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預言家⑦| 2019年,中國將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時尚市場

2020-12-16 界面新聞

記者|張馨予

編輯|周卓然

「明年將是載入史冊的一年。」 麥肯錫與BoF時裝商業評論日前聯合發布的《2019年度全球時尚業態報告》前言中寫道。根據這份報告,2019年中國將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時尚市場。​

而麥肯錫發布的《2017中國奢侈品報告》曾指出,中國當時已是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消費佔全球奢侈品市場總銷額的近三分之一。​

如此看來,未來一年中,中國消費者將不僅是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消費大戶,還將進一步成為整個時尚產品的消費主力軍。​

圖片來源:PEAKLIFE

難以忽視的超大市場規模​

截至2017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已逼近14億,並且根據瑞士信貸的全球財富報告,中國受益於經濟高速增長和經濟結構轉型,是21世紀以來唯一一個財富年均增速超過5%的國家,這也組成了龐大的消費市場。​

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而持續擴大的富裕階層讓中國未來在全球奢侈品市場還將佔有更重的分量。​

波士頓諮詢公司(下稱BCG)全球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王佳茜王佳茜表示,奢侈品所覆蓋的富裕階層以上人群還在非常高速的增長過程中,未來中國消費者佔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比例將從2017年的32%增至2024年的40%,帶動全球奢侈品市場75%的增長。

富裕階層帶動奢侈品消費以外,中國中產階級群體也正不斷擴大。根據麥肯錫的報告,中國中產階級是年收入1.15萬~4.3萬美元的人群(約合7.5萬~28萬人民幣),2016年中國中產階級的人數為2.25億人,2020年這個數字將會達到2.75億人,超過歐洲人口的總和。​

圖片來源:Quora

新興的中產階級對生活品質有更高的要求,麥肯錫於2016年發布的《加速前行:中國消費者的現代化之路》顯示,消費者開始增加提升生活品質及體驗的開支,而服裝是從2012年以來增長率最高的品類。中產階級不斷壯大,催生出奢侈品以外非昂貴服飾的巨大市場。​

「雙十一」作為一年一度的全民購物狂歡,也記錄下了服裝品類在消費市場佔比的不斷提升。​

2016年雙十一全網銷售額為1770.4億元,各品類銷售額排名第一的行業是家用電器,佔總銷售額的20.4%。而到了2018年,雙十一全網銷售額達到3143億元,銷售額排名第一的行業已變為服裝服飾,佔比為20.3%,家用電器則躋身第二,得到13.5%的佔比。​

雖然由於家電產品不是快消易耗品,所以其在雙十一銷售額佔比的下降可以理解為「購買後短時間內無需再買」,但服裝品類在全行業佔比的大幅提高從側面反映出消費者對時尚產品需求的增加。

不難看出,時尚已經成為中國中產階級在累積財富之後塑造自我形象的的方式,中國時尚市場也因此顯示出巨大的潛能。​

而在富裕階層和中產階級之外,三四線城市的時尚市場也具有強大的消費潛力。​

根據智研諮詢的報告,由於一二線城市政策出臺、限制人口流入,導致三四線城市人口回流,城鎮化速度加快,並且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增長迅速,這都為三四線市場的服裝行業帶來了機遇。​

圖片來源:sohu

越來越多具有知名度的本土時尚品牌在完成一二線市場布局之後,下沉深入到三四線城市。以上海拉夏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為例,2014年至2016年,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的收入佔比超過45%,成為拉夏貝爾權重最高的市場。​

如今H&M、Zara等一線城市常見的國際快時尚品牌還未在三四線城市大幅擴張,而三四線市場正蘊含著極大潛力。蛋糕正在變大,對國際快時尚品牌來說,下沉的服裝市場也許是它們的新機遇。​

中國時尚市場還將保持增長​

2018年,中國服裝行業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後已有復甦的趨勢。根據智研諮詢發布的報告,儘管由於我國服裝行業零售額增速在2017年降至1.4%,產量更是出現了6年來的第一次下降,但在2018年1月至4月,中國服裝行業零售額同比增長9.7%,增速表現優於總體零售,呈現出進一步回暖趨勢。​

