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中國各城市的經濟發展勢頭都很不錯,特別是那些一線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更是快速,像北京、上海、深圳這類超一線城市由於經濟發展的時間比較長,機會也相對更多,所以很多年輕人都在這些大城市中尋找就業機會,而那些二線城市為了留住人才,當地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
春節臨近,「返鄉潮」上演
可以看到,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就業形勢是存在差異的,那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更是明顯,雖然因為國家對於農村的政策不斷更新,農村的發展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也不得不承認農村的就業形勢與城市之間的差距。正是因為這些差距,很多農村的朋友依然會選擇到其他城市工作,而且大多還會選擇到離家較遠的城市打拼。
因此,每年年底都會出現春運這一中國特有的現象,人們從千裡迢迢的異鄉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共度這個中國人最看重的節日。在春運期間,總會看到那些帶著大包小包的人,他們的行李裝備看起來五花八門,有拿編織袋的,也有拿塑料桶的,而且數量都還不少,這也成為了春運的一個特色,只要看到這些人你就知道離過年不久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農民工回家過年,手提桶肩扛包的現象呢?很多城裡人不明白為啥不用行李箱?賺的錢呢?歸納起來,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解答。
農民工回家,為何不提行李箱
首先,就是因為節儉。如果你知道這一現象,你就會發現這些提桶拎包的人大多都是上一輩的人,而且他們都來自農村。這一輩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親身見證了中國的經濟發展的,曾經,中國的經濟狀況並不好,人們的經濟水平也都差不多,可以說大家都是貧困的,因此在這種經濟條件下,這些人更加珍惜,而且他們所從事的大多是體力工作,也更知道賺錢的來之不易。
不管這一年來,是賺多還是賺少,他們的這種節儉的觀念都沒有改變,可能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已經深入了骨髓,正是因為這種節儉讓他們捨不得花錢,對於花錢買一個行李箱來說,在他們看來是沒有必要的,只要能將行李帶走就可以了,也就出現了提桶拎包的現象了。
其次,就是他們所使用的工具存在結實耐用的特點。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回家過年往往會帶很多東西,有給家裡的老人小孩買的衣服,有提前準備的年貨,甚至帶鍋碗瓢盆的也是有的,這些都要求他們必須有一個非常能裝的工具,行李箱雖然方便,看起來也更加氣派,但對於他們來說顯然是不適用的。
而編織袋或者麻袋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它不僅容量大,而且不怕碰撞,又易於收拾,正好滿足了他們實用的要求。另外,塑料桶也是這些外出務工人員深受青睞的一種裝行李的工具,這種塑料桶一般是工地上的那種塑料桶,它的特點就是比較厚,耐磨損,而這些人員因為長距離的出行,肯定免不了磕碰,而裝在塑料桶裡就可以很好地對那些不能磕碰的東西進行保護,而且這種桶又不要錢,提上就可以走,因此也就成為了他們裝行李的一個好裝備。
最後,就是這些農民朋友們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的想法。一年到頭了,已經一年的時間沒有見到家裡的老人孩子了,所以對於回家他們的心情是非常期盼的,他們的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回家團聚。至於回家是用行李箱還是用麻袋扛,這些外在表面的東西都不重要,只要能將一年的收穫帶回家與家人分享,那就足夠了。
2020年以來,疫情就使各行各業遭到重創,很多農民朋友也因為疫情的關係受到了影響,收入自然不比往年,因此這些本就節儉的農民朋友們也就變得更加節儉了。經濟水平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理念、消費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很多年輕人想買什麼買什麼,經常買一堆不需要的東西回家囤著,而且更注重方便和外在,對於農民朋友們如此節儉的一種生活習慣自然存在很大的衝突,但也用不著對農民朋友們有任何看法。
結語
實際上,節儉不一直是中華民族所提倡的優良傳統嗎?雖然沒必要過於節省,在自己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消費,但農民朋友們身上那種節儉的品質也是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