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樓市「退燒」,全球富豪避風港涼了?

2020-12-12 第一財經

漲幅放緩的英國樓市,還值得投資嗎?

8月31日全英房屋貸款公布的房價指數顯示,8月英國房屋平均價格較7月下跌了0.5%,創2012年7月以來最大跌幅。這和英國國家統計署(ONS)8月中旬公布的數據相吻合。ONS的數據顯示,2018年6月,英國平均房價同比2017年上漲3%,創下2013年8月以來最低年度漲幅。而同期倫敦房價下跌了0.7%,創2009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

如果算上英國最近一年保持在2%以上的通貨膨脹率和英鎊(對美元)匯率的下跌(約1%),英國房屋的實際價值還要打個折扣。倫敦房產一直是全球富翁熱衷的資金避風港之一,樓市究竟怎麼了?

專家:個別地段跌幅高達25%

章女士是一位在倫敦生活近8年的上海華僑,目前就職於一家世界知名的房地產投資諮詢公司。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家庭背景的原因,她一直比較關注房地產走勢。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倫敦房產跌了20%,但2009年6月開始當地房價就逐漸觸底回升了。2012年她在當時讀書的大學旁邊買了自己人生第一套公寓,主要用來自住,「也沒想太多,反正是剛需就買了,那時候英鎊(對人民幣)匯率還是1:10」。

那時候的她完全沒有料到,2013年開始,倫敦樓市就開啟了暴漲之路。由於看到了甜頭,她畢業後又陸續在倫敦不同區投資了兩套二手房,做起了房東。而她第一套公寓的市價到2014年年底已經上漲了近50%。

2015年11月,英國財政部宣布自2016年4月起,如投資者購房用於出租或者購買非首套房,則需要額外支付3%的印花稅。以40萬英鎊的房產為例,新政之前,如果購房用於出租只需交1萬英鎊的印花稅,但現在要交2.2萬英鎊,這使得投資者的購房成本大幅增加。同時房價漲幅明顯放緩。

英國邦瑞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皮耶斯(James Piesse)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6年引入新印花稅之後,市場交易量明顯減少,尤其是中高端房產的銷量減少了25%~30%,這導致了近兩年來倫敦地區總體房價出現了回調,個別地段的高端房產跌幅達25%。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註冊會計師、英倫投資客博主傅士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附加印花稅的引入嚴重限制了投機炒房,尤其是炒樓花行為——即買入期房,然後在房子建完前就轉手賣出。因為在英國購買期房是根據房屋建造進度來分批付款,在房子建完前轉手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資金投入。

章女士說:「額外印花稅對市場打擊很大,尤其對於炒房的人來說。」趕在印花稅政策實施之前,她先後又貸款在倫敦二區和五區投資了兩套二手房,其中一套是獨棟住宅。她表示,在額外印花稅實施後,她一直在觀望,沒有增加投入。

利空因素:脫歐、限購、加息

皮耶斯表示,倫敦房價正在經歷調整期。他說:「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從過去50年來看,每10年都會出現一次價格調整。」除了新印花稅,英國脫歐無疑是這次調整的直接導火線。

2016年6月,英國民眾公投決定退出歐盟。英鎊匯率一夜之間大跌,對人民幣從1比9.5跌到8.7,有一度還跌到8.2。章女士表示,她做夢都沒想到英國會脫歐,英鎊大跌讓她鬱悶了很久,因為她購房用的英鎊平均是以1比9.5的匯率兌換的。「當時看著英鎊一天天下跌真的很慌,不過現在好多了,市場對於脫歐已經消化的差不多了,英鎊對人民幣也漲回到快1比9了。」她說道。

傅士鵬也對記者表示,當前倫敦地產進入了成熟期,不像在脫歐之前閉著眼睛買什麼房子都可以賺錢。

皮耶斯表示,如果英國真的最後選擇「硬脫歐」,短期內毫無疑問會對英鎊和樓市造成負面影響,但從中長期看,一切都會過去。而且英鎊下跌對於樓市來說並非是件壞事,「廉價」的英鎊能夠吸引大量來自亞洲,特別是中國的投資者。

章女士認為,脫歐不會對倫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造成實質性影響。雖然有一些銀行宣布搬去法蘭克福,但法蘭克福僅70萬人口,和擁有800萬人口的倫敦不具可比性。

除了脫歐,限購政策也抑制了房價的上漲。據英媒報導,倫敦住宅供不應求的問題由來已久,為了保證當地居民的可以有房可住,今年2月初,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宣布最早於今年夏天引入 「買房優先權計劃」(First Dibs)。根據該項計劃,倫敦地區價格低於35萬英鎊的新建房屋,英國本地購房者將擁有優先購買權,而海外買家則面臨3個月的限售期。