雙十一期間女裝板塊網紅店的優秀業績表現也反映出國內服裝行業的新動向。2017年網紅張大奕的淘寶店「吾歡喜的衣櫥」首次參與雙十一便躋身女裝銷售第八名,銷售額超過1.7億元。另一家網紅店ANNA IT IS AMAZING則排名第七。2018年兩家網紅店依舊進入十強,分別位列第十和第五。​

網紅經濟進入下半場,已經成功打造個人IP的網紅與其背後的公司又開始尋求的變現方式,例如旗下孵化了張大奕等網紅的如涵控股就計劃於2019年赴美上市。​

保持良好態勢增長的不只是我國服裝行業和網紅經濟,還有我國奢侈品消費市場。​

圖片來源:Video Blocks

儘管2018年下半年瑞銀預測中國奢侈品消費步伐將大幅放緩,但也有機構持不同意見。「國內中高層消費者對於奢侈品消費的消費興趣剛剛爆發,顧客的消費意願很強。」王佳茜對界面新聞說。

不斷擴大的高淨值人群和新興中產階級的消費意願將繼續帶動中國奢侈品消費的快速增長。BCG與騰訊聯合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者數字行為報告》顯示,中國個人奢侈品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到2024年將達到6%, 比2015年至2017年中國奢侈品市場4%的增速還要更高。​

與此同時,中國奢侈品線上消費增速也十分迅猛。​

2016年至2017年中國奢侈品線上消費增速達到了43%,遠超線下19%的增速。2017年中國奢侈品線上消費僅佔奢侈品總消費比例的9%,但貝恩諮詢公司預測2025年佔比將大幅提升至25%。​

越來越多國際時尚品牌已經或即將進入中國市場。2018年10月,阿里巴巴與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旗下的奢侈品電商Yoox Net-A-Porter(以下簡稱YNAP)籤署全球戰略合作協議,歷峰集團將藉助阿里巴巴的電商資源讓更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阿里巴巴也通過歷峰集團手握近千個時尚品牌的官方許可。

隨著中國線上奢侈品市場高速發展,未來加入中國線上角逐的國際品牌還將更多。​

歷峰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合作籤約儀式現場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

中國市場對品牌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

正如在阿里巴巴和歷峰集團籤約當日,幾乎只在歐洲辦公室和南非之間往返的歷峰集團主席Johann Rupert親自到場,對這場合作頗為重視。如今,不少國際時尚品牌已經把中國看作品牌最重要的市場。​

義大利男裝品牌Ermenegildo Zegna的現任CEO及創始人的孫子Ermenegildo Zegna在10月30日出席《女裝日報》的CEO峰會時,表示品牌如今將中國市場作為新品的試驗場。 「如果新品在中國行得通,我們再把它們帶到全世界。」​

Ermenegildo Zegna於1991年進入中國,如今中國已經是品牌全球最大的市場,第二則是美國。品牌最近幾年正走在年輕化的道路上,面向年輕消費者的副線Z Zegna也是公司的發展重點。​

「中國消費者更加年輕,對新事物更加好奇,是一群非常有生機的顧客,」Zegna說,「東方消費者的湧入影響了我們做生意的方式,我們必須和他們非常貼近並且投入更多精力。」​

這樣一來,時尚品牌在中國的行動比以往更容易牽一髮都動全身。​

美國時尚品牌Coach 2018年12月8日在上海辦了一場以「Coach Lights Up Shanghai」為主題的大秀,這也是品牌首次在紐約之外的城市舉行男女裝合併大秀。據悉,該秀的邀請函都是在美國製作好郵寄到中國來。

Coach上海大秀 圖片來源:Alyssa Greenberg

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團總裁Victor Luis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上海已經是亞洲乃至全球的時尚重鎮,也是品牌在中國開展直營生意、和當地消費者進行交流的起點。當然,中國市場在Coach品牌經營中所佔分量越來越重,也是品牌在上海辦秀的原因。​

