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家長問我,孩子在家寫作業那叫一個磨蹭拖拉不專心,明明知道作業重要不得不寫,但坐在桌子前面拖拖拉拉一晚上搞不定,一會兒去喝水,一會兒去廁所,一會兒找橡皮,一會兒擺弄鬧鐘,一會兒說餓,一會兒說背痒痒,……折騰一晚上,到很晚都沒寫完,搞瘋了老爹老媽。到底該怎麼破?
老班根據很多家長提供的線索,發現大家處理起來有諸多方法,當然有的有效有的無效,甚至有的有副作用。根據孩子成長的規律特點,老班做了整理,希望有助於大家能控制好洪荒之力,陪好小主:
主要的錯誤方法:
1.嘮叨孩子:「兒子,你作業啥時候能寫完啊?」「你的作業是不是老師布置的太多了啊?」「為什麼寫這麼慢啊?」「你要寫到什麼時候啊?」……如此一來,孩子普遍會煩,感覺父母囉嗦,嘮叨,不想交流,心煩氣亂,效率會更低。
2.批評孩子:「你這樣根本不行……」「你不要亂動,認真寫!」「你怎麼這麼多事!」一遍遍的否定,讓孩子逐漸接受最權威的認證,開始否定自己,喪失信心,失去活力,對作業變得不在乎,更加磨蹭。
3.罵孩子:「又錯了!你笨死了!你怎麼搞的?」「笨蛋!這麼簡單的題目不會?」「你這個天殺的……」
……
結果:孩子對父母的各種反應習以為常,不緊不慢,甚至對作業越來越反感,厭惡作業和學習,並開始尋找各種方法逃避作業,動動這裡,動動那裡,消磨時間。甚至因為家長的否定言語產生厭學情緒,並對父母的表現產生不滿,反感、厭惡家長的情緒開始產生,並牴觸,甚至產生矛盾,直至爆發。
老班建議採取以下方法:
1.首先要心平氣和,控制好洪荒之力。
老班認為,如果要和孩子進行溝通,控制好個人情緒是第一步的。如果家長心裡有情緒,會影響到語氣,語調,語速,語言就會和平時不同。這種情況下的交流很難產生效果,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例如發現孩子沒寫完作業,可以說:
「兒子,作業還沒寫完是吧,先休息一下再接著寫。」而不要說「你怎麼還沒寫完?一晚上了都搞不定,要寫到啥時候?!」
2.平靜的接受孩子的現狀,認可孩子的感受。
孩子也有他的感受,而且這種感受會影響到孩子的思維,語言和行為。如果孩子的感受能夠被接受,就會產生理性的思考和調整。如果孩子的感受不被接受,就會產生罪惡感,會出現自我放棄,產生自卑心理。當我們發現孩子作業多寫的非常磨蹭的時候,可以這樣溝通:
「兒子,是不是作業很多不想寫啊?」「是啊,作業太多了,寫也寫不完。」「兒子,作業多是很讓人頭疼,老爸也曾經遇到過這種情況,也不想寫。但後來發現,老師就是要看看哪些同學寫的多。寫的越多老師會記住的,他會特別欣賞那些學生。寫不完不要緊,但你可以嘗試一下。先認真寫半個小時,看看能寫多少好嗎?」孩子一般會接受。如果孩子不想寫,不能這樣交流「作業多?老師布置的肯定不會多,趕緊寫不就寫完了?」孩子會感覺自己想的是錯的,是自己不夠優秀,做不好,更不想寫了。
3.要適時的提醒孩子。
恰到好處的提醒是必要的。有時候孩子還不能完美的控制自己,會分心,會走神,會有自己的特點。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開始「跑偏」的時候,要適時的恰當提醒,幫孩子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作業開始寫了嗎?如果不寫,明天你需要自己去跟老師解釋清楚哦。」「還沒寫完是嗎?太累了就休息一會兒。」「作業是要寫,但按時睡覺更重要。再寫20分鐘就該衝涼了哦」……讓孩子明確時間,明確任務,了解事情可能出現的走向,學會承擔後果。
可以預期的結果: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問題,認真寫,抓緊時間「要趕緊寫,否則明天就慘了……趕緊,趕緊,認真,認真……」孩子有了責任感,危機感,才會主動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我是一位家長聽過老班的講座,和他討論過孩子的教育。經過老班同意發到這裡的,大家可以關注陳勇老班的公眾號「光明生涯規劃」,有更多的文章適合孩子個人、家長和老師讀。
或者點擊:「了解更多」進入公眾號,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