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創投日報請查收。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
企業服務
融資披露:
超融合廠商「SmartX」完成2億元B+輪和C輪融資,繼續拓展中高端企業雲市場36氪獲悉,中國超融合廠商「SmartX」已相繼完成B+輪和C輪融資,兩輪融資規模達到2億元人民幣,其中B+輪融資由祥峰投資領投,老股東經緯中國加碼;C輪融資由天創資本和華業天成資本領投,老股東方廣資本繼續增投,並由義柏資本擔任財務顧問。資金將主要用於企業雲新一代分布式計算和存儲引擎打造,以及容器、邊緣計算等創新應用場景拓展。
SmartX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聚焦於超融合架構的新一代IT基礎設施產品與解決方案提供商。以自主研發的分布式塊存儲為核心,配合豐富的產品組件與生態解決方案,公司可以為企業雲提供可靠、高性能、簡單、彈性敏捷的存儲和計算資源池,並且支持純軟體和一體機的融合部署模式……(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出海東南亞智能客服市場,「賽舵智能」已獲真格基金種子輪融資自2015年起,東南亞地區成為中國新經濟公司出海的首選。《2019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中提到2019年上半年東南亞網際網路企業共融資76億美元,同比增長7%,2019年金融科技行業在東南亞市場融資總額達到12.48億美元,也湧現出Akulaku等一批有中國背景的金融科技獨角獸公司。
36氪近期接觸到一家獨闢蹊徑的東南亞出海企業 - 賽舵智能。賽舵智能致力於為當地金融科技企業及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本地化的催收、質檢等AI智能客服產品及服務,解決客戶在客服方面的痛點……(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提升輸入法隱私性,瑞士科技公司「Typewise」完成種子輪融資據TechCrunch報導,瑞士創業公司「Typewise」 獲得1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資方包括瑞士政府和數個天使投資機構。「Typewise」與政府基金達成一致,前者必須僱傭蘇黎世理工的機器學習研究員負責AI技術研發,才能拿到這筆政府投資……(查看更多請點這裡)項目報導:
讓AI成為建築設計的輔助工具,「小庫科技」發布智能新品36氪獲悉,AI建築設計公司「小庫科技」近期升級了其AI設計引擎,並面向設計師群體發布智能裝備等新品。其產品理念從完全依賴AI生成方案,變成讓人可參與到設計的任意階段,從而讓設計過程更「可控」。
「小庫科技」由建築師與計算機工程師團隊成立於2016年,主要面向建築設計與房地產行業提供智能化設計工具及服務,36氪曾經進行過報導……(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醫療
融資披露:
血管介入產品進口替代潛力巨大,「博邁醫療」獲數億元C輪融資36氪獲悉,國內血管介入高值耗材企業廣東博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邁醫療)已獲得數億元C輪融資,高瓴創投領投,凱輝基金和服貿基金跟投,老股東北極光創投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資金將用於進一步推進公司產品研發及市場推廣和擴大再生產。
博邁醫療於2012年3月成立, 是一家專業從事血管介入類醫療器械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跨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總部設立在中國廣東東莞松山湖,目前公司已在全球上市的產品線覆蓋了心血管介入類,外周血管介入類和全套介入配件類的醫療器械產品家族……(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供應鏈
融資披露:
看好窗簾的產業鏈生意,「簾盟」獲險峰長青千萬元Pre-A輪融資36氪獲悉,泛家居用品一站式供應鏈平臺「簾盟」已於近期完成千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險峰長青。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家居渠道拓展、加速雲工廠落地以及人才引進。此前,「簾盟」曾獲得來自澤厚資本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
「簾盟」成立於2016年4月,是一家以布藝窗簾為核心的泛家居用品供應鏈平臺。創始人趙謙在窗飾行業有20年經驗,是全球最大的窗飾公司HunterDouglas集團中國區窗飾業務的創始團隊之一,35歲即成為HunterDouglas中國區負責人……(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新工業
融資披露:
推出智能焊接機器人,「大熊星座」已獲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36氪近期接觸到的智能焊接機器人供應商大熊星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熊星座」)推出的智能焊接機器人產品,其焊接工藝可以達到具有10餘年焊接經驗的焊接工人的水平,可為製造業企業解決焊接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據悉,大熊星座已獲知卓資本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大熊星座智能焊接機器人產品中硬體方面包含機器人本體、傳感器,軟體方面則包括視覺識別系統、焊接工藝資料庫和焊接工藝決策系統。該產品具有自主編程無需人工示教、對工件容錯率高,廣泛適用各類材料、焊接效率高且質量好、適合小批量多樣化工件生產的特點……(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慧能泰」完成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 PD快充協議晶片出貨量達千萬36氪獲悉,電源控制晶片供應商「慧能泰」近期完成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融資由廈門半導體、獵鷹投資聯合投資,老股東正軒投資以及深圳高新投加注。資金將主要用於新產品的加速布局及市場推廣。