入華15年,如今Coach在中國共有210家直營店,根據其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品牌在中國內地的70個城市開設了190家門店,其中70%~80%的店鋪位於二三線城市。​

Coach上海大秀並不是今年國際時尚品牌在中國辦的唯一一場,11月22日義大利奢侈品牌Miu Miu 2019早春大秀也在上海舉辦。​

Miu Miu 2019早春大秀 圖片來源:Miu Miu

根據Prada集團發布的截至6月30日的財務報告,中國市場成為Miu Miu全球市場中店鋪第二多的市場,共有26家門店,僅次於日本。2019早春大秀是Miu Miu第二次在上海舉辦大秀,也是品牌加快布局中國市場的一步。​

除了Miu Miu,還有一個以另類方式在國內外獲得巨大關注的在中國辦秀的品牌,便是義大利奢侈品牌Dolce & Gabbana,雖然這場秀並未成行,就因為創始人兼設計師Stefeno Gabbana辱華言論引起的風波而被臨時取消了。​

拆除中的DG上海大秀場地 圖片來源:ir insider

但不可否認,這場沒能成功舉辦的「The Great Show」是奢侈品牌史上規模少有、投資巨大的大秀,此前Dolce & Gabbana也非常看好中國市場。去年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Gabbana還把中國列為品牌最大的市場之一。​

Dolce & Gabbana於2006年在上海外灘開出旗艦店,當時品牌的COO曾提到中國市場充滿機遇。而在辱華風波之後,中國的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已經全線下架Dolce & Gabbana產品,全球最大時尚電商Yoox Net-A-Porter(下稱YNAP)也宣布和品牌劃清界限,旗下Net-a-porter、Mr. Porter和Yoox三大平臺均將下架Dolce & Gabbana產品,品牌在義大利也遭受輿論危機。​

這意味著Dolce & Gabbana在中國摔的跟頭,會讓品牌在整個國際時尚市場都付出不小的代價,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Dolce & Gabbana在中國市場犯了錯,也從側面反映出奢侈品牌在中國需要有更適應本土化的策略。最近幾年,奢侈品牌針對中國消費者進行的營銷的確正在變多,例如找中國明星擔任品牌代言人或品牌大使,或者在中國傳統七夕節推出限量商品。​

除此之外,不止一份報告提出奢侈品牌需要在中國加碼數位化戰略,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認同感、了解品牌並產生消費欲望,許多品牌也正是這麼做的。​

CELINE、Miu Miu等品牌在品牌微信公眾號裡講起了品牌故事和歷史,Michael Kors、Dior、Valentino、Burberry等品牌則加強微信數字營銷,在微信小程序開起了限時精品店。

Burberry每月17日在微信限時出售B Series系列

可以預見,未來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營銷會更加因地制宜。如果品牌像還像Dolce & Gabbana一樣忽視本土化策略,甚至繼續其「歐洲中心主義」的營銷方式,則很可能遭遇中國消費者的強烈反彈。

崛起的中國時尚業玩家​

不過,在國際時尚品牌愈發倚重中國市場的同時,多家中國企業也在通過收購國際時尚品牌在全球時尚行業留下自己的印記。​

從2010年起,山東如意控股集團(下稱如意集團)已陸續收購包括日本Renown集團、韓國Yeon Seung Apparel集團、法國SMCP集團、瑞士Bally等多個國際時尚企業,除此之外還收購了香港高端男裝零售商利邦有限公司多數股權。在完成眾多收購之後,如意集團在全球奢侈品100強中已經排到了第16位。​

除了如意集團,復星集團近年收購了Lanvin、Wolford等時尚品牌,剛泰控股收購了義大利奢侈珠寶品牌Buccellati,弘毅資本收購了Mr&Mrs Italy,之禾集團收購了法國高級時裝Carven,拉夏貝爾收購了法國時尚品牌Naf Naf,歌力思集團收購德國時裝品牌Laurèl和法國時裝品牌IRO,香港I.T集團跟投了瑞典時尚品牌Acne Studios……​

