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母嬰期刊
相信很多家長聽到寶寶連續不斷的哭聲都會有些無奈、惶恐吧,「我家寶寶特別愛哭,我也不知道因為什麼,我都快崩潰了!」「唉,真羨慕你家寶寶的懂事、不鬧人,我家孩子就愛哭,我運氣真不好!」
到底寶寶為什麼哭泣?是天生的眼淚就多還是因為自己不會哄?遇到寶寶哭泣應該怎麼做?這裡有妙招!
如果非要給愛哭的寶寶設立個排行榜,那麼以下幾類的寶寶一定榜上有名:
1、敏感寶寶愛哭鼻子
孩子有時候敏感多思,非常情緒化,很小的事情都會讓他們覺得很委屈地哭泣。還有一些孩子雖然不怎麼哭泣,但是實際上內心不高興,表面卻裝作沒事的樣子。這種敏感性格往往會讓父母犯難,因為只要孩子一哭,我們就莫名其妙地跟著情緒也變得非常不穩定。
實際上,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哭」都有它正面的意義。想想我們每個人剛來到世界的時候,如果不哭,接生者也會想方設法讓我們哭泣,哭就代表著健康、蓬勃的生命力。但是為什麼面對自家孩子的哭,我們卻感到無奈和焦躁,絞盡腦汁不讓孩子哭泣,這種現象很普遍。
那家長們有什麼方法呢?「哭什麼哭,別哭了!」「這麼大的人了哭哭啼啼的,多丟人!」「你是堅強的,不能哭!」這類話對孩子停止哭泣一點益處也沒有,反而會讓孩子更愛哭;這時候需要充分安慰孩子,讓孩子平靜下來。
「今天很難過對嗎?發生了什麼事情了呢?我小時候也是這樣,常常擔心被老師提問,常常擔心自己學習跟不上進度,常常怕自己被孤立,你是不是也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了呢?」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知道孩子為什麼哭,而且要讓孩子自己說出來,自己隨意猜想都是不正確的,因為在我們看來很小的事都可能讓孩子傷心。首先肯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情感只是別人經歷的一部分,減少孩子的孤獨感、脆弱感,孩子才會安心、快樂地成長。
2、害怕的寶寶愛哭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發現不熟悉的東西特別大、會發光或發出巨響,會因此產生害怕的反應。
例如,三歲的小方出生以來,第一次參加哥哥的生日聚會,被生日會上頭戴黃色假髮和假紅大鼻子的化妝小丑,嚇得哭了起來,嚷著「不要小丑!媽媽我怕!」
這時候我們應當讓孩子知道哪些是可怕的,哪些是不可怕的。小方的媽媽是這樣來幫助孩子克服對小丑的害怕心理的:
首先,自己裝扮成玩偶讓小方看到。
其次,帶孩子到商店裡去看賣的化妝小丑的衣服和假髮。
最後,讓小方看到小丑脫下衣服,露出的真實樣子,讓她逐漸懂得小丑只是普通人,並不可怕。
當然,孩子的成長和接受新事物需要時間,特別是孩子在非常恐懼一些東西的時候,家長需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慢慢接受和面對。
有的時候孩子是因為想像豐富和判斷能力跟不上而害怕、哭泣。大一點的孩子已開始有想像力,能夠把平時看的動畫片或聽說的大灰狼、妖怪,幻想出來。
父母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消除這些害怕的心態呢?
首先,給孩子解釋清楚狼和狐狸等生物生活在山林中,不會到家裡;
其次,平時不要用狼、狐狸等可怕的形象嚇唬孩子;
最後,對於害怕黑暗的孩子,可以先帶她去適應黑暗環境,然後開燈讓她檢查周圍,表明一切安全,可以放心入睡。實在害怕的話,父母可以給孩子講溫暖的故事,待孩子入睡後再離開。
孩子長大後開始懂得很多事情了,他們的害怕,經常感到傷心、不願意分享心事,自己又走不出來這種悲傷的情緒。當寶寶看見身邊喜歡的人去世,會聯想到爸爸媽媽將來也會離開,這就會使得孩子陷入焦慮、悲傷中。
這時候,我們要抽空給孩子聊聊關於生命的規律和知識,這有利於孩子樹立健康向上的三觀,擺脫黑暗、負面的情緒因素。
我們要做的還有安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告訴他們害怕是正常的,不用因此焦慮,同時讓孩子相信他們是被關心的,是非常安全的。
3、任性的寶寶愛哭
有時候孩子只是為了「獲取自己喜歡的」或「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事物」而哭,無法真正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又急於父母的認可。
4歲的小勇特別愛哭,只要稍不順心他就哭,每次都哭很長時間,媽媽看著特別心疼,所以想盡辦法讓小勇不哭。
這一天,小勇看到小麗姐姐拿著一個風車很好玩,他非常想玩,所以姐姐就借給他玩了一會,等姐姐要迴風車的時候,小勇就開始大哭。這時候媽媽需要做的是一步一步教導小勇。
媽媽:「小勇,你很難過吧?可是你這樣哭也是得不到風車的。」
小勇:「那我怎麼做才會得到一個?」
媽媽:「你可以找姐姐,想想自己能為姐姐做點什麼事情,她是否願意把風車借給你,如果姐姐同意你幫她做事,在你做完這些事情的時候,姐姐自然就會把風車借給你了。」
小勇:「如果姐姐不需要我幫她做事情呢?」
媽媽:「那你願意和媽媽一起做一個屬於我們倆的風車嗎?」
小勇:「好呀,可是我不會。」
媽媽:「沒關係,媽媽可以教你。」
這樣,任性的寶寶就會變得沒那麼任性,能聽得進家長的話了。
對於任性的寶寶,家長不能任由孩子的性子來,孩子要吃糖,家長就給,孩子要買東西,家長立刻就回應需要,不滿足要求就哭,這樣只會助長孩子的任性,變本加厲,到最後難以控制。
我們可以先放置孩子哭一會,等孩子情緒稍微穩定了之後,開始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教導他們,儘量採用提問的方式,使孩子作答,讓孩子參與進來,在回答提問的過程中,孩子不斷思考,哭泣也就會停止了。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