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8 11:01 |杭州網
資料圖片
「後山嶺的陳阿大是你表舅吧?」「嗯。」
「陳阿大他老婆的娘家,是崔家塢的,你知道吧?」「嗯。」
「我姨家有一個表妹,嫁給了陳阿大他老婆的妹妹的婆家的一個叔伯侄子。算起來,咱們還是親戚哩。」「……」
這是範冰冰和大鵬在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裡的一段臺詞。
資料圖片
這麼彎彎繞繞,他倆到底算哪門子親戚?互相應該怎麼稱呼?最近火了的「親戚計算器」似乎可以快速地回答這個問題。
1月24日,國內某知名手機廠家推出了一款「親戚計算器」。
正值春節來臨,很多人都要走親戚,這款實用的過年神器突然火了!
「親戚計算器」的界面有點像普通計算器,只是數字鍵盤改成夫、妻、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共十格。計算時,要按順序輸入你和這位親戚之間的關係。
比如,爸爸的媽媽的爸爸的哥哥的兒子的老婆,答案為堂舅祖母,而妻子的媽媽的弟弟的女兒的兒子,答案為表外甥。答案還是蠻靠譜的,就算站在初次見面的「堂舅祖母」面前,也不用求助地看向爸媽了。
有些計算出來的稱呼比較繞口,口語中我們通常會簡化它,比如「外表侄孫女婿」通常就叫「孫女婿」了,「堂姑外祖母」一般叫聲「姑婆」也算是叫對的。
還有些稱呼比較「古早」,是古時候聚族而居的大家族裡的叫法。現在的人已經不這麼叫了。比如加「姻」字的稱呼,還有加「從」字的稱呼,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到吧?
記者試用的總體感覺是,「親戚計算器」計算出來的稱呼,還是比較準確。查詢過程也比較便捷。知道了如何稱呼對方以後,還可以按下「互查」鍵,就能快速知道對方該如何稱呼你。
另外,記者試用中還發現,「親戚計算器」更合適北方講普通話的小夥伴們。南方講各種方言的人,對親戚的稱呼可能會與顯示的差異較大。
除了用神器理順親戚關係,很多網友還開心地玩了起來。
在多重身份「彎彎繞繞」的情況下,親戚稱呼的換算好像有點困難?神器是有底線的,被它歸類為關係比較遠或者比較複雜的,它就撂下不給你計算了。
十個妹妹,這就是底線。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多一個都不可以。「再玩就壞了」
你算不出「爸爸×5」,讓我叫聲「老祖宗」也就算了;算不出「兒子×6」,也讓我叫「老祖宗」合適嗎?
輸入「我的妻子的妻子」,答案很機智:「是男是女不重要,是你就好」。
再輸入「我的妹妹的妻子」,答案表現了很強的原則性:「暫時不支持同性婚姻稱呼查詢,怎麼稱呼你決定」。
神器雖然是個小程序,但情商也很高,很會假設,十分嚴謹,不放過任何一種可能性,值得表揚。
【浙江新聞+】回老家過春節 好多人都搞不清楚親戚關係
「親戚計算器」之所以會火,大概和中國人親戚關係的改變有關。從前大家族式的生活方式似乎已一去不復返。
很多年輕人在城市打拼,老家往往只是一年才能回去一兩次的遠方,一些遠房親戚似乎真的要靠「親戚計算器」才能搞清親戚關係。
小程在深圳工作,老家在衢州市開化縣田坑村石鵝畈,一個村子幾十戶人家,八成以上姓程,幾百口人都沾親帶故,「都是一個祠堂的」。小程從小聰明伶俐,但每年春節回老家走親訪友時,也難免舌頭打結。看著遠親的臉一時想不出要稱呼什麼,有時甚至得從族譜開始回憶。尤其是添了女兒之後,還得讓女兒叫人,又要多撓一會兒頭皮。
小殷在杭州工作,老家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鐵佛鎮的殷樓。整個村四五百戶人家幾乎都是姓殷的,他的輩分還特別小,村子裡見個人就是爺爺輩的,往上排還有爺爺的爺爺輩。雖然都已經出了「五服」,但稱呼不能亂,見到長輩還是得老老實實喊人。
有人認為,「親戚計算器」的「走紅」,也能讀出傳統文化回歸的意味。二舅公、三姨媽,這些稱謂的背後,體現的是傳統禮儀。儘管時代在變,但當親友佳節相逢,還是希望通過準確稱呼體現對長輩的尊重。
(原文標題:《一款過年神器:「親戚計算器」火了!》原作者 魏奮 程慧雨 編輯 林雅琪 )
148557246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