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臺行政機構終於推出醞釀了三個月之久的所謂紓困振興「三倍券」,蘇貞昌非常得意於「一千換三千」的設計,強調民眾先花錢一千元買三千元券,「讓錢變大」,就能刺激消費。不過蘇貞昌這套「變大術」的把戲立馬被外界形容為用民眾的血汗錢拉抬振興券績效,頗有江湖郎中賣藥的「氣口」。
臺灣《聯合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說起來,紓困、刺激經濟本是好事,但一件好事在島內也能辦到許多人不開心,這真的要大大佩服民進黨當局的本事了!臺灣民眾為何會對此不開心,首先,這個「三倍券」,民眾還得先掏錢包,領取方案複雜,用途又多所限制。如今,島內在疫情之下,失業、無薪假及減薪當道,當局真是不知民間疾苦。
【國民黨青年團前總團長呂謦煒:臺灣民眾都還沒有被振興到 卻先肥了公庫】
國民黨青年團前總團長呂謦煒也投書臺灣媒體質疑,民眾買實體振興券要花的這一千元,這並不是消費給商家,而是付費給當局,等於當局自己先收了滿手的現金,才發給民眾限期使用的三千元振興券。難道當局真的如此缺現金,連發消費券的錢都要跟人民伸手要嗎?民眾都還沒有被振興到,卻先肥了公庫。
【臺灣輿論:「三倍券」7月15日才能使用 一些商家恐已倒閉】
第二,這個「三倍券」,居然還要再拖一個半月才發,直到7月15日才能登場使用。民進黨當局竟宣稱,除了要規劃,也是要讓民眾累積期待感。島內輿論對此諷刺稱,振興券也搞「飢餓營銷」,為誘發百姓「報復性消費」,先逼使商家勒緊肚皮撐過倒閉,真是吃人不吐骨頭。等到7月15日,許多商家、攤商早已撐不下去,7月中恐怕再倒一片,一些商家期待三倍券帶來振興續命恐怕也是沒機會了。
【臺灣資深媒體人彭蕙仙:等到的竟是振興「三杯雞」】
對於發放紓困振興「三倍券」,國民黨、臺灣民眾黨等都提出不如直接發放現金的方式,既省去印製費用,直接補貼急需者,也可避免「假買賣、真收購」票券圖利,不過民進黨當局卻把民眾當賊,擔心民眾拿了錢存起來不消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執意要玩出花樣,硬是搞出不倫不類的三倍券,被臺北市長柯文哲批評是「脫褲子放屁」!。對此,臺灣資深媒體人彭蕙仙也發文痛批,等來等去,等到的竟然是振興三杯雞,複雜難用、時間延宕、金額又低,民進黨當局簡直就是把民眾當三杯雞來料理,麻、油、鹹,搞得大家暈頭轉向,唯獨只有蘇貞昌在臺上自吹自擂,真叫臺灣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