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是自古以來的一個習俗,因為各地風俗習慣的不同,對於彩禮的標準也會高低不一。年輕人在結婚前對彩禮抱著不屑一顧的態度,但他們的上一輩卻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看來,彩禮是女方衡量男方經濟實力和婚姻誠意的標誌,也是男方是否具有經濟實力和能力象徵。
在很多女方父母看來,男方能否拿出當地婚俗水平的彩禮,一方面說明了男方面否具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男方是否對女方表示足夠的重視。
小欣與男友談了兩三年戀愛,準備年底舉行婚禮,我們都盼望著小欣能夠早日穿著潔白的婚紗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最近卻聽說婚事因為彩禮受了阻。
小欣家在縣城,男友的家卻在郊區,兩個人之所以談了好幾年,就是因為小欣的父母嫌棄男方家的條件不好。
結婚與跟談戀愛不同,至少在小欣父母看來,男方既然決定要娶妻,自然要有足夠的誠意。當然表示誠意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當地風俗備足彩禮。
彩禮在男友的父母看來也是理所應當的,但是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城裡彩禮要18.8萬元,就算是郊區也不能少於10.8萬元。剛開始小欣的父母堅持要男方按照城裡的水平準備彩禮,最後還是小欣看男友實在是為難,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才將彩禮降到了郊區的水平。
可是兩個人商量婚事時,小欣才知道就算按郊區的水平,對男友和他的父母來說還是一筆龐大的數目。男友很不好意思地跟她商量說能不能把彩禮再降一降,因為剛剛畢業兩年,手裡頭沒有太多的積蓄,況且舉行婚禮,辦酒席都還要花錢。父母兩個人也只是靠著家裡的幾畝菜地起早貪黑賣菜為生,實在是不忍心看著已經頭髮花白的他們再為了彩禮的事發愁。
小欣當時沒有表明態度,但她知道,當初好不容易說服媽媽同意按照郊區的水平收彩禮,現在還要將彩禮的水平降低,結個婚而已,怎麼就非要因為彩禮的問題而留下那麼多的遺憾呢?
兩天後,男友的父母把小欣接到家裡吃飯,席間他們主動對小欣提到了彩禮的事情。說這件事的時候,男友的爸爸滿臉拘束和不好意思,囁嚅了好久才說:「孩子,我們家的情況你也看到了,實在是我和你阿姨能力有限,家裡條件不好,你到我們家來確實是虧待你了。我們也真心希望能夠把你風風光光的娶進門,但實在是拿不出那麼多的彩禮來。」
小欣說,她看到一個父親在未來的兒媳面前說這些話時的拘束和不安,感到有些過意不去,心裡頓時軟了下來,接受了他們最多只能拿出5.8萬元的事實。
兩位老人在欣喜之餘又有些愧疚地跟姑娘說:「孩子,你真箇通情達理的好姑娘。你還有什麼要求,可以儘管跟我和阿姨說。」
兩位老人並非只是嘴上客氣,一直在為兩個人結婚陸陸續續地添置些東西,雖然有很多東西在小欣看來未必真的喜歡,但男友告訴她說,父母省吃儉用一輩子,這些東西已經是他們能夠想到的最好的了。
小欣回家跟父母說彩禮的事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尤其遭到了媽媽的強烈反對,她說:「他們家說沒錢你就相信啊?別說沒按當初的標準,現在我們已經退了一步,他們還要一減再減,他們當我們是賣女兒啊?裝可憐誰不會啊?你怎麼這麼不過腦子?他們家當你是免費送上門的媳婦?沒有十萬八,這婚趁早別結了。看著老實巴交的一家人,心眼可不比別人少。」
小欣真的為難了,不知道怎麼辦好?她知道男友家的實際情況其實比她媽了解的情況還要差,只算那五萬八的彩禮,有四萬都是管親戚朋友借的,這些年,兩個老人就靠那幾畝菜地供男朋友讀到研究生,這些年都沒存到錢。
我問她:「你是怎麼看的?」
小欣說,一邊是生我養我疼愛自己的父母,在彩禮的問題上較勁也是怕自己將來嫁過去受委屈;一邊是自己的結婚對象和未來的家庭,真的很糾結很矛盾。平時男友對她很好,人又穩重負責,寧願自己吃苦都會儘量滿足她的要求,未來公婆雖說家裡條件不怎麼好,但兩個人還是挺好的,老實本分,嫁過去日子雖然苦,但相處起來應該很和睦。
但現在兩個人的婚姻卻因為彩禮卡了殼,這婚到底結不結呢?她現在很苦惱。
其實在現代社會,結婚仍然遵循彩禮的習俗是一種陋習,說它是陋習,並不是說它不應該存在,只是現在很多時候,已經人為的將彩禮量化成了一串僵硬的數字顯得太過功利了。
但從彩禮這件事情上,又確實能夠看出很多的事情來。但女孩真正應該重視的不是那個數字,而是對方的態度。要弄明白自己要嫁的人是怎麼樣的,對方的家庭是怎麼樣的,通過彩禮看清對方的為人和態度。
如果對方在你看來是值得託付終身的人,就應該努力的說服自己的父母不要糾結於彩禮是多少,任何物質的東西都比不過人生的幸福來得重要。
各位小夥伴,你是怎麼看待彩禮的問題呢?歡迎留言,說出你的觀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