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不寫東西,好容易攢出個篇章,滿心歡喜的貼出來,只盼有當年人相和,不想遭了冷落。糾結許久,卻驀地笑自己忘了:今時不同往日。在學校裡渾渾噩噩的生活總是容易讓人對身邊逐漸發生的變化失去應有的感知,在我每天只在考慮早餐吃什麼、午餐吃什麼、晚餐吃什麼這三個嚴肅的偽命題時,曾經喜歡予我留言的朋友們早已匆匆踏上了新的旅途。我,卻是固執勉留了幾年在象牙塔這個驛站中小憩的歲月,閒暇無事,讀半卷殘書,做南柯舊夢。
只是最近著了季節的道,到底悔自己不該放下文字這麼久來。寫寫記記,哪怕隨讀所感有個隻言片語,留待將來玩味也是好的。
我想寫的楊逍,是1993年拍攝的電視劇《倚天屠龍記》中,孫興所演繹的那個楊逍。其實知道,對於小說人物的把握上來講,根據改編的影視劇來界定人物形象,是一個大忌。但好像這一點卻不適用於武俠小說。在上個世紀下半葉,港臺影視界曾經出現過一次武俠小說改編熒幕作品的高峰。而這一時期內的影視劇中所塑造的武俠人物形象,許多都是出於原著而勝於原著,至今仍為武俠迷所津津樂道的。93版的《倚天屠龍記》就是這樣一部經典劇作,連金庸老爺子都曾說,他最滿意的拍的一部電視劇就是馬景濤這個版本的倚天,最符合原著,劇中的演員演的很到位,特別是楊逍。
人道是,一見楊過誤終生。我卻以為,這麼多版《神鵰俠侶》影視劇中的楊過,竟沒有一個曾打動過無論年少還是而今的我。可是,我就獨獨看了93版《倚天屠龍記》中的楊逍和紀曉芙寂夜看星的那一小段,便情不能已。楊過,可能只在少女仰慕英雄的小情懷中匆匆而過;而楊逍,卻真正能讓女子不悔一生為之香散形銷。
所以我笑自己,一見楊逍誤終身。
那麼,楊逍到底是怎樣的人呢?《倚天屠龍記》原著中,對楊逍的著墨其實並不是很多,到最後也只落得「年老德薄」四個字的慘澹收場。但金庸老爺子在這不多的敘述中,卻給了楊逍一個可以從「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群俠中脫穎而出,值得讀者為之一撫三嘆的糾葛,那就是紀曉芙對楊逍的不悔深情。注意,是紀曉芙對楊逍,而不是楊逍對紀曉芙。金老爺子的筆法是很妙的,紀曉芙很早就去世了,那麼他寫逍芙戀,除了鋪敘江湖恩怨情仇外,很顯然是豐滿了楊逍這個形象。但老爺子不直接去寫楊逍和紀曉芙在一起度過了怎樣的一段時光,而是從側面落筆,只是寫紀曉芙回到滅絕師太身邊後,自述被楊逍挾持而「力不能拒,失身於他」。從紀曉芙的自言看來,「力不能拒」是一種被迫,而「失身於他」是一種羞憤,照理說這樣大的變故放在這樣一個以清修為業的姑娘身上,紀曉芙理應對這一段遭遇悲憤交加,對楊逍恨之入骨。這八個字再簡練不過的表達了此時紀曉芙的正常心理,不過這裡的更妙之處在於,後來楊逍和女兒相認時,我們驀地發現,這個意外而來看似孽果的孩子竟然叫做——楊不悔!「力不能拒,失身於他」的結果竟然是「不悔」!
這「不悔」二字,不禁讓我們去想,究竟楊逍和紀曉芙單獨相處的那一段時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讓紀曉芙終其一生不悔不忘?楊逍在我們所讀之外又有著怎樣打動人心的一面?正是這樣的敘事留空給了編劇們極大的想像空間吧,93版的倚天就實現了千萬種可能性中的一個,而這實現相讓逍芙戀終成為眾多武俠迷心中的一段經典。
孫興版的楊逍,玄衣長發,一出場就顯出了不可一世的桀驁氣質。武功卓群,清理叛教者時出手瀟灑漂亮;放浪不羈,於圍攻中兀自飲酒獨酌。誠然,這些橋段多多少少帶著點做作的味道,但這確實將楊逍的形象迅速構建了起來——既有著超於一般人的能力和自信,又不拘泥於世俗的眼光。後來紀曉芙得知自己誤打誤撞救了「大魔頭」後,又急又恨想馬上逃走,楊逍一句「丫頭!你要知道你已經無處容身了,普天之下只有我楊逍才能夠保護你!」就這樣帶走了紀曉芙,這樣的自負而霸道的表白也徵服了觀眾的心。此後楊逍和紀曉芙幾番相聚別離,於紀曉芙而言,是內心情感和原則道義的矛盾糾結;於楊逍而言,是情到深處難分難捨和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的痛苦掙扎。倪匡曾言,楊逍和紀曉芙的這一段感情,其悽迷動人之處,僅次於《連城訣》中的丁典與凌霜華。《連城訣》是一部寫盡人間之惡的小說,而丁典與凌霜華的愛情,是其中唯有的清香。不可否認,丁典和凌霜華的愛情確實是讓人扼腕,他們的一切美好都毀在凌霜華父親的財迷心竅之上。然而,生離死別的感情中,我依然選擇了寫楊逍和紀曉芙。這不僅是因為孫興和潘儀君塑造了一個近乎完美的逍芙戀,更是因為,如同我願意寫羅玄和聶小鳳一樣:情之所鍾,為情所困,最可憐可痛可嘆可惜的是愛情之中作繭自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