通過收購海外品牌,中國企業具備了國際市場的經營能力和全球化的供應鏈布局。不過由於Aquascutum、Carven、Lanvin等品牌在被中國企業收購前都面臨著業績大幅下滑的困境,中國企業後續的品牌管理及運營需要有更穩定的發揮,否則收購很可能是門虧本的生意。七匹狼在2017年收購了Karl Lagerfeld在大中華區的業務,但收購後品牌持續虧損。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品牌虧損約2280萬元,營收還不及虧損額半數。​

不過對於已經通過收購SMCP集團嘗到甜頭的如意集團來說,繼續展開投資是其進一步豐富品牌矩陣的方法,也是集團成為「中國LVMH」計劃的一部分。​

邱亞夫在紐約時報奢侈品峰會上講話 圖片來源:FashionNetwork

今年11月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如意集團董事局主席邱亞夫透露收購計劃仍在繼續,並且傾向於選擇輕奢品牌展開投資,希望集團「有朝一日能與LVMH等歐洲奢侈品巨頭集團同場較量」。​

從數量上來看,如意集團的確已經手握不少有歷史積澱的奢侈品牌,而從各品牌的表現來看,SMCP集團被收購後2017財年利潤錄得16.8%的增長,預計2018年可進一步上升至17%。而香港利邦集團2018年中財報顯示,集團旗下三個如意集團享有授權經營的品牌在被如意接手之後收入也比同期翻了近一倍。​

如果如意集團、復星集團、之禾集團等中國企業能運作好這些被收購的品牌,令這些表現不佳的品牌業績扭轉,中國企業在全球時尚版圖的影響力還將進一步提升,如意集團在全球奢侈品百強榜單上的排名也能再向前挪一挪。​

除了中國企業,中國設計師在全球時尚業的聲音也逐漸響亮起來。​

全球最好的設計類院校大多分布在歐美,而在過去十年中,有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前往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美國紐約時裝設計學院等知名設計院校學習,並且拿到LVMH設計師大獎、H&M設計大獎、義大利Albini Group獎項等時尚獎項。​

「我能看到越來越多申請的學生都來自中國,」帕森斯設計學院時尚與設計碩士課程的負責人Shelley Fox在接受美國財經新媒體Quartz採訪時說,「中國學生已經佔了更大的比例,而且他們非常有實力。」​

王汁、許建樹、上官喆、萬一方、劉清揚、陳安琪、王逢陳、王天墨、陳序之……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設計師們紛紛登上國際時裝周的秀場,2019春夏紐約時裝周上共有33個華人時裝品牌亮相。雖然這次紐約時裝周華人設計師的扎堆算得上是一次偶然,更多設計師進入的IMG日程也屬於商業性高而門檻較低的日程,不過中國設計師在國際時尚業的存在感越來越強是不少業內人士都認可的事實。

設計師王汁 圖片來源:BoF
設計師陳安琪 圖片來源:Vogue

「十年前我去中國旅行時,看到的中國設計師還局限於用紅色和龍這些陳詞濫調的元素,但現在時尚行業內中國設計師越來越多了,他們和其他設計師一樣多元並且創新,這顯示出中國創意越來越大的影響力。」BoF時裝商業評論創始人Imran Amed對界面記者說。​

針對中國設計師的大量崛起,Quartz在一篇報導中表示,這是中國在全球扮演的角色進行轉換的信號。「儘管中國仍舊是製造業尤其是服裝製造的大國,但中國也正逐漸轉化為設計方面的領導者。」​

中國設計師群體在全球時尚行業逐漸站穩腳跟,中國時尚的新面貌也跟隨他們的作品在國際時裝周、各個知名showroom、買手店和百貨進行傳遞。可以預見的是,愈發活躍的設計師們也能讓中國時尚在國際時尚版圖中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如果說2019年是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時尚消費市場的裡程碑,那麼中國時尚行業下一個最重要的目標,也許就是讓中國設計也能在全球得到廣泛認可。

想讀到更多不一樣的時尚新聞,可以試試關注微信公眾號「穿T恤的女魔頭(ID:teedevil2018)」:

