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這個詞並不罕見。 它經常出現在小說中,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能被稱為天才,人們不願意想像有真正像小說中那樣聰明的人。 但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虛構的故事也有一定的現實基礎,現在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名叫曹園,以非凡的智慧和能力在學術界大放異彩。
你在幹什麼,24? 繼續在學校學習或剛完成學業,進入社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奮鬥。 在這個時代,我們大多數人面臨兩種選擇。
大多數人在平凡中度過他們最好的歲月。但有一位來自中國的24歲少年卻在度過屬於他自己的非同一般的人生,24歲的他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做
「自古天才出少年。」曹原,1996年在成都出生,2007年,就讀於深圳的耀華實驗小學,由於過人的天賦,他在學校的超常班讀書。。在有著優越教師配置的班級,加上曹原異於常人的天賦,
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他就將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所有知識學習完畢。
天才的速度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即使他跳小學,也會令人印象深刻,更不用說這麼強的學習能力了。
面對難以置信的眼神,曹園平靜地說,作為雙文小說的主角,這些課程太簡單和無聊了。曹源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十多年的課程,在初中教科書中沒有方忠勇那麼受歡迎。 如果不是高考,這個有才華的少年就會進入中國高等教育機構。 對曹來說,他只是「被迫」等到14歲才參加高考。
最後,曹園以669分被中國科技大學初級班錄取。 中國頂尖的高等院校,不僅位於北京的清華大學,而且在安徽,不如清北那麼有名但實力雄厚的中國科技大學。 眾所周知,「初級班」是一個不尋常的概念,它是天才、智慧的象徵。
中國科技大學初級班成立於1978年,是培養人才的特殊機制。 在四十年的時間裡,世界上許多最好的科學家都是從這個班出來的。
在一個天賦異稟的班級裡,曹園並沒有變得平凡,他天生就是焦點,他是神童。 老師同學都誇他,他就像科技大學的傳奇。進入大學的曹源對物理實驗很感興趣。 當學生們都在完成學業時,他已經完成了作業,並開始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物理實驗。
世界上許多最好的科學家離諾貝爾獎只有一步之遙,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 在物理世界中,室溫下的超導體材料是一個難題。 如果有人解決這個問題,它將非常接近諾貝爾獎。 。在他大二的時候,當他16歲的時候,他開始嘗試石墨烯,學校教授來指導他。 曹院教授丁澤軍和物理學院院長曹長幹都為曹院的才華感到惋惜,並在公開場合一再表揚。
在此期間,曹園還獲得了中國科技大學獎學金——郭沫若獎。
在18歲的時候,曹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為博士。 做一個18歲的醫生是多麼聰明。
而曹元一直在用他的真實經驗告訴我們,他的天才遠不止這些。 在學習期間,曹源沒有停止做物理實驗,他對物理的熱愛使他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物理實驗上。。 一年後,反覆的實驗使曹接近找出如何在室溫下實現超導體:當平行的兩層石墨烯偏移約1.1°的細微角度時,材料會意外地反應,具有超導的可能性。 對於這個神奇的發現,曹老師有一種科學謹慎的態度,再次仔細地研究來驗證。
幾個月後,在2018年3月,曹將他的發現轉化為美國科學雜誌《自然》的學術論文。這篇論文一發表,就立刻激起了整個學術世界。 這一發現解除了困擾物理世界107年的咒語。 許多物理學家看到了希望,並進行了大量的實驗,試圖超越曹源的物理發現。 曹園的發現直接開闢了物理學的新領域。 中國最年輕的學者曹源在2019年《自然》公布2018年科學數據時名列榜首! 曹元5月份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兩篇文章,在他的科學世界中前進。
曹說,雖然他受到了潮水的讚揚和掌聲,但他並沒有感覺到與普通人有什麼不同。 畢竟,他像大多數人一樣學了四年的本科。 在他的科學成就震撼了世界之後,他也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全國各地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都邀請了他,美國希望把這樣的人留在家裡,向他承諾無數的好處,並希望他能留下來。但是面對眾多好處,曹原並沒有動心,他斷然拒絕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美國綠卡,
聲稱自己今天取得的成功離不開祖國的培養,他是中國人,他要留在中國。收穫了榮譽後,曹園首先回到了中國科技大學,與老師和同學分享快樂。 他說他希望能在他的母校工作。 青年自信就是民族自信。 幾十年來,中國向世界證明了它留住人才的能力、實力,在技術和人才方面不再是一個貧窮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