據英國媒體報導,倫敦房產61%的海外買家來自亞洲地區,比如中國香港佔比28%、新加坡20.1%、馬來西亞7.1%、中國內地5.4%。

皮耶斯告訴記者,倫敦市長的實際權力十分有限。政府很難和倫敦眾多開發商在房屋限購方面達成一致協議。在倫敦開發房產是一項非常昂貴的工程,許多英國居民都需要通過貸款購房,而銀行只會在房屋建築完成前6個月之內才提供貸款。對於開發商來說,建房通常需要3~5年時間,為了保證項目的開支,他們必須擁有足夠的流動資金,而獲得資金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把房產投入當地市場之前,先把期房賣給海外買家,以期獲得資金回流。

他說:「如果海外買家被嚴格限購,那麼很多倫敦房產開發項目將無法持續下去。所以我並不認為市長提出的限購政策可行。」

傅士鵬也認為目前的限購計劃影響有限,不會給市場帶來太大衝擊,但不排除市長未來繼續加碼,所以需要密切保持關注。

此外,加息也是當前的利空因素之一。瑞銀房地產專家休斯(William Hughes)表示,「當實際利率上升時,房地產會發生什麼? 最直接的形式就是價格下跌。」

受美聯儲進入加息通道影響,2017年11月英國央行十年間首度加息,今年8月再度加息,並暗示今年晚些時候貨幣政策可能會再次收緊,對樓市造成了進一步的壓力。

章女士對記者說,她目前每套房的房貸利率在2%~4%之間,利率會隨著英國央行的加息而上升。她表示加息肯定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還不至於給她帶來還貸壓力。由於她投資的全部是二手房,租售比較高,每年稅前的租金收益超過6%,暫時還無需擔心還貸問題。如果將來有一天貸款利息超過了租金收益,「那我可能不得不做出一些調整。」

倫敦之外也有商機

全英房屋貸款協會數據顯示,自1973年英國加入歐盟(當時為歐共體)以來,倫敦平均房價從不到1.3萬英鎊上漲到約47.4萬英鎊,增長了36倍。上一次大幅調整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但自2009年,英國經濟觸底反彈以來幾乎又翻了一番。如果從長遠來看,倫敦房產作為全球富豪最熱衷的資金避風港之一,表現可謂十分亮眼。

當皮耶斯被問及現在是否是合適的投資時機時,他說道:「沒人能夠準確預測短期的價格走勢。我可能不會聲稱,現在就是市場的底部,但只要不發生重大的金融危機,我相信,我們已經離底部不遠了。」他表示,倫敦房價當前正處於調整周期,未來兩年上漲的空間不大。但開發商也意識到了這點,所以短期內他們不會急於開發新項目。這就意味著未來3~5年內,倫敦房市供應不足的情況將會加劇。倫敦對地產開發的限制十分嚴格,城市中許多綠化帶都被禁止用於開發房產。倫敦房產的新建速度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這一切都給未來房價上漲提供了動力。

「最多兩年後,房價就會重拾上漲趨勢,」皮耶斯用十分肯定的語氣告訴記者。他認為就當前而言,投資倫敦肯辛頓地區的二手房是個不錯的選擇,「那裡房源十分短缺」。而倫敦之外的城市,像利物浦、曼徹斯特、劍橋、牛津,都在加快城市建設,「由於當地房價相對較低,現在是很好的投資機會。」據海外房產投資網站居外網的統計,除了倫敦之外,中國買家最愛在曼徹斯特和利物浦買房。

傅士鵬也表示,未來房價的趨勢很大一部分跟人口流入有關。倫敦從人口結構上來講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是歐洲地區人均年齡最小的大都市,這和英國高質量的教育水平息息相關,也對房價構成了一定的支撐。

據英國房地產諮詢公司仲量聯行6月中發布的研究報告預測:未來5年(2018~2022年),倫敦中心地區房價預計上揚9.8%,而租金方面,同期預計上漲8.8%。

雖然當前情況並不樂觀,但章女士並不著急。她表示,沒有想過要把倫敦的房子賣掉去投資英國的二線城市,因為倫敦人口多,租房市場供不應求,不用擔心房屋空置。未來5年內不會考慮賣掉手頭的房產,她相信倫敦房市很快就會進入新一輪的上漲期。