相關焦點

  • 外媒:中國預計將在明年取代美國 成為全球最大時裝市場
    中國日報網12月6日電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2月4日報導,中國有望在2019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時裝市場。這是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標誌著世界經濟力量的再平衡正在重塑相關產業。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和媒體「時裝商業」(BOF)在聯合發布的2019年時裝報告中稱:「明年將是永垂史冊的一年。幾個世紀以來,大中華區首次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時裝市場。」中國近14億人口的財富正在快速增長,由此產生了大量新的消費者,他們有很多可支配收入,可以用於體育、娛樂、衣服和鞋子等等。
  • 外媒稱中國明年取代美國成最大時尚市場:本土品牌嶄露頭角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 外媒稱,2019年,中國將達到一個裡程碑,這會證明全球經濟力量再平衡如何改變工業。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和英國時裝商業評論公司在2019年時尚業態報告中寫道:「未來一年將被載入史冊。大中華區數百年來將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時尚市場。」
  • 馬伯騫現身INNERSECT,預言中國將成為全球時尚中心
    2019INNERSECT國際潮流文化體驗展在上海拉開帷幕,展會匯集了國際品牌、潮流大咖、新銳藝術家等全球品牌和文化先鋒,吸引了眾多潮流文化的愛好者的關注,堪稱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潮流展會。由騰訊視頻出品的全球潮流文化體驗式紀錄片《我們的浪潮》也受邀參加了這個潮流盛宴,首集體驗者馬伯騫、胡天祐現身觀影會,與在場觀眾一同觀看了《我們的浪潮》第一集《來自街頭》,並分享了他們的潮流態度。
  • 星巴克CEO首次回應「將被瑞幸超越」:不太可能
    近日,星巴克CEO凱文·詹森首次在媒體公開評價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新對手瑞幸咖啡,在被問及後者在2019年底之前超越星巴克的可能性時,詹森用了一種不太堅定的用詞,「我認為這不太可能(unlikely)」 。
  • 份額佔比將達60%!中國將引領全球奢侈品市場
    投行傑富瑞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直言,中國作為最先從疫情中恢復的市場,已成為全球奢侈品行業的中堅力量,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中的份額激增,從2019年的38%至39%猛增到80%。貝恩數據則顯示,2019年中國消費者在國內和國外的奢侈品購買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的33%,這一比例到2025年將增長到46%至48%。隨著全球旅遊業的恢復,2021年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將繼續增長20%。雖然傑富瑞給出的數據與貝恩此前預測的略有不同,但二者對中國市場的發展均持樂觀態度。
  • 2019年全球武器市場,前十名中有6家美國公司和3家中國公司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美國和中國企業在2019年主導了全球武器市場,而中東一家武器製造商首次躋身25個全球最大武器製造商之列
  • 2025年中國將成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 電商平臺成為增長新引擎
    來源:封面新聞原標題:2025年中國將成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 電商平臺成為增長新引擎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中國正成為全球時尚消費的中堅力量。12月16日,貝恩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勢不可擋》顯示,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將萎縮23%,但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將逆勢上揚48%,達到3460億元。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貝恩公司資深全球合伙人布魯諾表示:「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社交場景產生了很大影響,導致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
  • 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
    目錄:一分鐘預覽本周大事 酒業趨勢 商務部發文「減塑」,紙包裝份額有望提 斯萊克:個性化定製易拉罐C2M業務具有良好發展勢頭 金鷹國際供應10萬瓶飛天茅臺 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
  • 2019年全球貿易數據:中國穩居第一,美國第二,肉類市場成亮點?
    騰訊新聞聯合金十數據發起《全球經濟2019》系列策劃,一起回顧世界各國GDP、財政收入、貿易量、貨幣體系等幾大主要經濟關注點,解讀2019年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今天是《全球經濟2019》系列之第五篇:《2019年全球貿易數據:中國穩居第一,美國第二,肉類市場成「亮點」?》
  • 今年美國將成全球最大遊戲市場
    北京時間6月19日凌晨消息,市場研究公司Newzoo今日發布2019年全球遊戲報告稱,美國將在今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市場,這將是自2015年以來的第一次,而且不僅是因為中國暫停頒發遊戲版號,同時也是因為索尼PlayStation和微軟Xbox。
  • 反超美國,德國經濟研究所:中國將成為德國最大出口國
