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鎮普通高中的「撤點並校」到「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實施,再到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招生計劃人數越來越少。中考競爭愈加激烈,有50%的初中畢業生能夠升入普通高中。但是對於鄉鎮初級中學來說,50%的升學率是一種奢望,實際升學率僅有25%左右。考不上普通高中,只能上職業中專或外出打工。為何鄉鎮中學的升學率低,寒門還能出貴子?
一、生源質量較差,管理難度大
讀書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可能是唯一的成才之路,然而有些父母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外出打工,孩子從小交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小學開始,這些農村孩子的學習得不到任何的關心和輔導,加之鄉村小學師資力量薄弱,致使他們基礎知識不牢固。縣城中學為了搶奪優質生源,提高自身生源質量,會給予各種優惠條件去鄉鎮中學招生,導致鄉鎮中學的生源質量越來越差,升學率也越來越低。
二、鄉鎮初中師資力量較弱,留不住優秀人才
鄉鎮初中的生源質量較差,留守學生和問題學生較多,有些學生就是在混義務教育,教師在工作上很難有成就感。部分優秀教師雖然盡心盡責、恪盡職守,但是很難取得實質性效果。鄉村中學每年分到的職稱名額較少,職稱評比論資排輩,個人發展機會較少,讓許多年輕的優秀教師看不到希望。如今年輕的優秀教師都受過高等教育,想在當地找自己心儀的另一半非常困難,由於薪資較低,遠離城市,個人婚姻問題難以解決。
三、家長和學生不重視教育問題,沒有明確的目標
鄉鎮中學的生源幾乎都來自下面的農村,父母大多數是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對於孩子的未來關心較少。由於農村經濟條件較差,部分父母認為投資孩子教育可能沒有任何回報,不重視孩子教育問題。再就是一些父母和學生受到某些「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不如讓孩子提早踏上社會打工,還能補貼家用。很多農村學生對於考大學毫無概念,處於「走一步看一步」的狀態,沒有明確的目標。
由於上述的種種原因,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成績進步得不到表揚,成績下滑也得不到應有的鞭策,孩子逐漸形成了一種學習是可有可無的思想。授課教師教學態度不認真,照本宣科,使學習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校教學設施配套不完善,管理制度鬆散。導致了鄉鎮中學的教育逐年下滑,升學率也不斷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