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XT到來前,中國空基核力量不會空白

2020-12-15 澎湃新聞

前段時間的「THE NEXT」,引發了網上的轟動——但是從那條內容來看,筆者認為,他們所說的應該並不是指大家期待已久的轟-20,而是即將在國慶閱兵式上出現的一系列新機,包括利劍、無偵-8、轟-6N等。

從技術到應用,很多東西的發展是不可能那麼快的——即使是殲-20,我們一直都說它進度快,但如果從我國研製第四代戰鬥機的最初計劃方案起步算起,到殲-20首飛,也有十年以上的功夫。新遠轟的研製工作從2018年才開始真正步入實施階段,目前尚處於方案迭代,前期預研,關鍵前置技術突破之中,要想看到首飛……

即使是美國B-21,從2014年發出RFP(招標書,按照我國的體制大概相當於立項),到預計明年首飛,也要5年功夫,而這還是在該機並不需要進行一些重大「瓶頸」項目攻關的前提之下。

美國有B-2的底子,B-21從立項到首飛也要五年,何況我國此前並無獨立開發類似戰略轟炸機的經驗。

別的不說,轟-20用什麼發動機?

有個「好消息」是渦扇-15被要求在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結束前要實現批量生產。當然這目標能否真正實現還是由客觀現實決定的,成功與否大家還是需要拭目以待。不過當然轟炸機是不大可能用這種發動機的。

相應的「壞消息」則是,某型大涵道比發動機工程……前途不明朗了。

渦扇-18改是未來一段時間運-20唯一可選的發動機了,渦扇-20前途不明朗

這麼說吧,以仿製D-30發動機的渦扇-18為基礎進一步改進風扇系統的渦扇-18改將是近期內可以期待的一款發動機。當然這裡面還涉及到一些,比如馬達西奇發動機公司相關技術的獲得啊……

詳細情況就不說了,之後大家慢慢會看到,不過轟-20顯然也不大可能用這兩種發動機。

如果能一步到位弄出國產D-18T當然是好——這就要看怎麼消化馬達西奇了。

不過就算馬達西奇公司被我們「吃幹抹淨」,他們的大涵道比發動機也並不適合轟-20這樣的機型使用。

轟-20可以直接用無加力版本的戰鬥機發動機,甚至如果要做超音速轟炸機乾脆直接可以上帶加力燃燒室的發動機。

那麼也就是說,如果轟-20要在5年內首飛,那它基本確定只能用渦扇-10基礎上開發的轟炸機版——至於上渦扇-15,並非不可能,不過那至少要等到殲-20批量生產之後,短期內基本不可能。

而以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為儘早實現殲-20大批量生產而開發的渦扇-10某改型從計劃發展,到實際裝機測試,也用了幾年時間。那從渦扇-15開始批量生產,到其完成與殲-20的適配,也至少需要相似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提出儘早批量生產哪怕是不夠成熟的渦扇-15的主要原因)。在這兩樣壓倒性的工作完成之後,如果同時要搞轟炸機版渦扇-10,那又是一個大工程,幾件事湊在一起,未來幾年對於航空發動機口的壓力是很大的。

B-1B的F101發動機和B-2的F118發動機也都是在F100和F110發動機基礎上發展的。

發動機還是得慢慢磨——和高超聲速這樣的開創新技術不一樣,航空發動機這東西涉及到的瓶頸和限制太多了,只能慢慢磨。

戰略轟炸機其實也是一樣——列車長在轟-20項目上馬消息出來的時候寫過一篇東西,開發戰略轟炸機需要持續不斷多年的大規模投資才行——而現在看來,2018年作為我國對戰略轟炸機項目進行大規模投資的「元年」,距離真正收穫碩果,還有點遠。

轟-20目前還遠,但解放軍空軍向「攻防一體的戰略軍種」進步的腳步不能停——擁有空基核力量就是非常現實的話題了。

我國最早的空基核力量就是轟-6投擲核炸彈——強-5核攻擊型並未實際服役——但是在70年代技術環境下,轟-6的突防能力實在是不夠看,只能說具有象徵意義而已。

隨著我國戰略飛彈發展成熟,轟-6很快就實際上不承擔核攻擊任務了。同樣,我國的戰略核潛艇雖然問世挺早,但也遲遲未能形成實際有效的戰略值班能力——所以我國長期以來真正有效的威懾力量就是陸基飛彈。

進入21世紀以來,建立空基和海基核力量,補充完善「三位一體」核力量架構成為我軍的重要任務。

隨著巨浪2飛彈(雖然射程只能說差強人意)服役,我軍核潛艇在近幾年終於開始實施戰備值班——雖然由於射程問題,威懾效能有限。等巨浪3試射成功後,配合094型戰略核潛艇,我軍才真正可以具備威懾美國本土的能力——不過那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

雖然磕磕絆絆,但我們的海基威懾力量總算是有希望了。

而空基這邊,問題還要更複雜一些,轟-6K攜帶的AKD-20飛彈理論上具備攜帶核彈頭的能力,可以讓這種轟炸機具備類似美國B-52或者俄羅斯圖-95那樣的使用空射巡航飛彈投送核彈頭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實際上也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相應的核攻擊型飛彈和彈頭並未真正部署。

