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記憶力不好,學習總是記不住,遇到這樣的問題,大多數家長都會覺得頭疼。因為記憶力這個東西比較抽象,無法具體地教導孩子。
想要孩子學習記得牢,及時複習很重要!
周女士是家長群裡的&34;,她的女兒成績很好,幾乎每次考試都是班級裡的第一名。因此,群裡的家長經常向她請教方法。比如怎麼提升孩子的記憶力,怎麼幫助孩子記住知識點,是不是要給孩子報了補習班求推薦等等。
面對其他的家長的詢問,周女士也不吝分享自己的經驗:&34;
這個方法的好處在於,孩子每天都會複習一遍上課的內容,而且為了能給媽媽講好&34;,周女士的女兒每上完一節課,都會將內容記下來,無形之中又複習了一遍。慢慢地,女兒對上課的內容記憶就變得更深,知識點記得更牢固。
其實,周女士對女兒的教育,本質上就是讓她及時地複習學過的知識,慢慢地孩子的記憶就加深了。但是這樣的小事,許多家長都沒重視,覺得考試前好好複習就行了,實則不然。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雖然能記住,但忘得也快,這是一個記憶的規律。
&34;:遺忘是先快後慢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34;。艾賓浩斯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心理學去詮釋記憶規律的人。對記憶的保持規律作了重要研究,並繪製出著名的&34;,這就是後來著名的&34;。
根據艾賓浩斯繪製的&34;曲線圖,我們可以看到人完成記憶,間隔20分鐘後,記憶者的記得百分比和遺忘百分比分別是58%和42%,也就是說當我們完成記憶後,如果沒有複習,那麼間隔20分鐘我們將會遺忘近一半的內容。
由曲線圖再總結一下,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遺忘速度最快的間隔時間是20分鐘、1小時、24小時,分別遺忘了42%、56%、66%;而2—31天遺忘比例穩定在72%—79%之間;可以看出,我們記憶的遺忘速度是先快後慢的。
因此,如果孩子平時沒有及時複習,而是臨近考試才匆匆忙忙地抱佛腳,那麼他們記下來的內容,第二天就忘記一大半,複習效率很低。而且,由&34;我們也不難得出,複習的最佳時間是完成記憶後的1—24小時。
一般情況下,這些因素會影響到人的記憶:
①主要和次要
重要的事情我們總能記得很清楚,這就是主要和次要在影響記憶。學習也差不多,一個知識點的主要內容我們能記得,但其他次要的分支細節就記得很模糊。因此,學習的時候可以列好大綱,分清主次。
②身體情況
有的時候,人的身體情況也會影響記憶力。比如前一天熬夜了,第二天起來後大腦很昏沉,這個時候記憶的效果就不佳。或者是很疲勞的時候,腦機能下降,記憶效率低下。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身體情況。
③記憶完成的先後順序
我們都知道,背太多東西,容易記得住新的忘記舊的,或老想起舊的記不住新的。這個就是常說的&34;和&34;。因此,對要記憶的知識點,要做到分段記憶,不要一次性記太多,不然會影響到記憶效率。
綜上所述,父母如果想要讓孩子牢牢記住學過的知識,那麼就要利用好&34;,助娃加深記憶:
①把握記憶黃金時間段
根據&34;,睡前醒後是記憶的黃金時間段。先了解前面提到的概念:前攝抑制和後攝抑制。簡單來說,前攝抑制就是記憶時,先攝入大腦的信息會對後來的信息產生幹擾;後攝抑制就是,後面接受的新的信息對前面記憶的信息產生幹擾。
而睡前和醒後則是兩個記憶的黃金時間段。因為睡前基本不會再有新的信息攝入,不會受後攝抑制的影響,可以對白天學習過的內容進行梳理和複習,更容易恢復、加深記憶;而醒後,也基本不會有新的信息攝入,沒有前攝抑制的影響,看新內容或再複習一遍,都會記憶猶新。
②複習形式多樣化
此外,父母可以嘗試讓孩子運用多樣化的複習形式,不要光靠看或者是閱讀,這樣屬於死記硬背,效率不高。複習的形式可以有閱讀、背誦、和父母進行問答、嘗試回憶等等,多種形式結合,往往能讓記憶更牢固。
比如嘗試回憶和問答。1.嘗試回憶:就是在腦海裡把自己學過的知識,攝入的信息再回憶一遍,也稱之為&34;。而據心理學研究,嘗試回憶比反覆記憶效果好;2.進行問答:放學回家,孩子可以嘗試和父母進行問答,比如某個成語的意思、詩人的作品等等。
③通過操作加深記憶
而一些具有實際操作條件的知識點,父母可以讓孩子通過操作加深記憶。比如學習物理要記住電子電路的原理時,孩子可以親手繪製電路圖,了解其中的規律和特點,加深自己的記憶。
④及時、全面地複習
完成記憶後的遺忘速度很快,所以家長要教導孩子及時、全面地複習。比如孩子上完課以後,趁著課間10分鐘再把老師講的內容回顧一遍,安排第一輪複習。然後看自己的情況,有時間就對今天學習的內容再進行回顧。
總結
雖然有的孩子記憶力天生就比較強,但是記憶是可以通過反覆訓練加強的。父母平時要有意識地提醒孩子去回憶自己學過的知識,做到一天一次小複習、一周一次大複習,助娃加深記憶。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的記憶力怎麼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