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就「送禮」的家長與學生,未來才恰是最瞧不起老師的人!
很多人說,我們是「人情社會」,在人情社會中,人們感謝對方「辦事」的方式首先就是去送禮。說實話,作為普通家長一員,也曾想過為老師送禮,而送禮在當今時代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雖然在這方面國家是明令禁止的。
每當逢年過節,老師們總會收到來自家長的「禮物」,就比如超市購物卡,就是最常見到的禮。很多老師面對家長送禮的時候都非常忐忑,雖然有的老師自己也想收下這些禮物,但是因為政策原因,所以他們也不得不拒絕。
其實,說起最早給老師送禮的事,我們可以追溯到封建社會時期。在古代時候,學生門在向老師求學時都要獻上自己的「束脩」,這也是尊敬老師的一種做法。畢竟,在古代時期,能上學的學生大多都是富家子弟,這麼一點孝敬對於他們來說不痛不癢,但是古代老師收入也是十分微薄的,因此,收禮也就成為古代老師最大的收入來源。
可是,現代社會就不一樣了,國家對教育事業愈發重視,教師各種補貼也已經出臺,國家與地方對教師薪資待遇不斷加大,教育部更是直言,規定教師待遇是不能低於公務員的,因此,如今的教師收入肯定是有保障的,如果再像古代一樣接受束脩的話,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如今正式教師都是國家事業單位員工,是有編制的,不管是工資、養老還是醫療都已經有很大保障,而教書育人本事老師職責,雖然很多家長非要送禮,但是作為教師還是要學會拒絕才行。特別是像一些小學生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更受老師關注,比如調位置、上課多照顧等。這些家長中雖然有不少是主動想送禮的,但是更多的則是「被迫」,畢竟看著別的家長都在送禮,自己如果不送的話可能就會認為自家孩子有被「孤立」的風險。
那麼,按照實際情況來說,教師如果收了禮的話,會有什麼壞處嗎?
首先一點,「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既然選擇了拿,必然要達到對方的目的才行。很可能就會因為這一點小小的禮,自己就得做一些違心的事,如果不能做到一視同仁,那麼教師形象就很有可能會因此受損,伸手接過禮物的同時也就代表跨過了教師底線,師德不在如何叫人信服?
其次,主動給教師送禮的學生與家長,即使你已經努力照顧這些學生,在他們眼中,你只不過是為了那麼一點小小的「好處」才這樣做。在畢業之後,這些學生與家長反而會成為最看不起教師的人,認為他們是沒有師德,只認識「好處」的無良老師。
因此,從長遠角度來看,教師面對家長送禮時一定要學會拒絕,不拒絕的話最終吃虧的必然是自己,堅持原則才能讓別人信服自己。不過,特別是在小學中,給教師送禮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針對這點,即使很多教師有心拒絕送禮,恐怕也得被迫「隨大流」。關於這一點, 一方面是要告訴家長們送禮沒必要,二方面可能還需要某些相關條例出臺,畢竟,教育是國之基礎,如果基礎坍塌了,那麼國家再強也可能會淪落。只有教育風氣好轉起來,國家才能更健康發展
大家對「逢年過節就「送禮」的家長與學生,未來才恰是最瞧不起老師的人!」有什麼看法和想法嗎?實話實說,你給老師送過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