相關焦點

  • 全球疫情下,這個國家為何成為富豪們的資產避風港?
    您好,這裡是移民幫,作為一個全球財富生活規劃平臺,我們立志於打破國內外信息不對稱,聚焦海外生活、教育、移民、財稅等方方面面乾貨分享,讓您移民和全球資產配置全程無憂!《金融時報》報導,截至2020年6月,在全球疫情封國期間,新加坡的海外居民在新加坡的存款大增44%,達到了621.4億新幣,同時外國人大量轉移資金到新加坡,外國人在坡的存款比去年同期飆漲4倍,達到了269.7億新幣。新加坡在2020年的疫情下,成為了富豪們名副其實的資產避風港。
  • 二手房銳減新房火爆 二季度樓市成交有望「退燒」
    經歷了「3月瘋狂」之後,二手房成交開始明顯放緩,而新房成交則持續火爆,但隨著國五條政策的逐漸發力及具體落實,市場將再次面臨收緊的局面,樓市有望從一季度的過熱中逐步「退燒」。  二手房銳減新房火爆  在經歷了「3月瘋狂」後,各地二手房市場成交都有所放緩。 清明節假日期間,上海二手房市場異常冷清。
  • 知名大空頭正做空英國市場,倫敦樓市龐氏騙局或崩塌,套牢炒房客?
    在英國經濟脫歐進程中,英鎊在很長一段時間的持續貶值為全球投資者製造了一個炒作英國樓市的景象,以倫敦的樓市最為明顯。伴隨英國央行在過去數年間的持續低息,全球大量炒房客湧入倫敦等地。然而,在歷經了瘋狂的炒作以後,英國倫敦的高房價或正在進入斷崖下墜通道,龐氏騙局或也正在被揭開。
  • 倫敦靠什麼成為全球第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倫敦自1694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至今,已經有300多年了。如今,倫敦超過紐約,是擁有全球超級富豪最多的城市。所謂超級富豪,是指那些資產淨值超過3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有機構統計,2018年,有近5000名超級富豪生活在倫敦。
  • 全球富人地圖:中國富豪人數十年增4倍
    摘要:萊坊報告顯示,全球百萬富翁最多的城市依然是倫敦和紐約,但中國城市近年來高淨值人群數量實現飛速增長,有5個城市排入亞洲前十。同時,亞太、北美、歐洲是全球財富最集中的地區。全球的「百萬富翁」如何分布?地產諮詢公司萊坊近日發布了《2017年財富報告》,對全球高淨值人群的分布情況進行了統計。截至2017年末,全球可投資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富人共有1646萬人,佔全球人口的0.2%。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財富的超高淨值富豪,全球共有16萬人,佔所有百萬富豪中的1%;而100-500萬美元的普通高淨值人群則有1486萬,佔富人總數的90%。
  • 英媒評全球「超級富豪」最多城市;北京、臺北並列第8
    答:倫敦。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最新調查引發關注,調查顯示:倫敦億萬富豪人數冠居全球,有72名超級富豪,擁有至少1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05億元)的身家。而坐擁10億英鎊以上的超級富豪,莫斯科有48人,比紐約多5人;香港有34人,排在第6位;北京與臺北並列第8,各有15人。據悉,完整的富豪榜名單將於5月18日公布。
  • 倫敦——全球最火爆的房地產市場?(雙語)
    儘管英國的大部分地區還在竭力同財政緊縮、實際工資下降和預算減少做鬥爭,但倫敦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再次受到另一輪樓市狂熱的嚴重影響。這可是倫敦的房地產市場,全球最好的市場啊!  倫敦投資公司Peel Hunt 的分析師哈代(Robin Hardy)是這麼向我解釋的:倫敦的房地產就像21世紀的瑞士銀行帳戶。埃及、敘利亞和南歐的富豪正抓緊將資金從動蕩的國內轉移到這裡。由於沒有其它更為理想的投資渠道,這些人便將錢砸在了有「百萬富翁遊樂場」之稱的倫敦市中心的物業上。
  • 美經濟景氣好轉 MBA申請熱潮退燒_中國網
    過去兩年美國經濟衰退,申請美一流商學院企管碩士MBA人數大增,主要動機是找「避風港」,先躲開不景氣與裁員風;但今年情勢逆轉,許多學生申請名校MBA熱潮退燒。據調查,全美知名12所商學院今年申請MBA人數比去年減少或持平,過去兩年申請爆滿盛況,突然退燒。彭博商業周刊12日作上述報導。
  • 臺北超級富豪人數「全球第8」 前10大有錢人城市一半在亞洲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臺北1519名富豪擁有超9.2億新臺幣。&nbsp&nbsp&nbsp&nbsp中國臺灣網3月7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英國不動產研究機構萊坊公司(Knight Frank)昨日公布2019年財富報告,列出全球前10大有錢人城市,全世界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的富豪一半都集中在這10個城市。富豪最多的城市為倫敦,臺北排名第8。
  • 不只加拿大鵝,溫哥華的樓市也急了
