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世界地質公園,奇林怪石遍布,竟還有會「呼吸」的山洞?

2020-12-18 旅遊與攝影頻道

在旅途中感知世界,在生命裡感受奇趣。歡迎大家來到旅遊與攝影頻道。

雲南的自然資源極其豐富,除了洱海、蒼山、玉龍雪山等景點,還有一處相對小眾的景區值得一去,就是坐落於昆明的石林風景區。石林風景區以奇林怪石著稱,也有不少秀麗的水景,被聯合國文教科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大小石林是景區的主要景點,小石林擁有著名的「阿詩瑪」,以及一塊形狀特異的巨石,到了晚上被彩燈映照得五彩繽紛;而大石林由密集的石峰組成,像是一片由石頭組成的盆地。石林聳立突兀,怪石線條流暢,每一個小景點都有自己的名字,以「蓮花峰」、「幽蘭深谷」、「劍峰池」最為著名。

石林風景區雖然以石景著稱,但也不乏宜人的水景。石林長湖的湖岸圍繞著以雲南松為主的森林,使這裡的空氣非常清新,而春天正是枝繁葉茂之時,一排排綠樹將湖景突顯得清淨幽美。位於群山之中的石林長湖,是民間傳說中阿詩瑪的故鄉,被當地人稱為「藏湖」。

奇風洞是景區內的一處奇景,這是一個會「呼吸」的山洞,雖然不大,但每逢雨季,洞內就會發出老牛喘氣一般的聲音,不斷地呼氣吐氣吸引著無數遊客前往。奇峰洞會「呼吸」是因其特殊地理構造而形成,但遊客來到洞內後,會因它不斷的「呼吸」而感到無比涼爽,尤其在炎熱的夏天,進入到洞內,就如同進入一個「天然空調」。

在石林聚居的是彝族撒尼人,撒尼人是一個喜歡大塊吃肉的民族,因此景區內的美食也以大塊肉為特點。石林湯鍋是這裡最主要的美食,湯鍋極富民族特色,大塊的羊肉、驢肉等薈萃在一起,燉得恰到好處,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

