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輩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一個人從出生開始,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就已經確定。在中國家庭裡,小輩們應該對高輩們保持尊敬的態度。而且家庭中的論資排輩與年齡並無必然聯繫,因此,有時也會帶來一些尷尬的問題。
談到輩分的問題,很多人都會有很深的感觸,有些人以自己的輩分很高為傲,有些人以自己的輩分很小為傲,甚至人生還鬧出不少笑話。
特別是那種剛上小學,卻有著很高輩分的小朋友,他們的生活到底有多豐富?想要了解的話,就去品味一下吧。
海濤是個剛上小學三年級的男孩,由於平時父母做生意比較忙,所以平時接送自己便成了難題。
這個時候,正好趕上自己的外甥女放假回家,於是爸爸媽媽也有了新的接娃人選,可濤濤卻百般不肯。
說到大家都覺得怪怪的,難道要讓比他小的孩子去接他?在了解了所有人之後,他的外甥女其實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大學生。
小兒子見她時卻有些排斥,大叔原以為這是孩子的母親,但一見到孩子的態度,他就疑惑地問小男孩:"這是誰啊?"而且小孩有些不情不願地說:"這是我外甥女,"而女孩也不好意思地說:"這是小舅子,"而當叔叔叔叔聽到她們的輩分後,有些尷尬地笑了。
後來女孩問小男孩為什麼要假裝不認識她,害得老師誤以為她是偷小孩。「我的舅舅居然要外甥女接,我要是直接跟老師說,那就太丟臉了,」他說,「在小男孩看來,這是件沒面子的事。」
小小年紀卻有這樣的輩分,真是讓人羨慕不已,可當外甥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接自己放學時,濤濤還特別不願意在外人面前承認,甚至連走路都磨磨蹭蹭。
一開始,當門衛見到外甥女時,也會自然地問她:「你是個孩子嗎?」可是看著外甥女連連搖頭,孩子也支支吾吾的樣子,便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後來外甥女費了很大的勁才將二人的關係解釋清楚,這才帶回了「小舅舅」家。
「祖差」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由於輩分與年齡並無必然聯繫,因此在一個家族中可能會出現年長的人輩分較少,而年幼的人輩分反而較大,或兩人年齡相差不大,但輩分卻相差懸殊。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如此尷尬的"輩差"出現,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兄弟姐妹年齡相差很大。
有的父母生育子女的間隔時間較長,因此兄弟姐妹間的年齡差異相對較大,有的兄弟姐妹甚至相差二十歲。這樣的話,就會出現老一輩的人已經有了孫輩,而年輕一輩的人剛剛有了孩子,所以兩個孩子都不是很老,而是隔代的。
儘管網友們分享的事情只是一個例子,但輩分差距遠的問題真的是讓很多人感到尷尬,一般都是輩分較小的那個人尷尬,輩分較大的很少,似乎真的不太方便。
在這種令人尷尬的輩分面前,大家該怎麼辦?
(1)稱謂可在雙方同意後確定。
事實上,稱謂這個問題可以通過雙方的交流來解決,不必非得當眾喊出來,只要雙方達成了某種共識,稱謂也就無所謂了。
以平常心面對問題。
還有就是要勇敢地面對現實,對此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我們只要平常心就行了,畢竟這只是一種稱呼。
一旦我們將這些習慣化了,我們就會發現這一切並不重要,它只是我們心中的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