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的發展(二)--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

2021-02-07 湄潭氣象

「人算」到「天算」

數值模擬帶動天氣預報的發展 

伴隨著計算機性能發展。 

我們現今邁進了數值天氣預報時代,

得益於這一預報技術,

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7%,

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8%。

數值天氣預報是什麼?

為什麼它成了現在天氣預報的主要方法?

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吧。

數值天氣預報

根據物理學原理(大氣動力學)

建立描述天氣演變過程的大氣運動方程組,

輸入觀測資料,

運用差分,

一步一步的算出未來大氣的運動狀態,

預測未來天氣。

聽起來似乎很簡單

20世紀初,

科學界開始提出,

利用描述大氣運動的原始方程組做定量天氣預報的構思。

但方程組非常複雜,

開始打算用人去做預報,

但是發現需要好幾十天

才能夠求解一天的預報,

這樣的數值預報,

無法直接應用到業務上。

後來,科學家創造出「數值求解」法,

但是

由於未認識到大氣動力過程的多尺度性,

無法區分天氣系統演變的主因,

嘗試宣告失敗。

1950年,美國人恰尼、馮諾依曼

首次用電子計算機製作了第一張24小時天氣預報圖,

可惜這一預報圖無法直接預報描述大氣運動的其他變量,

如風場、降水場和比溼等,

在實際業務中無法開展應用,

相關試驗最終宣告停止。


此後,

國際科學界轉向對完整大氣方程的研究,

努力尋找天氣變化的主因,

以及能供電子計算機及時計算的方法。

唯有如此,才能有真正可實用的數值天氣預報。

朝著這一目標努力奔跑,

時光不負情深,

目前國際上天氣預報的有效性從早期的1天至3天,

提高到5天至7天,



且7天的預測能力達到可進入實際業務預報的程度。

因此以大氣動力學為基礎的數值天氣預報取得成功,

從此數值天氣預報方法逐步成為天氣預報的主要方法。 

總而言之,

由於觀測資料的缺乏,

分析手段的不完善,

模式性能的欠缺,

目前的天氣預報始終是概率預報,

無法100%預測未來的天氣情況,

但是預報的準確率正在逐步提升,

預報時效性也正在逐漸延長,

尤其是一周內天氣的預報,

準確率是相當可觀的。

所以目前的天氣預報對於人們出行、

重大社會活動的開展都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這只是個開始。

要知道,

天氣預報仍主要聚焦大氣圈,

預報未來幾天的天氣。

而預測未來一個季度、一年,

甚至幾年、幾十年的氣候預測,

則關係到國民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

例如:夏季洪澇、

冬季霧霾、農業規劃等,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

氣候預測日顯重要。 



相關焦點

  • 數值天氣預報(GRAPES)發展規劃
    我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從引進吸收與自主研發並重轉入了自主研發、持續發展的新格局。在國家級初步構建了包括全球和區域模式預報系統、集合預報系統及專業數值預報系統在內的較為完整的數值預報體系。
  • 數值天氣預報的起源
    為了得到更為精準的天氣預報,氣象學家們把數學物理方法引入了對天氣的分析、預測,從而誕生了數值天氣預報。人們在高性能計算機平臺上,製作數值預報,也就是用計算機預測大氣中陰晴雨雪、電閃雷鳴的萬千世界。 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所謂數值天氣預報,就是利用計算機來計算天氣,讓計算機告訴我們風雲變幻。
  • 數值天氣預報背後的故事
    在數值天氣預報的背後,有這樣一個人日復一日無聲地奉獻著,見證著重慶市數值天氣預報精度不斷提高。他就是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高性能計算應用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孫啟龍。自2012年加入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從事超級計算應用服務工作,他便和數值天氣預報結下了不解之緣。
  • 數值天氣預報:靜悄悄的革命