交通指南:昆明巫家壩機場到金馬客運站可乘坐專車。

想要了解更多旅遊資訊,請來關注我們的帳號!這裡有最刺激的景點和最奇特的習俗,愛旅行愛冒險的你一定不要錯過!快來關注、評論、轉發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國內兩個世界地質公園,給你壯觀的自然景觀,讓你體驗到驚豔
    今天,給大家介紹幾個有名的公園,這些公園都很有名,並且各具特色,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公園吧。如果你想看壯觀的石林景象的,那我建議你來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我不止一次說過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很多人去雲南不止是上蒼山下洱海的,是為了石林景觀,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總面積與400平方公裡,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的美譽,整個公園景點非常多,溶洞、鍾乳、溶蝕湖、天生橋、斷崖瀑布、錐狀山峰,讓你看個夠。
  • 瑞昌鳧洞遍布「發光」怪石猶如珊瑚王國
    晨報記者 鄒思維巖溶地貌被稱為「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之一」,經過流水的衝蝕、潛蝕和崩塌等一系列作用後,會形成巖溶窪地、巖溶漏鬥、巖溶洞穴等。我省位於祖國東南部,地質構造、隆起與凹陷複雜,巖溶地貌比較發育,尤其是溶洞,遍布全省各地。這些洞穴或雄偉壯觀,或精巧神奇,吸引了諸多觀賞者。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你知道那些長相奇葩的怪石是怎麼形成的?
    野柳地質風景區位於臺灣基隆市西北方約15公裡處的基金公路,是一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公尺。野柳地貌的形成是因為幾百萬年前受造山運動的影響,深埋海底的沉積巖上升至海面,產生了附近海岸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等地形,海蝕、風蝕等在不同硬度的巖層上作用,形成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姜狀巖,風化窗等奇巖怪石景觀。
  • 八家地質公園將在首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期間開園
    新華網北京6月24日電(記者謝登科)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姜建軍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被首批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的8家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將在首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期間正式揭碑開園。  這8家世界地質公園分別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河南雲臺山、雲南石林、廣東丹霞山、湖南張家界、黑龍江五大連池和河南嵩山地質公園。
  • 怪石嶙峋看著像什麼就會是什麼,別不信,看看就知道哦
    03 武陵源金鞭巖/擎天一柱湖南武陵源的「南天一柱」位於袁家界景區南端,是武陵源眾多怪石中的典型代表。南天一柱位於黃石寨遊覽線一帶,穿過南天門,一石峰從深不可測的溝谷中沖天而立,上下一般粗細,有如鎮山之衛士,精悍瀟灑,超凡脫俗,峰體造型仿若刀劈斧削般,有頂天立地之勢。
  • 房山的「原住民」小區——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遺蹟豐富,巖溶特色鮮明房山世界地質公園記載了從太古代到新生代長達35億年的地質演化歷史,保存有完整的地層序列和珍貴的地質遺蹟。在如此絢麗多彩、豐富多樣的地質遺蹟中,由碳酸鹽巖構成的峰巒景觀和洞穴奇觀成為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中極為靚麗的風景線。公園遍布大面積的碳酸鹽巖,佔公園總面積的80%以上。這些碳酸鹽巖既有距今約14億年元古代薊縣紀沉積形成的白雲巖,又有距今4.46億年~6億年寒武紀和奧陶紀沉積形成的石灰巖。它們歷經億萬年的地質滄桑,形成雄偉壯麗的峰叢絕壁。
  • 實拍:令人陶醉的張掖丹霞世界地質公園(圖)
    就在7月8日,我國又新增兩處「世界地質公園」,甘肅張掖和湖南湘西地質公園。到目前為止,我國的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已經有41處,世界第一,全球共有161處世界地質公園,中國佔了四分之一。這一結果是7月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後公布的,我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世界地質公園」稱號。去年,利用去張掖開會的機會,我遊覽了著名的丹霞地貌。
  • 房山這個世界地質公園中的這個園區,到了冬季,簡直美翻!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一個聽起來高端大氣的名字 那麼你們熟悉它嗎 今天就帶大家領略一下 咱們身邊這個世界級的地質公園吧
  • 臺灣:鬼斧神工的野柳地質公園
    遊客穿梭在怪石之間(周黎明/攝影)等待跟女王頭合影的遊客耐心地排隊(周黎明/攝影)中國園林網11月28日消息:遊臺北而不去臺北東北郊的野柳地質公園,就好像到了昆明卻不去石林,會錯過最值得一看的風景。野柳地質公園始建於上千萬年前,這麼說並非譁眾取寵,海浪和海風的累計效應才造就了那些大自然的雕塑。女王頭的最佳攝影角度前,專門修建了木棧道,讓遊客排隊照相。這是公園標誌性的景點,如同石林的阿詩瑪。其實你完全無需圍著女王轉,因為這裡有太多可供你發揮想像力的天然雕塑,而且沒有圍欄,你可以近距離觀察,設想一下它們像什麼人或物。
  • 怪石嶙峋的狹長海岬,酷似女王頭像的蕈狀巖石是標誌性景觀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野柳地質公園是一塊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侵蝕、風化,逐漸形成規模龐大、奇石遍布、造型各異、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讓全長1.7公裡的海岬,成為臺灣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
