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松山區、紅山區針對中心城區部分街路出現「一路多名」等不規範現象,分別提出對「松山大街」、「巴林街」、「振興大街」和「橋北大街」、「西拉沐淪大街」、「紅燁大街」、「大學北街」、「赤錫路」八條街路名稱更名,並向廣大市民提出徵求意見。這是城市管理以人為本,尊重歷史文化,彰顯人文大市風貌的體現。
松山區
隨著我市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中心城區部分街路出現一路多名等不規範現象,給交通出行和社會管理等方面造成不便。為了方便群眾生活和社會交往,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路》《內蒙古自治區地名管理規定》《赤峰市地名管理辦法》等有關政策法規,結合我區實際,本著突出優化城區地名環境、充分尊重民意和好找易記的原則,在充分徵求各方面的意見的基礎上,對我區部分街路提出了更名的初步方案,歡迎廣大市民提出寶貴意見:
一、擬更名部分街路
1、將「松山大街」更名為「玉龍大街」:玉龍大街與松山大街、橋北大街實為同一條街,因一街多名,故更名。東西走向,東起紅山區橋北街道六大份村,西至玉龍高速口,全長11.4千米,寬60米,瀝青混凝土路面。
2、將「巴林街」更名為「友誼大街」:友誼大街與巴林街實為同一條街,因一街多名,故更名。東西走向,東起紅山區匯通路,西至大板路,全長8.9千米,寬50米,瀝青混凝土路面。
3、將「振興大街」更名為「臨潢大街」:臨潢大街與振興大街實為同一條街,因一街多名,故更名。東西走向,東起松城路,西至外環西路,全長7.6千米,寬50米,瀝青混凝土路面。
二、意見或建議提交方式
請將意見或者建議以書面材料、電話告知或電子郵件的形式反饋到松山區民政局。
電子郵箱:739525102@qq.com
信函: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友誼大街(黨政綜合樓501室),信封上請註明「城區道路更名徵求意見稿」。
諮詢電話:0476-8468623
聯繫人:畢研
三、意見或建議的徵集時間
意見或建議反饋截止日期:2020年12月22日。
特此公告
赤峰市松山區民政局
2020年12月18日
紅山區
隨著我市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中心城區部分街路出現「一路多名」等不規範現象,給交通出行和社會管理等方面造成不便。為了方便群眾生活和社會交往,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內蒙古自治區地名管理規定》《赤峰市地名管理辦法》等有關政策法規,結合我區實際,本著突出優化城區地名環境、充分尊重民意和好找易記的原則,在充分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對我區部分街路提出了更名的初步方案,歡迎廣大市民提出寶貴意見。
一、擬更名街路
(一)將「橋北大街」更名為「玉龍大街」:橋北大街與玉龍大街、松山大街實為同一條街,因一街多名,故更名。東西走向,東起橋北街道六大份村,西至玉龍高速口,全長11.4千米,寬60米,瀝青混凝土路面。
(二)將「西拉沐淪大街」更名為「鋼鐵街」:西拉沐淪大街與鋼鐵街實為同一條街,因一街多名,故更名。東西走向,東起衛星路,西至大板南路,全長7.9千米,寬50米,瀝青混凝土路面。
(三)將「紅燁大街」更名為「東興大道」:因位於城區東部,系園區內主要道路,取「興旺、興盛」之意,故更名。東西走向,東起赤元公路,西至二毛東路,全長6.9千米,寬35米,瀝青混凝土路面。
(四)將「大學北街」更名為「解放西街」:大學北街與解放西街實為同一條街,因一街多名,故更名。東西走向,東起寧瀾河,西至寶山南路,全長3.2千米,寬30米,瀝青混凝土路面。
(五)將「赤錫路」更名為「火花北路」:赤錫路與火花路實為同一條路,因一街多名,故更名。南北走向,南起火花大橋,北至赤峰北高速口,全長6.4千米,寬40米,瀝青混凝土路面。
二、提交方式
請將意見或建議以書面材料、電話告知或電子郵件的形式反饋到紅山區民政局。
電子郵箱:7211970@qq.com
信函:赤峰市紅山區橋北大街1號(紅山區黨政綜合樓626室),信封上請註明「城區道路更名徵求意見稿」。
諮詢電話:0476—8388144
聯繫人:包延運
三、徵集時間
意見或建議反饋截止到2020年12月22日17:30。
特此公告
赤峰市紅山區民政局
2020年12月18日
名為城所用,城以名增輝。
8000年紅山文化滋潤赤峰地靈人傑。人們刻古雕今,把對城市未來的發展和幸福生活的期盼,融會在自己天天所行所見的道路名稱上,這也是赤峰人對家鄉的熱愛眷顧。
赤峰新城建設以前,老城區是以「九街三市」為主要道路,加上各類商鋪、建築、胡同等作為街路名稱的,有些與赤峰城的開拓歷史、沿革發展有關,有的顯得很隨意甚至勉強,基本沒有太多的文化內涵。
1956年昭烏達盟公署從林東搬遷到赤峰。隨後在二三十年內陸續建設的街路,除昭烏達路、哈達街在名稱上比較有特點,其他如火花路、新華路、園林路、長青街、解放街、鋼鐵街也無不體現那個時代的烙印。
儘管這些街路的名稱和赤峰的歷史文化沒有太多關聯,但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些顯得「很一般」名字的街路,也保存了幾代赤峰人的城市記憶。今天赤峰城區(無論橋北還是松北等新開闢街區)街路的命名,也應彰顯文化內涵,遵循好找易記、約定俗成的原則,這樣更順乎百姓心聲。
這次把「橋北大街」、「松山大街」一起更名為玉龍大街,尤為可取。一者,打破了一條主要城市幹線道路跨越兩個行政區,只能在各自轄區內命名的習慣性思維;二者,玉龍出土於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是赤峰地區紅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被譽為中華第一龍,是赤峰歷史文化的第一品牌。
玉龍大街,橫跨紅山、松山兩個城區之間,東西全長11.4千米。從玉龍高速出口驅車出來,一路飛奔紅山,外地人的新鮮感和本地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這也許就是文化大市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