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關藝考的新要求(即組織線上「雲」藝考),表面上看似是因為疫情期間不能產生大量人員集聚而採取的臨時之舉,無奈之舉。但實際上,是符合高校藝術考試改革的大趨勢的。
2020,受疫情影響,我國高考延遲,而很多高校,也將線上藝考取代傳統的線下考試,為藝考生們提供了全新的赴考方式。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呼籲把疫情期間形成的藝術校考辦法,轉化為未來藝術校考的主流選擇。
倪閩景之所以在兩會中提這一建議,其實是基於他往年對這一組數據的觀察:近幾年,全國藝考生的人數已經佔到高考總考生人數的10%以上,每年全國有100多萬參加藝術校考的學生「每天校考的考場就像是春運火車站,到處都是人。」
藝考現場考生密密麻麻
由於通常一位考生要參加多個學校的校考,經常是幾個家長陪同,在每年3、4月份造成千萬級人次的人員流動和聚集。住宿、車票、飲食都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費用。而藝考生趕赴考試地、到了學校排隊、大批學生組織藝考也花費大量的時間。
古箏藝考生報考16所院校輾轉8個城市
2020年線上藝考的優勢,就凸顯出來:大大減輕考生東南西北趕考的折騰,減輕考生家庭的經濟壓力;節省藝考生千裡迢迢赴考、排隊以及學校組織藝考的時間。
從客觀上講,還能逼迫學校採用現代化技術來開展初選,這也為未來新的藝術教育提供了新的學習空間。
但是也有不少同學認為線上考試有失公平性,並且考試視頻錄製準備工作較繁瑣,不僅要注意專業展示,還要顧及各大院校的拍攝要求和流程,增加了藝考的很多不確定因素。
就拿北京電影學院藝考為例,有部分藝考生在剛開考時,提交視頻的系統就自動要求結束考試,這些藝考生被「交卷」;而一些具有線上藝考功能的APP,諸如「小藝幫」等,也頻繁出現bug,除了只能用手機考試,不支持ipad以及電腦錄製等局限性外,很多學生表明光確認身份就確認了近一個小時。
除了技術上的bug的無奈,這屆藝考生還遭受了報考學校錄取規則的改變和調整:線上藝考的形式下,很多高校將錄取條件調整至「按高考文化課成績錄取」,這對那些將很多精力與時間花費在藝考上的學生而言,無謂是一個降維打擊,藝考生們的備考節奏被完全打亂。除此之外,網上提交作品的公平性也飽受非議。
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表示「在網絡考試的時候,因為網絡傳輸的原因,我們可能會在聲音的音響上面,可能還會有一定的差別,所以我們也希望通過現場考試,聲音狀態也好,演奏狀態也好,可以面對面看到學生的整體狀態。」儘管如此,線上藝考目前還是今年藝考生唯一可以參加校考的途徑,沒有別的選擇。
總的來說,受疫情影響,2020線上藝考的各種條件並不成熟,如果真如人大代表提議將線上藝考變成藝考趨勢,不管從技術上還是設置甚至連帶學校錄取規則、考核制度等還需進一步完善。
對於今年的藝考生來說,線上藝考是唯一的途徑,只能在焦慮不安和浮躁的心情中硬著頭皮隨機應變。而今年之後的考生,或許在藝考改革下有更多的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2020年的這次雲藝考不會給自己一些啟示。
線上藝考形勢下各個學校的錄取規則改革給眾多藝考生已經釋放出很多很強烈的參考信號:
1. 藝考生們應更注重文化課。很多學校直接拿「文化課成績」作為藝考生最後錄取標準,已經很明顯了,藝考生們再不加大對文化課的重視,則會落後,甚至被淘汰。
2. 提高拍攝、錄製等專業技能。拍攝視頻、錄製視頻的專業技能需引起藝考生們的重視,不管從燈光、服飾、收音還是拍攝角度、剪輯等,都要成為藝考生們必備技能。
3. 需信息搜索能力,調整好心態。每位藝考生一年要報10個學校左右,每個學校的招生簡介、所用的系統都不同,這需要藝考生們擁有強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對每個目標學校的招考規則熟練掌握,並靈活應對每個學校的不同藝考系統。
從心態上講,要放輕鬆,省去赴考、排隊以及處理考試生活瑣事的時間和精力,留給你專心準備考試的時間很多,你可以不用精力勝利煎熬,更無須懼怕傳統面試的「一刀切」,放輕鬆,全身心準備雲考試,方可發揮最大的實力。
最後,潤揚想提醒眾多藝考小夥伴,不管全國政協委員倪閩景所提出線上考試或成為未來趨勢是否真的實現,都應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文化課素質,萬變不離其宗,只有這兩點穩了,對你來說考試只是形式變了而已,只要是優秀的人,總會發光。
部分圖文參考:
播音僧.《線上藝考視頻怎麼拍?燈光、妝容、服飾怎麼搞?看這一篇就夠了!》
鳳凰藝術.《線上藝考常出bug?這屆藝考生「南」上加「南」》
人民日報.《多所高校調整招生方案改為線上藝考:不化妝、重文化》
藝興三道教育.《聚焦兩會,藝考改革刻不容緩,線上藝考或將成為未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