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喵姐高壽巖
有一些寶寶,總喜歡自己一個人玩。對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完全無愛。不管媽媽怎麼誘惑引導,但你就是說出花兒來,他照樣雷打不動。好吧,現在小,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可以陪伴,但是長大以後你不能一直生活在真空中吧。那怎樣讓寶寶喜歡入群,並且合群呢?
通常來說,不合群分為兩種,一種屬於病理性的,比如自閉症,語言障礙。這種情況通常要趕緊就醫。另一種不合群大多數都可以通過家人的努力而改變。
首先過度的寵愛和過度的打壓都可能讓孩子變得不合群。
有的人特別溺愛自己的孩子,每天把孩子捧到天上去,說一不二,為所欲為。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變得自我中心,依賴性特別高,可是到了同齡人的社會中,誰也不會像爹媽那樣討好他,讓著他,所以,經常被冷落,容易沒朋友。適應力特別差,交往能力很低下。有的人剛好相反,喜歡數落孩子,一點小事就叨叨,這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沒有自信心,造成與人交往的障礙。
第二點,多出去玩,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平時多帶孩子出去玩,別老窩在家裡以電視為友。而應該讓孩子多交朋友。別總認為你的孩子朋友挺多啊,比如,親戚的小孩,鄰居的小孩,幼兒園裡的小孩等等,喵姐這裡說的是,多讓孩子接觸不同的陌生小孩。兒童遊樂場裡那麼多小孩,為什麼他們都各玩各的,或者非要拉著媽媽一起玩,卻不跟別的小孩組團玩呢?因為他們不會交朋友啊。所以應該多鼓勵孩子交朋友。
第三點,不會說交流用語你教教他啊。
交朋友就需要學會交流用語。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孩子正在玩具,另一個孩子走過來,遲疑一會,動手就搶。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孩子開始的遲疑,恰恰說明他想表達自己想玩的想法,但憋了半天沒說出來。這時媽媽就要多教孩子交流用語:我可以玩這個玩具嗎?我們一起玩行嗎?我們可以換著玩嗎?平時多帶寶寶出去玩,去朋友家串門,讓寶寶有機會正確使用這些交流用語,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合群了。
第四點,爹媽要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不會合作,就算交到朋友也可能散夥。所以爹媽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試著交給孩子一些一個人不好完成的任務,鼓勵孩子與別人分工合作完成,比如,大家可以一起完成一幅大的畫,增加他與別人交往的機會。這就能讓孩子懂得一個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辦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辦了。出去吃飯、買東西的時候,經常要支使支使孩子,讓他要個餐巾紙啥的,增加別人交流的機會,也讓他知道,跟別人交流、合作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五點,多讓孩子參加體育運動。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體育活動既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培養興趣,也能提高交際能力。你想,就算玩蹺蹺板一個人也玩不起來吧。玩個球一個人玩也沒有意思。孩子一旦愛上體育,就會需要神一樣的隊友。這樣,想不合群都難嘍。
當然了,孩子不需要無時無刻都要交往,他自己需要獨處的機會。這個要把握好平衡。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