類梳理匯總後將重新確認並發文公布,並發放正高級工程師職務任職資格電子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