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飯後,太太打來電話,講了一件讓她又好氣、又好笑的事。
吃晚飯的時候,太太看著8歲的兒子在狼吞虎咽,感覺孩子又長大了一些,聯想到自己華發漸生、時光飛逝,頓時心有所感,便想對兒子說一句話:「媽媽年輕時也是貌美如花,為了生你、養你,現在變得這麼老了。」
本想讓兒子知道當父母的不易,讓兒子懂得感恩,結果剛說出了前半句,兒子就哈哈大笑了兩聲,說:「你就吹吧。」估計這句話把太太給噎得夠嗆,氣得連下半句也忘了說。兒子從來沒有這樣跟父母說過話,小大人的樣子,把媽媽又給逗笑了。
掛斷太太的電話,我一直在想這件事,覺得這件事就這樣讓它過去,很不妥當,畢竟兒子這樣跟媽媽說話是不對的,必須跟他溝通一下,否則就錯過了一次教育的良機。
過了一會兒,兒子打來電話,告訴我:他的作業寫完了。這是我們家的一個規矩,我不在上海的時候,兒子寫完作業都要給我打電話,我會藉機跟兒子溝通一下,誇獎、鼓勵兒子幾句。
我在電話中,跟兒子聊起了這件事,問他:你為什麼說媽媽吹牛呢?兒子很認真地說:「我一出生的時候,媽媽就是現在的樣子呀,沒覺得她貌美如花,所以說媽媽在吹牛。」
我心裡覺得有些好笑,但還是正色說道:「媽媽年輕時,確實非常漂亮,這一點,爸爸可以證明。你知道嗎,女人生完孩子後都會變老的。媽媽就是因為生了你,又把你養了這麼大,才變成現在的樣子的。你想想,你都8歲了,這8年來,媽媽給你做了多少頓飯,洗了多少件衣服,怎麼能不變老呢?媽媽那麼愛你,你這樣跟媽媽說話,會讓媽媽傷心的。」
兒子好像聽明白了,說:「哦,我知道了。」我對兒子繼續說道:「剛才媽媽給我打電話,說聽了你的話,讓她特別難過。你也愛媽媽呀,怎麼能讓媽媽傷心難過?一會兒,你去跟媽媽道個歉,以後爸爸媽媽不說讓你不開心的話,你也不能說讓爸爸媽媽不開心的話,好不好?」兒子同意了。
太太臨睡前,又打了個電話,跟我說:「剛才兒子跟我道歉了,說他不該說我吹牛。我覺得兒子長大了,也懂事了。」
我跟太太說:「這件事也給我上了一課。對孩子的教育,真的要隨時隨地地進行。有些道理,跟孩子講得越早,讓孩子明白得越早,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好處。他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也有了自己的判斷標準,所以才會說你在吹牛,這不是什麼壞事。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缺乏共情能力,就是缺乏同理心,他們還不會體諒別人的感受,更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共情能力,其實就是情商的基礎。」
太太附和道:「對呀,將來走上社會,情商可比智商重要得多。」
我深以為然,繼續說:「以後,我們跟兒子交流的方式要有所改變,一定要把我們自己心裡的感受,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要告訴孩子,讓孩子了解:他的一言一行,對我們的心理造成的影響;同時,也要細心、耐心地感受孩子的心理,觀察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心裡造成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夠培養起兒子的共情能力,孩子將來就會懂得感恩、懂得孝順。」
太太由衷地誇讚道:「老公,我覺得你也進步了。」
我呵呵地笑著,補充道:「這件事,還讓我想到了非暴力溝通的問題。兒子說你吹牛,你心裡不爽,因為他的這種說話方式是很暴力的。我們也要反省一下,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是否也使用過很暴力的語言,比如說孩子懶惰、笨、不懂事、不好好學習,等等。這些話,都會讓孩子產生很負面的情緒。很多孩子的叛逆,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粗暴語言導致的。暴力的溝通方式,刺痛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孩子變得越來越不願意跟父母交流,變得越來越叛逆。」
太太說:「我聽說過非暴力溝通,就是還不太了解。」
我解釋道:「簡單地說,就是在交流的過程中,說一些讓對方不爽、讓對方產生負面情緒的語言,都屬於暴力溝通方式。很多夫妻之間的矛盾、家庭內部的不和諧,都是這種暴力的溝通方式導致的。以後在咱們家裡,要儘可能杜絕一切負面的語言、一切暴力的溝通方式。」
太太有些不悅地問:「你是在批評我,還是在說你自己?」
我一怔,連忙說道:「我當然是在自省,老婆你永遠都是個溫柔的賢妻良母。」
太太咯咯地笑了起來,說:「非暴力溝通,我有點了解了。」
結語:小小的一件事,讓我們全家都受到了教育,總結如下:
1、 要善於從日常小事中,發現教育點;
2、 對孩子的教育要及時,否則會錯過教育的良機;
3、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這是情商的基礎;
4、 家庭內部要採取非暴力溝通方式,家長跟孩子交流時,要特別注意語言中的暴力傾向。
願世間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滿。
感謝您關注@愛說事的豹子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