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園外的遊泳池裡漂滿垃圾
石橋鋪,一樓的劉女士在窗戶外小花園裡撿樓上扔下來的垃圾 本組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陳藝豐 攝
本報訊(記者 萬雨)劉女士住在高新區柳背橋路一個小區的9棟,一共18樓,她住1樓,是一室一廳。陽臺外是一片小花園,花園離小區道路有點距離。當初裝修房子時,考慮到安全,她把陽臺封上,留下一個落地窗,可以推開窗看外邊的風景。雖然劉女士的設想很周全,但每天回到家,她打開玻璃窗,看到的不是風景,而是大煞風景的「雜物」。
多是在傍晚連續扔菸頭
樓上的是不是遇到什麼煩心事了
去年8月,劉女士住進新家,原本以為住在一樓,下雨天,開著窗子,能聞到一股泥土的味道,很安逸。但漸漸的,劉女士發現,回到家裡,玻璃窗外的花園裡,多了一些不速之客。「樓上常有東西落在窗前,陰雨天或者天氣熱時,下落雜物會多些。在一天中,傍晚、夜間最多。」
「最多的是菸頭,由於草是綠的,菸頭或白或黃,很醒目。」劉女士說,有時坐在陽臺上望著窗外,一個菸頭落下,又一個落下,間隔不長,有時看得多了,就會不知不覺地等下一個菸頭落地。(前天下午,我們到了劉女士的窗外花園裡,她已經撿了一些,有紅塔山、龍鳳呈祥、玉溪幾個牌子的菸頭,有些已燃盡,有些只抽到半截就扔下來了。)
劉女士接著說,連續扔菸頭,多是在傍晚,從飯前持續到飯後的這段時間。看到連續扔菸頭,本想跑出來,看哪個窗扔的,但又覺得人家可能遇到什麼煩心事了,站在窗口猛抽菸,即便「抓」到現場,罵了人家,最後也是一番吵架,不好得。
還有兩塊沒壞的小黑板
是不是媽媽教孩子寫字生氣扔的
前天,我們還在劉女士窗前的花園裡,看到了一塊小黑板,是供學前兒童玩耍或學習的。黑板沒什麼破損,不像是用壞了扔下來的,一起下來的還有妙脆角(兒童膨化食品)的空口袋。
「前段時間也扔下來一個,兩塊黑板樣式差不多,都沒有壞,是不是媽媽教小孩子寫字,孩子不幹,媽媽急了,一生氣就把黑板扔了下來。」劉女士說,都是鄰居,她就提著小黑板到樓上去問,還想順便告訴他們,孩子教育,急不得,最後沒人認領。
花園裡還有一條灰色長毛巾,這個可能是風吹下來的,但問了幾家,沒人領。
烤焦的饅頭、進口化妝品
也被統統扔了下來
花園裡還有一個饅頭,很完整,沒有咬過的痕跡,只是有一面已經焦糊。很顯然,這隻饅頭被火烤過。
劉女士說,小區裡用的是煤氣,用煤氣的火烤東西吃,會沾上一股味道,難道有業主在家玩野外燒烤?看到饅頭烤焦了,就隨手扔了下來。
正在我們採訪時,「啪」的一聲,邊上掉下一個東西,撿起一看,是一小瓶女士化妝品,像是面部保溼液,進口的,上面全是日文。
「做女人的都曉得,做飯,特別是化妝的時候,都是心情比較好的,用完的東西,一般也都是小心地放下,隨手扔到樓下去,不好解釋啊!」劉女士說完這個觀點,同樣是女人的我們,想一想,還真是有道理。
「難道是因為化妝什麼的,和家人吵架了,或者化完妝,看著自己最近又胖了,心情突然很糟糕才扔下來的?」 一旁的女業主推斷。
「我想過給樓上的人發菸灰缸」
我們看到,扔下的物品,一般都是比較輕的生活物品,加上花園離小區路有一段距離,扔東西的人也是不管不顧。但也有一些麻辣味的方便麵盒扔下,湯湯水水的,不但弄髒了草地,天熱了還會發臭。
「我們不敢吵,也不敢罵。」女業主說,大家都是鄰居,而且確實也不知道是誰丟的,如果亂吵亂罵引來鄰居反感,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遇上這樣的事情,我們也只能忍著,他們扔著扔著,也許就會覺得不好意思,以後就不會扔了。」
小區物管的工作人員說,他們多次接到過業主的反映,也挨家挨戶上門告知,但還是沒法制止。「我們也只能加強宣傳,清潔工也會收拾勤一些。」
劉女士最後說,老是糾結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受,想一想,會是誰,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扔的,還是比較有意思的,這樣自己也能夠理解一些!「物管也貼過很多告示,不準高空拋物,往下扔東西多數是情緒不好吧,我想過找一個文明的方式來勸說,比如到電梯裡寫個溫馨點的提示,或者給樓上的人發菸灰缸。」
(時報通66099999感謝劉女士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