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多名初三學霸被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錄取,在初三就獲得了保研資格。
楚天都市報3月19日訊(記者張裕 張屏 黃士峰 通訊員劉曉寧 魏紅梅 郭婧)2018年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的招生考試結果出爐。記者昨悉,湖北省水果湖第二中學、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等學校的部分初三學霸被錄取。少年班實行「預科—本科—碩士」共計八年的貫通培養模式,被錄取學生將獲得「一考免三考」(即中考、高考、研考免試)的優惠政策。這意味著,被錄取者在初三就獲得了保研資格。
水果湖二中王莉芬老師介紹,少年班有四大項考核標準,即綜合素質測試、筆試、體能測試以及面試,其中綜合素質測試用的是機考的形式,體能測試也是硬指標,這兩項只要有一項不合格,將會一票否決所有成績。
既有「現學現考」 也有體能測試
彭孜碩是水果湖二中九(3)班的學生,考試中,他印象最深的是面試,其中有項考核為辯論。他告訴記者,當時六個人分兩組進行辯論,辯題為「發掘人才是否需要考試」。彭孜碩作為反方,當正方以「西安交大少年班用考試來選拔人才」進行論述時,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少年班的選拔,不就是為了免除考試對人才的選拔嗎?」短短十分鐘的辯論,很快就結束了,但是彭孜碩意猶未盡。能進少年班當然靠的不僅是口舌之才。在「現學現考」環節,彭孜碩憑著對視頻教學內容的理解,僅一個小時就做完了試卷,留足了十五分鐘做檢查。
胡盛源是彭孜碩的同班同學,他最難忘的是一道物理題:從波與粒子兩個角度分析電子,推導出電子軌道,能量依賴於正整數。他是個天文愛好者,平時喜歡「看星星」。
九(3)班班主任遊民主老師說,這兩個學生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的家長不僅看重孩子成績,更看重讓他們全面發展。
該校九(1)班學生邵蘭天,平時物理考試就經常拿滿分,早少年班的考試中,他的數理成績也很佔優勢。「在家用一次性碗、凹透鏡和凸透鏡,我也能鼓搗出一個可以伸縮的望遠鏡。」他說,自己還買過光學實驗箱,在家做小孔成像實驗。同時,他對編程也很著迷。班主任劉曉寧介紹,邵蘭天最大的特點就是願意展示自己,歌唱跑調也會在班上積極試唱。英語發音不標準,有時還會引起全班大笑,但英語課他還是積極回答問題。
在校長吳繼德看來,邵蘭天陽光外向,「我帶他們班語文課,他是我的小助教。我上課時用的一體機,每次都是他幫我調試好的。」他說,這3名學生並非是智力超群,但比較「聰慧」,他們都有一些共同點:敢於想像、創新,學習態度和習慣好,樂於參加演講、主題班會等學校活動。「他們還經常分享學習方法,有很強的團隊合作意識。」
吳繼德表示,少年班的考試更看重學生的想法和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面試設置的一些考題也是要「透過知識看能力」,靠題海戰上不了少年班。
(水果湖二中3名被西安交大少年班錄取的學生)
愛做實驗不愛刷題 自願去外地求學
華科大附中初三(八)班學生肖索源未滿15歲,卻特別有主見,考西安交大少年班這事,就是他自己選的。
「去那邊以後,預科一年就能上完高中課程,主要是因為沒有高考壓力,已經學會的知識不用大量刷題,學習效率可以提升很多。這正對我的胃口。」肖索源告訴記者,他最不喜歡刷題。現在很多題目的難度就體現在裡面挖了「坑」,為了避「坑」,就得刷各種題型來熟悉出題人的手法,他覺得這是無謂的浪費時間。「所以我雖然在年級排名靠前,但很難保持在頂尖水平。」
肖索源節省下來的時間,都奉獻給了理化實驗。有個在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當老師的爸爸,他從小就出入大學實驗室,圍觀哥哥姐姐們做實驗、備賽。在華科大附小讀小學時,他學的最好的科目是科學,還曾多次在全國的航模比賽中獲獎;在家裡,他有物理實驗箱、化學實驗箱、電子類和機器人類的實驗器材,經常自己琢磨實驗主題和操作手法,媽媽給他錄的實驗視頻有一大堆。「他在理化上知識廣博,有些他問我的問題我也不能解答,我就幫他查資料。」肖索源的班主任、物理老師楊莉說,她鼓勵肖索源這樣的孩子「不走尋常路」。
肖索源的這些優勢,在參加少年班考試時幫了不少忙——複試時,數學、物理都是現學現考,看一段40分鐘的視頻就答題,他完成得比較輕鬆。
至於未來做什麼,少年還沒有想好。「他小時候想當飛行員,可惜現在眼睛不達標。平時他最愛看的是航天新聞,馬斯克他也很關注。」肖索源媽媽華慧說,她和肖爸爸一點也不擔心孩子孤身去外地求學,「他性格很好,什麼家務也會幹,離開我們,正是他學習安排時間、鍛鍊生活能力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