    「在多倫多樓市企穩後,人們很容易認為溫哥華樓市的惡化將以軟著陸結束,」布朗上周在一份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但溫哥華的房價被高估得更多,而且有明顯的跡象表明未來幾年溫哥華的樓市將出現供應過剩的局面。」供給增加,溫哥華樓市明年還是「涼」溫哥華曾多次被評為北美最難以負擔的住房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溫哥華也在最難負擔的樓市排名中位列第三,前兩名分別為中國香港和澳大利亞雪梨。
  • 盤點全球十大富豪城市和十大富人區
    日前,世界最大諮詢公司Knight Frank發布了2017年《財富報告》,該報告顯示,2006至2016年十年間,全球超級富豪人數增加了42%,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275740人,較2016年進一步增加43%。
  • 坐擁全球最大玩具工廠,老闆卻堅持不上市,堪稱香港最大隱形富豪
    旭日國際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工廠,跟全球許多知名的玩具品牌合作。旭日國際的老闆蔡志明堪稱是香港最大的隱形富豪。今年蔡志明以66億美元位居香港富豪榜的前十。不過大家都知道蔡志明的財富肯定是大大被低估了。蔡志明的玩具工廠早就搬到內地了,主要廠區都是位於廣東的韶關。
  • 全球億萬富豪人數創新高 那些一夜暴富的傳奇
    調查機構Wealth-X和瑞士銀行11月19日聯合發布的《世界億萬富豪人口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全球共有2170位億萬富豪,達到有記錄以來最高,財富總淨值為6.5萬億美元。全球億萬富豪財富總淨值從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的3.1萬億美元升至今年的6.5萬億美元,人數較2009年增長了60%。具體來看,美國以515位億萬富豪位居榜首。中國以157位億萬富豪位列全球第二。這些中國富豪平均年齡53歲,比全球平均水平年輕9歲。中國因此成為全球億萬富豪平均年齡最輕的經濟體。  條條大路通羅馬,成為億萬富翁有各種各樣的途徑。
  • 外媒評全球最多「超級富豪」城市 北京臺北並列第8
    (圖片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5月12日消息 臺灣媒體今日報導指出,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1日公布年度富豪榜,身家超過10億英鎊(約508億新臺幣)的超級富豪,共有72人居住在倫敦,數目冠絕全球各大城市。比較令人吃驚的是,人口只有261萬的臺北市,竟也有15名超級富豪居住,與人口2千多萬的北京市並列世界第8。
  • 倫敦幾位富豪聚會,現場5臺超跑,布加迪Chiron就有2臺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在這裡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內容,最新鮮、最熱門的汽車事件都會在此呈現,而本期的熱門內容便是:倫敦幾位富豪聚會,現場5臺超跑,布加迪Chiron就有2臺最近,在倫敦幾位富豪聚會,現場5臺超跑,布加迪Chiron就有2臺。
  • 中國人湧入倫敦買房 取代俄國中東富豪
    圖:英國樓價兩年來跌10%,但豪宅價格卻上升8.75%環球網記者薛珊珊9月19日報導,中國經濟發展蓬勃,投資者手執大筆資本紛紛進軍海外地產市場,其中英國倫敦成為最受他們青睞的地方。有倫敦地產業人士表示,中國買家已經取代俄羅斯及中東富豪,成為倫敦某些地段交投最頻繁的地產買家。
  • 深圳樓市引以為傲的大南山,涼了?
    進入9月,樓市8月份的數據陸陸續續出爐,村長看到有中介也發文總結了8月份南山的樓市。 這篇文章的標題十分驚悚:斷崖、帶看量下降70%!這兩個關鍵詞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 紐西蘭旅遊勝地皇后鎮怎麼會成避風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6日報導說,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紐西蘭的旅遊勝地皇后鎮進一步成為美國富豪的「末日避難所」。在過去一段時期,風景如畫的皇后鎮吸引了大量美國名流在此購置房產,將這裡當作避風港,比如矽谷投資家彼得·蒂爾與NBC主播馬特·勞埃爾。
  • 2017年胡潤全球富豪榜出爐 40位泉州籍富豪上榜
    核心提示  昨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7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榜富豪的財富計算截止日期為2017年1月15日。全球十億美元富豪人數達到2257人,為歷年最高,上榜富豪的總財富達到55.9萬億元。
  • 亞洲資本投資倫敦房產飆升74.4%
    除了在前期可以免除房產稅之外,英國房產投資的穩定回報率也讓投資者們對它十分傾心。 法國巴黎銀行房地產(BNP Paribas Real Estate)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在英國投資的比例中,來自亞洲的投資者佔了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