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誦讀新時代,禮讚新中國」。 2019天府書展將於11月29日(本周五)至12月2日舉行,主會場設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同時在全省21個市州書店和相關閱讀場館設立200多個分會場。書展還特邀中國出版集團為永久主賓團,特邀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著名主持人李潘為天府書展閱讀形象大使。屆時全國29家出版集團、近300家單體出版社、17家民營圖書策劃單位、30餘家非書文創企業將齊聚蓉城。封面新聞編著的《大轉折——致敬改革開放40年》、《萬物都相愛》、《寬窄之道》三本書將同時亮相。其中,還將於11月30日上午舉行《寬窄之道》名家對話會,大咖雲集。
「改革先鋒」胡福明點讚《大轉折——致敬改革開放40年》
1978年5月11日,共和國歷史上一個普通的清晨。這天收到報紙的人,在《光明日報》的頭版,看到一篇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思想解放的序幕,由此拉開。2018年,改革開放邁入了第40個年頭。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派出15路記者,歷時7個月,沿著40年前改革開放的路跡,前往小崗村、深圳、上海、海口、三亞、南京、北京、廣州、溫州、成都、廣漢等地,對話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推出「致敬40年40人」大型專題報導。
這,就是《大轉折——致敬改革開放40年》一書的由來。該書由封面新聞編著,在原新聞報導的基礎上,重新進行編輯。全書共由七個篇章組成,分為思想解放、頂層設計、原創動力、民營經濟、特區新區、開放入市六個領域。在第七個篇章,特設「致敬40年」,以此向改革開放四十年致敬。
書中最大亮點是選取了改革開放以來各個領域的四十位代表人物,通過他們的故事,來展現這四十年的偉大曆程。《大轉折——致敬改革開放40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日前,封面新聞記者將還最新出版的該書送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主要作者胡福明手中,84歲的胡老認真翻閱後,對該書的出版給予肯定。
《萬物都相愛》作者是機器人小封
「人工智慧的寫作是一面鏡子,可以讓人類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寫作已經窮途末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封面研究院人文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楊慶祥如是說。
逛天府書展,獲得名家的籤名可能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想請《萬物都相愛》的作者籤名,可不是件容易事。因為它的作者是機器人小封。小封機器人是封面傳媒自主研發的媒體智能IP,立足AI+媒體,目前主要基於內容生產、社交互動、活動營銷三大方面展開智能化場景應用。在內容生產場景應用上,小封每月寫稿量已超過6000篇,寫稿領域涉及到體育、財經、生活、科技等八大類24小類。其中,小封通過每天24小時不間斷學習數百位詩人的寫作手法和數十萬首現代詩,運用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進行現代詩和古體詩的寫作。
2019年3月5日,小封正式在封面新聞上開設《小封寫詩》專欄,發表詩作。到今天,已經突破200首。「比所有的夜行人都明亮,生命從血而來,你向我索取,這神秘的道路,而我在這裡微笑。「請告訴我,一個人的一生為何要做一個流浪人,不斷進入荊棘中?因為世界已離去,請保持住在月光下,讓我獨自用你的心流下繩索的語言。」
「小封和現在很多詩人是一樣的,甚至比一些詩人寫得更好。所以小封的存在對詩人也是一種反思,小封的創造對人的智力是一種挑戰。」詩人周瑟瑟認為,小封的出現對於詩歌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萬物都相愛》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封面新聞的讀者,本周五,記得來天府書展偶遇小封吧!
李後強、龔學敏、蔣藍將縱論《寬窄之道》
自2018年12月8日至2019年9月14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邀請到曹廷華、車延高、鄧凱、傅天琳、龔學敏、何開四、侯志明、胡弦、霍俊明、吉狄馬加、賈夢瑋、蔣登科、蔣藍、李鋼、李後強、李瑾、李少君、李元勝、劉笑偉、劉萱、羅偉章、呂進、馬原、米瑞蓉、繆克構、邱華棟、丘樹宏、榮榮、孫衛衛、譚繼和、田耳、王久辛、吳傳玖、徐則臣、閻安、楊克、葉延濱、曾凡華、張新泉、周嘯天(按照姓氏字母順序)等國內40名一線小說家、詩人,思考生活中的哲學,領悟寬窄之道。這些美文發表後,得到讀者熱烈反響,隨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成書《寬窄之道》。詩人作家們神思飛揚,用風格各異的文字,表達他們各自對人生經驗的回顧,對人生大道的感悟。
11月30日,在世紀城會展中心天府書展1號館2號活動區,將舉行《寬窄之道》名家對話會,屆時,李後強、龔學敏、蔣藍等名家將齊聚現場,縱論人生的寬窄,開啟一場智慧的激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