    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簡介納維-斯託克和質量連續方程(含地球自轉的影響),與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理想氣體定律一起,代表了一組完整的預測方程,用來描述大氣中的風、壓、密度和溫度的時空變化。這是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理論基礎。1950年,在普林斯頓最早嘗試了使用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進行天氣預報(更準確的說是事後模擬預報);1954年在斯德哥爾摩則第一次進行了實時預報,但是距離日常所需的天氣預報仍有很大差距。
  • 數值天氣預報的寂靜革命(譯文)
    摘要: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如同一次寂靜革命(譯註1),來自於多年以來科學知識和技術發展的持續積累,而且除了少數例外以外與物理的突破並無聯繫。但是,數值天氣預報是所有物理科學中影響最大的領域之一。作為一個計算問題,全球天氣預報與對人腦和宇宙早期演化的模擬水平相當,並且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主要的業務預報中心運行。
  • Nature綜述 | 數值天氣預報的革命
    過去40年裡,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使天氣預報技能不斷提高,未來3至10天的預報能力每10年大約增加1天:這篇綜述敘述了數值天氣預報(NWP)的科學基礎和過去在預測技能方面進步最大的三個領域——物理過程表示、集合預報和模型初始化。
  • 美國與歐洲數值天氣預報比較及對中國的啟示
    歐洲中期數值天氣預報中心(ECMWF)於1975年11月4日正式成立,1979年8月1日開始正式發布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細讀魯德的文章,所談到的美國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發展中存在的弱點,算不上新奇,也都是在中國常遇到的問題,只是魯德在分析時更具有針對性,將美國與歐洲的做法進行了對照分析,將問題揭示得簡明、清晰,令人信服。
  • 媒體回顧天氣預報發展歷程:從佔卜到科學(圖)
    這些理論成為現代天氣預報理論的基礎之一,不僅豐富了天氣圖的內容,而且使連續的天氣圖變成了一張反映氣團、氣旋等天氣系統變化、移動的「連續劇」,只要跟蹤觀測和分析這些多變的天氣系統,就可以進行天氣預報了。而這個氣旋發展模式不僅是中緯度天氣預報的重要理論根基,更是天氣預報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 天氣預報的前景
    、計算機用於天氣預報、氣象衛星的出現以及天氣學和動力氣象學的發展都有關係。目前國外預報中心所發布的72小時數值預報天氣形勢圖並不很可靠,尤其當形勢有突然變化時,72小時的形勢預報圖就不能用了。就長期天氣預報的水平來說,根據對美國100個站5天溫度距平預報(距平意為對平均值的偏差)、1個月溫度距平預報、1個季的溫度距平預報的檢驗,其準確率分別為75%,61%,58%。降水距平預報的準確率較低,只有59%、52%、51%。這裡規定隨機預報的準確率為50%。
  • 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發展過程及未來發展趨勢
    文章通過總結我國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發展的經驗,借鑑發達國家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主要做法,就如何滿足新時期的發展需求,如何同各種新技術、新媒體結合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設性意見。 (二)主持解說階段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天氣預報講解人(主持人)開始走上螢屏,逐步改變了新聞播報的方式,並成為在新聞聯播之後一檔獨立的節目,與之伴生的就是「氣象先生」、「氣象小姐」的誕生。節目內容還是比較簡單,基本是天氣預報和簡單的天氣形式分析。
  • 學習資源 | 數值天氣預報課程(南信大官方)
    課程概述數值天氣預報課程是氣象科學的一門專業課,主要介紹數值天氣預報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過學習,使學生系統地理解數值天氣預報的基本原理;切實地掌握製作數值天氣預報的方法;初步具備設計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的能力;為從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數值預報產品釋用、數值模擬研究等打下基礎。
