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閃送上線全新業務「半日閃快遞」,專注同城2-6小時送達的快遞服務,並且,支持30分鐘取件和全天24小時下單。
在上個月,閃送剛剛完成了6000萬美元D1輪融資,同時,uu跑腿、點我達和達達-京東到家(以下簡稱「達達」)等同城配送企業均進行了新一輪的融資。
目前,同城配送企業在資本層面你追我趕,傳統快遞業巨頭也在該領域躍躍欲試。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經歷了一輪燒錢補貼的野蠻成長之後,一場決定未來命運的格局之戰又將重新在該領域掀起。
那麼,源於「懶人經濟」的同城配送行業果真是快遞領域的新藍海嗎?巨頭捲入之下,資本、流量又將如何左右行業未來的發展?
燒錢依舊難免
提起燒錢補貼,點我達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謝新宇難以忘記2015年前後的白熱化競爭。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他表示,2015年,點我達和同行競爭者都對服務的兩端(商家和騎手)給予了巨額補貼,超大力度的燒錢也令各家企業均處於嚴重虧損的狀態。但三年之後的今天,行業格局逐漸成型,「基本上不會再有新的玩家入場了」。
閃送完成了6000萬美元D1輪融資之前,點我達在2018年7月,也獲得了菜鳥網絡2.9億美元的戰略投資。記者查詢企查查發現,uu跑腿在2018年8月6日,同樣進行了B輪融資,額度為2億元;而在2017年1月、6月,uu跑腿曾分別獲得了A輪和A+輪合計近2億元的融資。此外, 達達也在2018年8月9日,獲得了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投資方為沃爾瑪和京東。
資深物流行業分析師趙小敏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同城配送的行業格局已初步形成,面向C端的閃送、uu跑腿和面向B端的達達、點我達,以及幾家巨頭企業將成為該領域的全部玩家,「密集的融資意味著該領域還會有一波燒錢的階段,然後兩到三家脫穎而出,最終完成上市」。
對於這樣的判斷,謝新宇認為「燒錢」階段或許已經過去,行業開展高密度融資,更多是為了做大同城配送的市場盤面。「拿點我達來說,完成融資之後,接下來主要是提升智能化調度技術、開拓更多的訂單來源與應用場景」。
閃送創始人兼CEO薛鵬此前也表示,融資完成後,閃送將深耕國內市場,並布局海外業務。uu跑腿的主要負責人,前不久在拿到B輪融資之後曾對媒體表示,將著重在城市的橫向拓展方面做投入,並且在優小U、有好生鮮等縱深層面做布局。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個顯見的事實已然浮現:同城配速企業開啟密集融資不再是為燒錢補貼做準備,而是回歸企業自身,將業務做好做強。
以「快」搶份額
國家郵政數據顯示,同城配送是物流行業增速最快的子行業,未來五年仍將保持30%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元。
物流專家丁威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隨著「懶人經濟」的崛起,同城配送行業的市場前景無疑會越來越大,「目前來看,同城配送七成左右市場還是以外賣為主,但充足的運力將促使這些企業繼續向外拓展,包括鮮花、蛋糕、文件等,都將為同城配送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
安能戰略新業務拓展部副總裁劉波對此也頗為認同,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某種意義上,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就是懶人將變得越來越多,通過機器、信息化技術和其他一些專業化服務,來取代人類本身應該做的一些事。這不但提升了辦事的效率,也催生了不少新的行業。
劉波認為,正是因此,目前同城配送等各家企業都在加緊發力,試圖憑藉快速響應等服務來贏得市場的認可。
9月18日,作為面向C端用戶的閃送上線了「半日閃快遞」,專注打造2-6小時送達的快遞服務。《國際金融報》記者通過下載APP實測發現,包括閃送在內的各家企業都在強調一個「快」字。打開閃送的APP界面,確定發件地址之後,地圖便顯示「5分鐘後取件」;達達則提示「預計接單時間3分鐘」;人人快送甚至喊出了「預計1分鐘上門幫忙」;uu跑腿在官網頁面也明確提出「全城送取59分鐘內完成」。
謝新宇對記者表示,求快的背後,核心還是考驗智能化的調度能力。他認為,由於騎手都是採取眾包模式,所以獲取騎手並不難,重點在於如何分配運力和需求。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知名物流專家楊達卿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快」只是競爭能力的一個表現,同城配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系統化的物流數據服務能力,賦能每個物流騎手。但他也表示,這面臨一個問題,目前入駐物流騎手多數採取搶單模式,但搶單可能面臨被物流騎手棄單,從而帶來不確定性。他認為,智能化派單會是一個方向,未來將是搶單和派單模式混合併行。
巨頭進場
就在同城配送企業接連進行融資前後,7月10日,順豐同城急送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五個城市同步上線。主打「19元起步,一小時直達」。
物流專家丁威認為,同城配送的市場誘惑力太大,並且對傳統快遞也造成了一定威脅,所以順豐要果斷進入。事實上,順豐早在2017年就切入了同城配送領域,推出了第一款同城配產品「即刻送」,主要為餐飲外賣、商超、生鮮、蛋糕、鮮花及類似行業提供圍繞店鋪周邊3或5公裡內的同城專人即拿即送服務。
另一方面,阿里、京東、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也早已圍觀獵場。近期,菜鳥網絡重金投資點我達,京東繼續加碼新達達都是對同城配送領域的參與、介入。
謝新宇表示,未來的競爭,不僅僅只是單獨的幾家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一種集團軍式的作戰,全面考驗著各方的生態體系、調度能力、訂單來源和應用場景。也正因此,他認為,同城配送企業要想走得長遠,必然要和具備較大訂單來源的企業走到一起。
趙小敏認為,目前同城配送行業基本形成三大陣營:獨立發展如閃送、uu跑腿;網際網路巨頭派系如達達、點我達;還有傳統快遞順豐、圓通等內部新業務。「未來的發展就看資本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誰越強,市場份額加速就會越快」。
趙小敏表示,從這個層面而言,同城配送企業最終擺脫不了如其他網際網路創業企業那樣最終擁抱巨頭的宿命。
楊達卿也表示,如果沒有全生態鏈的協同能力,同城配送企業很容易碰到成長的天花板。「同城配送的即時物流服務就好比整個高時效物流市場的毛細血管,必須跟大動脈結合起來,把微循環和大循環打通才能做大」。
他也強調,目前該領域的多元化市場還在路上,大物流市場的頭部企業的生態合龍也還沒形成,閃送、UU跑腿等還可以堅守,並尋求一些細分市場的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