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 | 曉財老師
來源 | 曉財研習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貨幣政策持續寬鬆的大背景下,現在餘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已經降到了2.423%,啥概念呢,就是按照這個年化收益率,你如果轉入1萬塊錢到餘額寶帳戶,30天後的收益預計只有19.43元。這麼低的收益,怪不得越來越多人坐不住,紛紛拋開餘額寶,要「另謀高就」。
這不,很多朋友就把關注力投到了微信和支付寶裡的其他理財產品身上,比如微信理財通和支付寶裡,收益比餘額寶高的活期產品、定期產品比比皆是,讓人看得是眼花繚亂,選擇一多了,一下子就不知道怎麼選了,但大部分朋友因為自己看不懂這些產品,一直猶豫,要不要購買。
今天,曉財帶著大家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微信和支付寶推薦的理財產品能買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首先,在微信和支付寶上選擇理財產品,怎麼才能選的對,選的好呢?曉財教你從兩個方面來看:
1. 這個產品到底是什麼公司發行的?
2. 這個產品,到底是什麼?
先說第一個問題,產品到底是什麼公司發行的?這個問題很重要。
農夫山泉有句特別出名的廣告詞: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同樣,微信和支付寶同樣也不「生產」理財產品,它們並不是產品發行方,微信和支付寶上的理財產品都是從各個金融機構代銷來的。
比如,餘額寶本質上是天弘基金髮行的貨幣市場基金,而支付寶由於用戶基數非常大,使用的人也很多,所以支付寶就作為天弘基金的一個代銷渠道了。
這一點很關鍵,為什麼?
因為曉財發現,很多不熟悉理財的朋友,之所以願意在微信和支付寶平臺上選擇理財產品,原因竟然只有一個,就因為這款產品是微信和支付寶推薦的,所以就覺得產品靠譜,這個觀點是錯的。畢竟,這些理財產品只是它們代銷的而已。
那麼,我們從哪裡能看出產品是哪個公司發行的呢?咱們先挑一個不那麼出名的產品舉個例子,分析一下。(本文提及的產品,僅為分析示例,不代表投資建議)
曉財就拿這款產品來舉例子吧,從產品名稱上你大概能猜的出來,這是一款「債券基金」,發行方是: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講到這裡,順便解答之前一位同學的疑惑:為什麼,我遇到的一些公募基金不是基金公司發行的,而是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發行的?基金產品,一般不都是基金公司發行嗎?
其實,2013年,證監會就發布過一個管理規定:
允許證券公司、保險資管公司等金融機構,申請開展基金業務,經過批准的可以發行公募基金。
所以只要經過證監會的同意批准,保險資管公司,也是可以發行公募基金的。
回到這款產品來看,這款產品的發行方是合法合規的,這是可以確定的。
別小看這一點。如果你覺得大企業、大銀行買理財 = 靠譜,就有可能踩坑。
接著往下看,這個看起來4.43%,還很靈活的產品,看著很厲害。
但是,你要是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債券基金的「靈活申贖」,和餘額寶這樣的活期產品,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通常來講,要說一款理財產品值不值得買,你得仔細看產品的優點、缺點。這就好比,你去淘寶、京東買東西,好評、差評都得看看一個意思。
介紹一個分析理財產品好壞的萬能模型——投資品的「不可能三角」。
* 說簡單點就是,任何一款理財產品,不可能收益又高、風險又低,還靈活便捷,隨存隨取。
— 1 —
如何看收益性?
雖然這款產品在產品宣傳上,標著近一年收益是4.43%,但你要注意了。
下邊還跟著一句話呢。
「淨值型產品,本金與收益隨實際投資運作浮動,短期可能有波動,長期持有有望獲得穩健回報。」
啥意思呢?曉財給你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這款產品是一款「淨值型產品」,每天的收益不固定。
備註:所謂淨值型產品,就是沒有固定的預期收益率,產品收益每天都在波動,漲跌也隨著淨值變化而變化,淨值型產品和基金比較相似,不過波動要平穩一些。
產品宣傳中的近一年收益4.43%,只能表示之前一年的預期收益有4.43%。但是,過去的投資表現可不代表未來哦。
我們點開產品詳情,仔細看看你就發現問題了,這款產品近1年的收益在4.43%左右,但是近1個月卻只有0.40%。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在一個月前買了這款產品,一個月過去了,你的收益還比不上餘額寶呢。
這一類淨值型產品的特點,就是不是每天給你穩穩的發收益,而是有漲跌波動,有時候高有時候低,收益不確定。
投資這一類的理財產品,你只有投資時間拉長,產品收益才會相對穩定。所以對於這一類淨值型產品,並不適合那種追求靈活性,想著能夠隨存隨取的用戶。這一類產品,如果要想投資,一定是有閒錢,並且能夠持有半年以上的人。
— 2 —
如何看風險性?
看一款產品的風險性,核心思路是一定要了解你的錢去哪了?對方拿著你的錢到底投資到了哪些方向或者哪些資產上?
之前,曉財經常會提到一個詞,叫做「投資四原色」,我們就用投資四原色來分析下這款產品的風險性。
曉財在基金檔案中,找到了這款產品的基金投資資產配置圖——
從圖表中可以看到,這款產品的發行方拿著你的錢,投資的產品大多是債券,比例佔到了97.55%,總體來說風險低於股票、高於現金類(比如銀行活期、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等)投資;不過收益是有波動的。
— 3 —
如何看流動性?
所謂流動性,就是你需要這筆錢的時候,能不能馬上取出來?如果可以馬上取出來,能不能馬上就到帳?
從這款產品的贖回情況來看,這款產品是可以馬上取出來的,但是卻不能馬上到帳,為什麼呢?
另外,按照這款產品的取出規則來看,T+2日到帳。
什麼意思呢?
還有贖回費用,要是這款產品你買的時間沒超過6天(含6天),一旦申請把錢取出來,那麼贖回費高達1.5%。
所以,這個看起來很靈活的投資,其實適合先存一陣、至少1~2個月用不上的錢,不能當純活期用。
雖然今天只說了一個產品,但對於其他平臺、不同類型的投資,理財產品的買前思路和邏輯是一樣的。
1、想買理財產品,不能只看大平臺;
2、掏錢之前,先查發行方,是否合法合規,真實存在;
3、再看收益、風險、期限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所以,在各大知名平臺、金融機構買的理財,到底是什麼類型的產品,你知道怎麼選了嗎?
-和你嘮嘮嗑-
你在選擇理財時,最看中什麼?
歡迎下方留言給我
【曉財簡介】
曉財老師,曉財研習社主筆人,國內知名理財專家,特許金融分析師、註冊會計師、國家高級理財規劃師。本科、研究生分別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曾任國內某頂尖金融教育集團CEO,上市公司高管。擁有十二年家庭財富管理與理財諮詢的豐富經驗,家庭理財問診次數超過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