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 請假2次
某某某 遲到4次 早退3次
某某某 欠作業3次
……
一般老師微信裡的學生備註,就是名字。偏偏南傳有位老師不按照常理出牌,他在微信備註裡,加上了本學期學生課堂考勤、交作業的情況。
「幹出這事」的人,就是來自電競學院的傅怡強老師。他說:「這不就是期末了,發出來督促他們趕緊的,該補作業補作業,該做檢討做檢討。」
只是沒想到,居然上了微博熱搜。他表示有些惶恐,原因是名單裡的學生微信向他「哭訴」,熱搜被他媽媽看見了。
被問及到學生們的反應時,傅老師風趣地回答到:「他們也覺得很有意思,畢竟對於他們將來從事臺前工作的同學來說,這都是曝光。」
這份獨特的微信備註裡,全面記錄了學生缺勤、缺作業的情況。而楊明輝同學還記錄了「上課吃飯1次」,王揚志同學單獨記錄了「生日12.23」。
被問及原因時,傅老師回想了一下。
楊明輝是因為有次早上的課,他起晚了,帶著早餐來到了教室。儘管傅老師規定不允許上課吃飯,但是怕早餐涼了就讓學生趕緊吃了,順便」壞心眼「地記錄了下來。
而王揚志是因為有一次在課堂上,他提及了自己的生日。傅老師想著孩子來外地上大學不容易,如果能在生日當天送給他一個祝福的話會比較溫暖,因此也寫進備註裡了。
這個看似大大咧咧,很調皮,「愛整」學生的老師,其實有顆愛學生的心。
吉祥同學 右一
在備忘錄裡,被記錄了「曠課12次」的吉祥同學,傅老師認真地解釋道:「吉祥同學,她其實是特別優秀的學生。因為籤約了經紀公司,在騰訊《和平精英》賽事擔任官方解說員,所以學期初沒有協調好學業和工作的關係。現在溝通過幾次,她已經學會怎麼去協調了,對她來說也是很大的一個成長。我們班的都是好孩子。」
這段上熱搜的視頻,來自於這個90後老師的抖音帳號「廚子老師很下飯」,專門來記錄課堂的點點滴滴。像是學期末的時候,他以「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為結課語,然後和同學們一起坐在教室裡,拍各種大合照留念。這段頗具儀式感的小視頻發布之後,突破360萬的瀏覽量。
做抖音帳號的想法,是因為「確實想記錄一些有趣的日常生活,以後老了也能有東西回憶。另一點就是作為一所知名傳媒院校的老師,當然也需要研究、玩轉時下流行的新的傳播媒介和方式。」
翻看帳號裡的視頻,還有一些是他精心製作的專業推介視頻,幽默詼諧中又很正經,令人心動地想去上他的電子競技解說與主播課。
這倒不是要推銷他自己的課,而是作為一名老師,他常常感到很多人對電競解說專業有誤解:「很多人覺得電競解說專業就是在教學生打遊戲,他們不會覺得旅遊專業整天旅遊,但是會覺得電競專業每天打遊戲,所以製作了一些日常上課的VLOG,來幫助大家正確了解我們專業。」
傅老師教授的播音與主持藝術(電子競技解說與主播方向)課程,是南京傳媒學院的特色專業。
主要依託播音主持學科基礎理論,側重學生的即興口語表達能力,配套課程包括《播音主持基礎》《音、視頻節目製作》《新媒體網絡營銷》《電競通識》等,主要培養電競賽事解說員、主持人、互動娛樂網站主播等熟練掌握主播、解說、評述、採訪、製作「五位一體」工作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成為老師之前,傅怡強其實是電競解說界的名咖。畢業之後,他成為香蕉計劃的籤約藝人,球球大作戰官方賽事解說員。
主持過遊戲網絡綜藝《快來扶我》、qq音樂《圈內圈外》等節目,同時還是人民網《夜讀》節目的藝術指導,合作過周冬雨、R1SE、胡夏等娛樂明星。
他本人並不是專業學習電競的,當年傅怡強是以第一的身份考入南京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本該在畢業後,去做播音主持相關工作的他,因為朋友所在的電競公司「包飯」、「包住」、「包來回機票」,就這麼成為了專職電競解說員。
兩年後,當母校的電競學院的王思行副院長找到他,邀請他回校任教。他二話不說,就進入電競學院,成為播音與主持藝術(電子競技解說與主播方向)的專業老師。
這麼幹脆地回到校園,源於當年一位老師對他的影響。
當初有位老教師的課程作業,作為學生的傅怡強提交的是《醫療改革-南京雙向轉診社區醫院試點》報導。交了作業之後,老教師表揚了他:「強強的作業很好,取材拍攝都很到位。」正當他得意洋洋的時候,老教師話音一轉:「但是有一點不好,你不應該站在馬路中間拍攝。」他以為爺爺般親切的老師想要說他的安全問題,但老師是說:「我們做新聞記者的,不能影響社會的秩序。」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儘管老教師後來因病逝世,但是給傅老師的影響很深刻,他勵志有機會一定要成為像爺爺那樣的老師,所以當學校聯繫到他的時候,立馬就回來了。
不過,他也完全沒有放棄業界的工作,課外還是繼續投身業界實踐的,並把業界的東西帶回學校,把反哺學界工作。所以傅老師的課,非常有自己的一套,學生和他都挺玩得來的,並稱他為「廚子老師」。
當然,這可不是因為他燒菜有多好吃,而是打從一開始,這個點子頗多的老師就想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人設。
「其實我的藝名是叫方山廚子,是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傳媒工作者,不能做上菜的店小二,那永遠只是內容的搬運工,應該要做一個內容的生產者:廚子。做老師也是一樣啦~」
來源 | 南京傳媒學院 ID | cucn521 文字 | 閔會軒 圖片 | 傅怡強點擊「閱讀原文」訪問「播音學院」,訂閱播音課程、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