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網8月31日發表題為《戕害民眾健康,民進黨良心何在》的社評指出,民進黨當局近日突襲式宣布開放美國豬肉和放寬美國牛肉進口,島內輿論為之譁然。民進黨「在野」時反對美豬美牛進口的一幕幕激烈戲碼猶在眼前,「瘦肉精零檢出」「牛豬分離」等口號餘音未絕,現在卻先斬後奏說開放就開放,丟給島內養殖業者和民眾一個「看新聞才知道」的既成事實。島內輿論斥責,為結美國歡心,民進黨一再犧牲臺灣利益,這不是「賣臺」,什麼才是「賣臺」?!這不是「卑躬屈膝」,什麼才是「卑躬屈膝」?!
臺灣養牛農戶不多,養豬卻是臺灣重要的經濟產業,豬肉自主率在85%至90%。因「速成」和大規模養殖而價格低廉的美豬進入臺灣市場,必將對高成本的臺灣豬農造成嚴重衝擊。
民進黨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進口美豬?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稱,是因為「開放美豬美牛可以同步促進臺美關係的推進」。毫無疑問,臺灣開放美豬進口,美國當然會開心一下,對民進黨當局摸摸頭「表揚」幾句都是意料中事,但臺灣真的能交換到實際利益嗎?只怕是出讓了利益、犧牲了尊嚴,卻只能換來「凱子」和「棋子」的待遇。
環球時報指出,蔡英文意圖通過美國豬肉和牛肉換來臺美自由貿易協定或雙邊貿易協議,但這些仍遙不可及,而迫在眉睫的是臺灣畜產業將遭受巨大衝擊,民進黨宣布將成立百億元新臺幣規模的養豬產業基金,「形同警告臺灣豬農恐面臨百億元規模的衝擊與變量」。《聯合報》30日發表社論稱,從陳水扁以來沒有哪個臺灣地區領導人不受到美豬美牛的壓力,但顧及民意反應,都不敢輕率承諾,只有蔡英文當局在川普正式獲得共和黨提名的同時,「獻上大禮,押寶意味濃厚」。香港01網刊登題為「臺灣已是美國屬地的錯覺」的評論稱,對臺灣政治人物來說,開放美豬比開放美牛更棘手,雖然蔡英文已不再有連任壓力,但越過「立法院」強行開放,「顯示了她寧願犧牲養豬農的權益,也要『靠美』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