慧能泰成立於2015年底,總部位於深圳南山,並在上海張江和浙江杭州設有研發中心。目前,公司已經發布產品12個,客戶端項目逾300個,主要產品包括USB PD快充協議晶片、E-Marker晶片、USB負載開關以及其他電源管理晶片。其中,USB PD協議晶片和E-Marker所有晶片均通過了USB PD3.0認證,出貨數千萬顆,使用客戶包括聯想、三星、華碩、努比亞、貝爾金、安克、澤寶、傲基、Verizon、沃爾瑪等……(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消費
融資披露:
「ffit8」完成首輪數千萬元融資,蛋白棒開始走向大眾市場36氪獲悉,國內新銳代餐品牌ffit8近日完成數千萬元首輪融資,本輪由復星銳正資本領投,個人投資人李靜、戴軍跟投。
36氪曾多次報導過ffit8,成立於2019年,ffit8 從蛋白棒和瓶裝代餐奶昔切入代餐市場。創立以來,ffit8完成過多項亮眼的成績:今年3月,ffit8成為小米有品首款代餐眾籌產品,並在14天眾籌期間完成破千萬的銷售業績;今年618期間,ffit8的全渠道銷售額同樣超過了千萬;登陸羅永浩直播間,創下首場4.5萬盒的銷售表現……(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食品飲料融資不斷,有機飲品公司「Vive Organic」獲 1300 萬美元 B 輪融資據外媒 FinSMEs 報導,近日,有機飲品生產商「Vive Organic」獲得了 1300 萬美元 B 輪融資。此輪融資由 Monogram Capital 領投,Cambridge SPG 和 Powerplant Ventures 參投。
2015 年,總部位於加州威尼斯的「Vive Organic」,由銷售副總裁 JR Simich、營運長 Kyle Withycombe 和執行長 Wyatt Taubman 共同成立。它是一家功能性飲料品牌,為客戶提供了保健性的飲品,重點在於增強人們免疫系統的能力……(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為戶外運動愛好者提供裝備租賃服務,「Arrive Outdoors」獲 475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據外媒報導,美國 Arrive Outdoors 完成475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由 Freestyle Capital 領投,Science Inc.、Corigin Ventures、Narrative Fund、AVG Basecamp Fund、James Reinhart 和John Voris 參投。該輪融資獲得的資金,公司將用於擴展其團隊……(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成為漢堡王植物基產品的供應商,「Not Company」完成 8500 萬美元融資據外媒報導,智利 Not Company 完成8500萬美元融資,由 L Catterton Partners 和 Future Positive 投資,使其估值達2.5億美元。公司此前的投資者包括 Bezos Expeditions、The Craftory、IndieBio 和 SOS Ventures。
Not Company 是一家植物基食品公司,成立於智利聖地牙哥,由 Karim Pichara、Matias Muchnick 和 Pablo Zamora 聯合創立,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植物基肉類食品……(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打造智能化兩輪電動車,印度公司「Ather Energy」獲 1121 萬美元融資據外媒 VCCircle 報導,近日,兩輪電動車製造商「Ather Energy」獲得了 1121 萬美元融資。去年,該公司曾獲得了由 Flipkart 聯合創始人 Sachin Bansal 領投的 5100 萬美元 C 輪融資,此輪融資是 C 輪融資的補充。
此次的投資者是印度最大的兩輪車生產商 Hero MotoCorp,據了解,新的投資將把 Hero MotoCorp 在「Ather Energy」的股份從 34.58% 增加到了 38.57%。2016 年,Hero MotoCorp 曾首次投資了該公司的 B 輪融資,並擁有了它 26-30% 的股份……(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教育
項目融資:
提供多語言公考培訓,印度「Entri」完成Pre-A輪融資
據TechCrunch報導,「Entri」完成310萬美元Pre-A輪融資,Good Capital領投。「Entri」2017年創立於印度西南海岸城市科欽,這家教育公司提供針對公職招聘考試的課程輔導,管理層計劃將此次融資資金用於用戶拓展和課程研發……(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創投觀察
兩天100億,VC/PE的退出狂歡,才剛剛開始7月22日,科創板開市滿一周年。從7月23日開始,減持潮如約而至。
僅在7月23日晚間,就有中微公司、西部超導、瀚川智能、沃爾德等9家公司發布股東減持預告。
7月24日後浪又至,航天宏圖、天宜上佳兩家公司公告股東減持。科創板首批上市公司一共有25家。至此,首批公司中半數已經公告股東減持。
在浩浩蕩蕩的減持潮中,創投基金成為減持主力。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創投基金的滲透率非常高,其中部分創投基金,投資周期已經超過十年。這些基金經過長期陪跑之後,終於迎來了收穫季……(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
創投日報持續更新36氪接觸的最新早期項目,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