  • 基於機器學習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釋用方法
    數值天氣預報(NWP)模式是當前天氣預報的核心,只要給定了大氣初始狀態和邊界條件,通過求解描述大氣運動變化規律的方程組,就可以把未來的大氣狀態精確計算出來。然而,因數值模式系統本身存在混沌行為、人們對天氣氣候系統的物理機制及外強迫認識的有限等原因,導致數值天氣預報存在不確定性和預報誤差。當前數值天氣預報的解析度和預報準確率不能完全滿足專業氣象用戶日益增加的需求。
  • 強對流天氣如何預報
    從技術角度來說,先進的數值預報模式逐步使用和都卜勒天氣雷達網逐步完善,為強對流天氣的短時預報和臨近預報提供了最佳的預報手段和預報方法。目前,我國建立了由全國中期天氣預報模式、中尺度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全球集合預報系統、熱帶氣旋路徑數值預報模式、沙塵暴數值模式等組成的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體系,發展了精細到鄉鎮的氣象預報系統和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預報系統,對於短時強降水的預報準確率已經達到了30%。  不過,龍捲風和下擊暴流等尺度更小、持續時間更短的強對流天氣,我國暫未開展業務性預報。
  • 【專家視點】未來的天氣預報是什麼樣的?
    日前,在全國氣象科普系列報告會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為北方交通大學附中等4所中學的學生介紹了大家關心的天氣預報的難點以及未來天氣預報業務發展的趨勢。  天氣預報為什麼會不準?  「首先要說明的是,在過去的25年裡,數值天氣預報能力有明顯提高。
  • 天氣預報:準確率追趕期望值
    在網上流行一個句式「我再也不相信……」,這個句式當中流行最廣泛的句子,一是「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二是「我再也不相信天氣預報了」。  對網上調侃天氣預報的段子,宋英傑了如指掌:  氣象臺有10個預報員,領導問明天下不下雨,7個舉手認為下雨,3個認為不下雨,於是得出結論「降雨概率70%」;  問:什麼時候容易下雨?
  • 基於機器學習的數值天氣預報風速訂正研究
    本文基於三種機器學習算法(LASSO回歸、隨機森林和深度學習),對數值天氣預報模式ECMW預測的華北地區近地面10m風速進行訂正。首先利用LASSO回歸算法提取對10m風速有重要影響的氣象要素特徵集,將其作為三種機器學習算法的輸入,建立相應模型對ECMWF預測的風速進行訂正。用提取後的氣象要素特徵集建模有助於減少計算量和存儲開銷,並減小模型的複雜性,從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客觀預報不準還是主觀感受差異
    這並不意味著,預報員可以在一兩天前「隨便報一下」,然後全憑災害天氣來臨前再進行更新。滾動預報的關注重點包括那些中小尺度的災害天氣,這些天氣系統「船小好調頭」,「變臉係數」高,發展趨勢難以提前準確把握。符嬌蘭因此提醒,公眾應多關注滾動預報,即不斷更新的天氣預報。
  •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未來一周,我市天氣將是……」電視機內,天氣預報主持人播報著每日天氣信息,這簡簡單單幾個數字構成的天氣預報,背後其實蘊含著預報員對每天海量氣象數據的分析。
  • 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範水勇:數值天氣預報介紹 | AI 研習社87期大...
    在本次公開課中,嘉賓將分享數值天氣預報的現狀、睿圖數值天氣預報體系的情況以及睿圖預報數據的介紹,使聽者對數值天氣預報本身以及「睿圖」預報數據有所了解。而有了數值預報產品以後,形勢預報準確率已明顯高於人工主觀預報,預報員的重點是在數值預報的基礎上,運用天氣學. 動力氣象學等有關知識和天氣實況、衛星雲圖等資料的演變情況,判斷數值預報結果是否有明顯的不合理現象——如果沒有,就會使用數值預報的結果:如果有,則做出訂正預報。
  • 氣象控第三期: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數值天氣預報引領天氣預報現代化   真正引領天氣預報技術走向現代化的是數值天氣預報的誕生。  在20世紀初,Abbe和Bjerknes提出物理定律可以用來預報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