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關於大海的夢吧,可是真正實現它太難了。碧水、藍天、綠樹、色彩斑斕的屋頂和彩牆展露出斑駁房屋的歲月肌理,湖面上隨波蕩漾的各式遊船,此時正值武漢最美好的季節,從東湖綠道一棵樹方向望去,眼前的景色仿佛是一幅色彩濃鬱的異域風光大片,這裡便是東湖風光村,被多少文藝青年稱為武漢的「裡約熱內盧」。 2020年,武漢城區將不再有「城中村」,東湖風光村也會在這樣改造中消失。讓鏡頭定格此時仍在的「風光」!
風光村背靠武漢大學凌波門,面朝東湖,是武漢最靠近「海」的地方。幾百棟當地村民的房子顏色各異,參差交錯。湖邊沿岸是一條特色餐飲街,煙火繁盛。天氣晴好時,在東湖綠道散步、騎行,泛起的潮水帶著腥味,聽著湖水滔滔,仿佛就在海邊漫步;累了,隨意走進一家小飯館,都是各有特色,吃魚喝酒。風光村還有許多小漁船,晚上,乘一艘小船隨水飄蕩,船工撈起野生的魚現做現吃。眼前是人間煙火,身後是月色和湖水。
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的這首詩大家都非常熟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不正是文藝青年所嚮往的詩意生活。卻沒想到,在武漢這樣一個內陸城市的東湖風光村,也有這樣的詩意生活,我想是武大給了它這樣的薰陶吧。唯一不同的是,這裡的人們,面朝東湖,春暖花開。有這樣優越地理位置的住所,除了風光村,在武漢找不到第二個地方了。
東湖風光村被成為「武漢的裡約熱內盧」,因為它也有層層疊加,房屋密布,色彩斑斕的房屋外牆,使這裡成為東湖邊一道別樣的風景。從東湖綠道出來,人們遠遠地望見高高低低的房屋,恍惚間似有一種異域的感覺,可當你靠近它,走進縱橫交錯的小巷子,你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這裡濃濃的武漢市井生活的味道和煙火氣。
每天當太陽從東邊湖面上升起,陽光灑向五顏六色的牆面和屋頂,這便是風光村最美一天的開始,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開始了各自的忙碌。這裡有看不完的書,有幹不完的活,有交不完的房租,這裡也有溫柔的湖風,有美味的食品,和相愛的人。或是在炎炎夏日吃著西瓜,吹著穿堂風,或是在咖啡屋品一杯冰咖啡,或是在街邊的迷你唱吧唱一首歌。風光村的生活總是那麼有趣,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令人羨慕的是,他們有著詩意的生活。
曾經的「小碼頭」到如今的風光村。風光村原名「小碼頭」,曾經是一片人煙稀少的沙地,20年代初,因漢沔一帶鬧災荒,天門、沔陽、漢川等地的難民陸續逃生至此,直到解放後,「小碼頭」開始形成村落,並成立漁業互助組。目前風光村房屋200多棟,住著3000多人。養殖湖面2000餘畝,除宅基地和水面及沿湖岸少量土地之外,無其他可用之地,村內資源極為貧乏。
如今湖畔漁船,捕魚工具依舊可見。只是捕魚的身影早已遠去,如今的東湖邊上,除了騎車、散步、跑步、遊泳,還有垂釣的老人與年輕人。住在風光村的人們,每天看著「大海」,暗夜可以聽潮聲,白天能坐在樓頂上看遠方,仿佛生活在海的港灣,仿佛城市就在海邊。
隨著東湖旅遊開發,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從事遊船、餐飲、房屋出租等活動經營,小漁村的身份再次轉換,變成了武漢的「裡約熱內盧」。從湖畔的船隻色彩到漁村屋牆的刷漆,誇張又濃鬱的色彩碰撞令人眼前一亮,甚至是有種油畫的錯覺。
「裡約熱內盧」的形容當真只是一種念想,風光村著實展現了一種強烈對比,表面風光,實則貧乏。表面風光意在色彩斑斕,實則貧乏是指資源、環境、安全隱患等等。這也許就是它要被拆除的原因吧。
和大多數城市裡的城中村一樣,它或許沒有嚴肅的歷史沉澱,但一定是具有生活的人文痕跡,不論是上百年還是幾十年, 在這些挾裹著五彩斑斕的鋼筋與水泥的外殼下,在城市不斷發展與建設的浪潮中,東湖風光村其實是幸運的,它不會被遺忘,又被賦予了浪漫色彩。
東湖邊的「裡約熱內盧」、「武昌的大澳」、「漢版五漁村」「中國的聖託裡尼」「武漢的韓國釜山甘川文化村」,頂著一個個浪漫桂冠的東湖風光村,隨之城市進程也要漸漸消失了,我們再也看不到,曾經在武漢哪個離海最近的小村莊。
用詩人阿毛的一首詩作為結尾吧,風光村它依然在詩裡,畫裡,心裡。
▍戀愛時期的風光村
我們曾經在風光村
吃著名的臭桂魚
我記得那魚在盤子裡的形狀
你幾乎把整條魚、它的心、肝
和世界都給我
最後,是臭桂魚
可以進史前博物館的眼珠和身架
我們一別經年
因為魚刺的後遺症
不再面對魚
更不會面對同一條魚
後來,我在漁館前的東湖魚塘邊
放生了孩童的寵物龜
和來自大別山的穿山甲
我想說
如果它們健在
有沒有遇到當年如鯁在喉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