況且,在21世紀的今天,AKD-20的核投送能力也確實不夠可靠,即使發展新一代的巡航飛彈也不夠可靠,畢竟空射巡航飛彈射程還是比較有限,讓轟-6K飛到距離美國本土2000多公裡之內去發射巡航飛彈也並不現實。而如果僅僅是威脅美國在我國周邊的基地,那也沒必要使用核武器了。

所以AKD-20的核常兼備能力實際上更多停留在理論上,只是一種警告。

這次轟-6N在預演中沒有攜帶我們之前提到的該機的主要核威懾手段——從中國本土上空部分地區發射可以攻擊美國部分地區的「準洲際」空射彈道飛彈——雖然希望很渺茫,但筆者還是期待著在閱兵式當天能看到這一幕,那將宣告中國空軍首次擁有真正具備實戰意義的對美國進行戰略威懾的能力。

美國年度涉華軍力報告已經多次提及轟-6N和「準洲際」核飛彈的問題,當然,同時還有一種小一些,射程短一些的空射反艦彈道飛彈。

還是很期待啊

如果我國在閱兵式上展示空射彈道飛彈,那無疑是對美國釋放出「別惹我」的強烈信號,如果不呢,或許意味著……好東西不能一次全顯出來,畢竟兩年後就是建黨百年……

但不論是否展示,既然對手已經確認了這種手段的存在,那麼其威懾意義就算是生效了,接下來我們可以等待合適的機會公布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亞洲火車總站

●免責聲明●

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廣告

刺繡 棒球帽

「五星20」

NEWARRIVAL

新品推薦

航空知識 五星殲-20 刺繡棒球帽

兩代國產戰機同框出現

預售現在開啟

8月12日左右 到貨即發!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航空知識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ID:hkzs1958

航知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強兵器秀肌肉:身軀龐大,背上還有12個特殊紋路
    溫馨提示: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精彩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俄軍開發空基「佩列斯韋特」雷射武器
    該消息反映出俄羅斯空基雷射武器正走向成熟。  提起空基雷射武器,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美軍機載雷射武器(ABL)項目。該項目以改裝的波音747客機為武器平臺,用於在空中摧毀敵方上升段彈道飛彈。其實,在空基雷射武器領域,俄羅斯的技術也不落後。早在1981年,蘇聯就將伊爾-76運輸機改裝成機載雷射武器實驗平臺,並完成空中測試。後來由於蘇聯解體,該項目被迫擱置。
  • 梅雨鋒降水地基、空基聯合觀測試驗圓滿結束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傲 通訊員徐明報導 7月9日,歷時近一個月的梅雨鋒降水地基、空基聯合觀測試驗在中國氣象局長江中遊暴雨監測野外科學試驗基地圓滿結束。6月19日11時42分,中國氣象局長江中遊暴雨監測野外科學試驗基地,項目組人員正查看飛機飛行過程中的雲系情況。
  • 梅雨鋒降水地基空基聯合觀測試驗在湖北啟動
    新華社武漢6月23日電(記者陳俊)梅雨鋒降水地基空基聯合觀測試驗日前在中國氣象局長江中遊暴雨監測野外科學試驗基地正式啟動,運用飛機搭載雷達、微物理探測設備以及多種地面觀測設備,首次開展了針對梅雨鋒降水的地基空基聯合觀測。
  • 中國首居PCT專利榜首,TCL科技貢獻硬核力量
    中國PCT專利申請量四十年首超美國,位居全球第一。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PCT的申請率持續增長,以265,8001件的PCT申請量再次打破往年的申請記錄。中國首次超過美國躍升至第一位,以5.784萬件的申請量成為全球專利申請提交量最多的國家。
  • 外交部:中美俄核力量不在同量級,中國參加核裁軍談判時機遠未成熟
    眾所周知,中國的核力量與美俄不在一個量級,中國參加核裁軍談判的時機遠未成熟,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對核裁軍負有特殊、優先責任。在當前形勢下,美方應該積極地回應俄方關於進一步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的呼籲,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大幅削減核武庫,為其他核武器國家參加多邊核裁軍談判創造條件。
  • 《特警隊》結尾看哭了 「真爺們兒」詮釋硬核力量
    《特警隊》結尾看哭了 「真爺們兒」詮釋硬核力量  由丁晟執導,凌瀟肅、賈乃亮、金晨、張雲龍、劉俊孝等主演,真實一線特警隊員參與拍攝的動作警匪電影《特警隊》今日發布片尾曲《直到永遠》MV,影片片段與真實特警執行任務的畫面在汪峰厚重而情感充沛的嗓音中緩緩鋪開,將中國特警勠力同心的兄弟情和一往無前的守護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令廣大觀眾動容不已。
  • 俄羅斯核潛艇齊射4枚洲際飛彈 銳評:強化核力量威懾 增加與美博弈...
    軍事觀察員滕建群認為,「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核潛艇集納了俄羅斯眾多先進軍事工業技術,承載著俄羅斯發展海基核力量、對抗西方國家威脅的戰略構想。滕建群:自2000年以來,俄羅斯海軍、俄羅斯戰略核力量取得了長足發展,它的核力量,像白楊-M、亞爾斯、薩爾馬特等飛彈或者核武器不斷問世,同時「北風之神」級的戰略彈道飛彈核潛艇也開始入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