  • 四明山地質公園是寧波市首家省級地質公園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四明山地質公園是寧波市首家省級地質公園,擁有華東地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夷平面,總面積61.7平方公裡,共分為三大區塊,即之前開放的河姆渡古人類文化園區和四窗巖-丹山赤水地質園區,及羅成山-
  • 一城一研|內蒙古:阿拉善「全球唯一」沙漠世界地質公園
    都聽說過「國家地質公園」 ,是個了不起的權威稱號,但是咱們中國現有240個國家地質公園,35個更是被評上「世界地質公園」的,祖國媽媽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真的厲害了! 我們列舉幾個較為著名的,它們是第一批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的:
  • 【探索】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公示名單出爐!這31家你去過嗎?
    公園在結構上可概括為「一館兩園兩點」,「一館」即遠安縣地質博物館;「兩園」即張家灣三疊紀水生爬行動物化石園和荷花鎮奧陶紀頭足類化石園;「兩點」為鹽池河巖崩景點和望家衝石林景點。公園現已收集的主要化石資源有遠安鱷、遠安龍、遠安魚龍,此外還有與水生爬行動物伴生的菊石類、棘皮類化石及大小不等、零散的爬行動物化石碎片。
  • 張掖地質公園獲批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
    7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209次會議通過決議,正式批准張掖地質公園和湘西地質公園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這是甘肅繼敦煌之後的第二個世界地質公園。該公園地質遺蹟景觀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豔麗、規模之宏大世所罕見,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是一座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遊觀光、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地質遺蹟保護於一體的大型地質公園,對研究自白堊紀以來青藏高原及祁連山的隆升過程中的重要地質事件和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同時獨特唯一的地質地貌景觀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 神奇靈異的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北市東北方向的野柳村,是臺灣北部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一個岬角。野柳岬在著名基隆港西北不遠,北望東海,東向太平洋。這一帶地層由砂巖堆積而成,海灘上奇巖怪石密布,種類繁多,各盡其妙,是世界級的地質公園。
  • 讓張掖世界地質公園更加絢麗多彩---寫在張掖世界地質公園揭碑之際
    2015年9月25日,張掖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2020年7月7日,張掖國家地質公園成功晉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成績令人欣喜,成果來之不容易。數億年的大地變遷把無數地球印記深深鐫刻在了張掖世界地質公園這片神奇的熱土。--古韻悠長,東西文明交匯碰撞,鑄就了張掖世界地質公園豐富厚重的文化內涵。河西設郡、佛教東漸、王朝更迭、西路軍魂,遠去的歲月為張掖世界地質公園留存了絲路文化、農耕文化、遊牧文化、邊塞文化、宗教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等光彩閃耀的文化瑰寶。
  • 臺東小野柳奇巖怪石多 香港專家讚嘆
    臺東小野柳海岸長年在海浪與海風衝刷、侵蝕下,形成奇巖怪石地貌。記者李蕙君/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3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東海岸「小野柳風景區」去年被臺灣地質公園網絡列為臺灣第9座地質公園,昨天30多名香港地質研究專家與保育青年大使慕名前來,冒雨走近海岸巖層,觸摸沉積巖。香港地貌巖石保育協會主席蔡慕貞讚嘆:「這裡就像層積巖博物館」。    「這裡有世界難得一見的翻轉地層,還有風浪侵蝕的奇巖怪石。」
  • 野柳地質公園,罕見的地形、地質景觀,極具觀賞研究價值
    野柳地質公園為大屯山餘脈伸出海中的岬角,長約1700 公尺,野柳奇巖是這裡的主要看點,它是世界奇觀之一。波浪侵蝕、巖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乃生成罕見的地形聽說海蝕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豆腐石、蕈狀巖、壺穴、溶蝕盤等綿延羅列的奇特景觀。會發現這一帶的地質的確會和其他區域不太一樣野柳地質公園裡面的石頭奇形怪狀,你可以想像各種動物,植物,聽小李師傅各種講解,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傳說。滿地各種雞腿,生薑。
  • 科學網—走進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2009年被《圖說天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六處奇異地貌之一,記者日前隨旅行團赴臺,有幸目睹了這一世界奇觀。後來在海浪、雨水的侵蝕和地殼不斷的抬升下,形成了野柳如今的地質地貌和千奇百怪的巖石。 進入野柳地質公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藍浩瀚的太平洋。沿著步道前行,周圍奇特的地質景觀,讓人感覺置身於一個龐大的天然地質博物館,遊走於一片奇幻壯觀的石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