    近日,德國經濟研究所公布了一份報告指出,在不久的未來,中國將反超美國,成為德國最大的出口國,而德國的經濟格局也將隨之改變。而事實證明,在5月份,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德國最大的出口國了。中國或將成為德國最大出口國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報告指出,中國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崛起,未來很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德國最大的出口國。該報告認為,由於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美國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疫情將改變各國在德國經濟中的佔比,而中國的地位在不斷提升。
  • 錢線情報贊(音頻)中國資本市場喜迎「30而立」今年全球最大規模...
    國內方面,今天對中國資本市場是個特殊的日子,30年前,深滬證交所相繼開業,新中國證券市場大幕徐徐拉開;30年後,證券市場正式步入而立之年。回眸30年,中國資本市場成就斐然。從下面摘錄的一些數據,我們可以管中窺豹: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101家上市公司,目前最新市值已達78萬億元,僅次於美國排名全球第二,比排名第三的日本東京交易所總市值高出71%。2019年,兩市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0.47萬億元,佔全國GDP比重首次突破50%。
  •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中國將成全球最大消費品零售市場
    @國是直通車 11月29日消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29日在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暨中國體改研究會年會上表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相比2015年增長42%以上,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
  • 2019工業機器人最新數據報告:中國仍是全球最大市場
    2019年9月18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在上海發布了《全球機器人2019(World Robotics2019)》,首度發布了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市場統計數據。同時,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也發布了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統計數據。
  • 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
    此消彼長之下,中國影市在特殊的2020年實現「彎道超車」,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票房第一。   票房:「超級檔期」超越美國   回首今年的中國電影(11.980, 0.09, 0.76%)市場,雖然最早受疫情衝擊,但也是恢復最有力的。
  • 2020年全球燕麥片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 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全球燕麥種植總體保持穩定,種植面積保持在986萬公頃以上。近年來全球燕麥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2019年增長至302億美元。北美、西歐地區為全球主要燕麥消費地區,其中北美消費量佔比近40%。美國燕麥市場規模約為106.45億美元。
  • 貝恩發布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2025年中國將成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
    央廣網上海12月16日消息(記者韓曉餘)「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將萎縮23%,但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將逆勢上揚48%,達到3460億元。」今天(16日),全球知名戰略諮詢公司貝恩在上海發布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勢不可擋》,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
  • 2021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美市場
    這位上海交大附屬第九醫院整復外科主任醫師認為,中國未來將成為醫美整形產業的樞紐,吸引世界各地的消費者。 雖然有爭議,但餘力的觀點也得到不少人贊同。2015年中國醫美市場僅以0.8%的微弱劣勢低於巴西,隨著中國醫美發展進入「快車道」後,2017年中國醫美增速超40%,總量超1000萬例,標誌著中國超過巴西,正式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醫美第二大國。
  • 中國最大的酒店集團:坐擁酒店8715家,超越希爾頓,全球排名第二
    日前,全球酒店行業權威媒體美國《HOTELS》雜誌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球酒店325排名」,這份排名的主要依據是各大酒店管理集團旗下所擁有的客房數量。在這份榜單中,美國的萬豪國際依舊位居榜首,旗下擁有6906家酒店,客房數量達到了131.7萬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酒店集團。
  • 教育類遊戲前景好 美國已超越中國成為最大購買國
    根據行業分析公司Metaari發布的《全球以遊戲為基礎教育市場報告》,美國在去年已經超越中國,成為教育類遊戲的最大購買國。該公司通過對全球122個國家超過2100個教育類遊戲開發商的分析,概述了過去一年時間內以遊戲為基礎的教育行業增長方面的亮點。有意思的是,該報告將其增長的趨勢歸於教育產業的一部分,而非遊戲業。Metaari預測,到2024年,教育類遊戲市場的收入將超過240億美元,是現在的四倍多,五年的年增長率預期為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