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區團購火了,阿里、美團、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紛紛發力,意圖深度浸入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面對這種現象,很多人看透了資本背後的真實目的,比如有位叫「九派中南」的網友就說:」名義是服務大眾,實際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錢滾錢、利生利!「最後達成壟斷地位,形成資本財閥。
也有的網友說他們只是」打著高科技企業的旗號,沒有一個真正研究技術、開發高科技的企業,倒是忙著跟小商販搶生意。「
相反的,也有人表示阿里巴巴馬雲讓生活更便利,大有沒有馬雲就沒有當前的便利的意味。
誠然,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便利,離不開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的貢獻,但更多的是來源於國家對基礎領域的夯實。比如出行,滴滴打車確實能讓一些人出行更方便,但是滴滴的車最終還是需要跑在國家基建道路上,況且,地鐵、高鐵、飛機等出行方式才是最大的方便出行的貢獻。類似這種服務型企業,很多時候其實只是對我們的生活便利起個錦上添花的作用。
況且,沒有馬雲,也會有牛雲,沒有阿里巴巴,也會有哦外馬馬,並不是馬雲讓我們生活更便利,而是我們有生活更便利的需求,他馬雲正好長在了我們的需求點上,是人類或者社會發展中產生的需求成就了馬雲,並不是馬雲成就了我們的便利。
事實上,電商也不是馬雲發明的。這也是接下來要向大家介紹的,中國電商VS美國電商,以及世界電商的基本情況。
文章較長,但是誠邀您看完,也許您會想到就業或者創業的靈感!
美國是電商發展最早的國家,最著名的電商平臺有兩家,分別是ebay和Amazon。
一、eBay平臺:
ebay於1995年9月4日由Pierre Omidyar以Auctionweb的名稱創立於加利福尼亞州聖荷塞,這比1999年的阿里巴巴與2003年的淘寶,早了好幾年的時間。ebay的主要市場為歐洲和北美。
ebay是中國跨境零售電商人的業務起始平臺,比如現在深圳跨境領頭電商企業有棵樹、通拓等,都是從ebay開啟了業務之路。
淘寶其實模仿的是ebay的業務模式,也是物美價廉,甚至面臨的各方面的問題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好在淘寶出了天貓,相當於升級了,但是ebay似乎沒有能有更多創新,眼巴巴的看著競爭平臺,Amazon亞馬遜一步步的蠶食市場份額。
二、Amazon亞馬遜平臺:
Amazon,中文稱亞馬遜;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網絡電子商務公司,位於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是網絡上最早開始經營電子商務的公司之一,亞馬遜成立於1995年,一開始只經營網絡的書籍銷售業務,現在已經擴展到方方面面。
亞馬遜也是當下跨境電商企業的必爭之地,是當前最熱火的平臺。我的印象中是14年開始,中國專家在亞馬遜就進入了高速崛起期,來看一則老數據:
亞馬遜自2012年開始招募中國賣家入駐,此後中國賣家開始不斷擴張勢力。僅2015年一年,亞馬遜中國賣家的總銷售額比上一年增長了兩倍,僅美國站,中國賣家的銷售額就增長了10倍。據外媒報導,截止2017年11月30日,今年有1001210名新賣家,入駐亞馬遜全球12個站點,近三分之一是來自中國。根據亞馬遜歐洲平臺所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賣家在亞馬遜平臺上的份額約為25%。
也許也是因為吸引了大體量的中國賣家的進入,亞馬遜電商方面的收入不斷突破新高,從而不斷榮耀加身。當然,亞馬遜相比阿里巴巴,更稱得上是科技企業,亞馬遜美國線上零售業務達到40%~50%,而阿里據說曾高達80%。
被大陸賣家稱為」姐夫「的亞馬遜CEO,Jeff Bezos. 連續幾年成為世界首富。
亞馬遜是一家特別注重買家體驗、注重會員服務的企業,亞馬遜在處理買賣糾紛時,也更偏向於買家。亞馬遜有自己的倉儲配送體系FBA,簡單的說是賣家的貨送在亞馬遜的倉庫,倉庫負責配送,有的24小時放達,有的隔日達,有的可能五個工作日,高峰期間也許會延遲。國內部分人認為國外網絡購物不方便不發達,這些事實明確告訴你,這些都是誤解。
亞馬遜的擴張還在繼續,從之前的美國本土,擴張到了北美、歐洲、日本、澳大利亞、中東、印度等,想做亞馬遜跨境電商工作的、或者通過亞馬遜平臺創業的,仍然存在空間。國內的京東早期其實是模仿的亞馬遜的模式。
再來看中國電商:中國有不少電商平臺,比如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等等,但是本文只分析跨境電商平臺。
三、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云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杭州市創立的公司。
阿里巴巴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划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絡等。
2003年5月10日,淘寶網成立,由阿里巴巴集團投資創辦。
全球速賣通是阿里巴巴面向國際市場的在線交易平臺,成立於2010年,客戶買家範圍已經遍及22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服裝服飾、3C、家居、飾品等等共30個一級行業類目。
速賣通在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佔據重大的銷售比重,但在歐美日等老牌強國,是要遠遜於亞馬遜的,亞馬遜能提供更便捷的物流服務,一般平均3-5天就會送達客戶手中,而速賣通以前更多的是從大陸賣家通過郵政的方式配送,少量快遞配送,平均估計20天,甚至有的長達兩三個月才到達客戶手中。
事實上,中國跨境電商人第一波就是ebay,第二波其實就應該是全球速賣通了aliexpress,也叫SMT,第三波浪潮才是亞馬遜平臺,但是不少速賣通的朋友向我反饋在速賣通遇到了瓶頸,是不是因為阿里巴巴已經不再重視速賣通板塊了,市場的拓展陷入停滯。
其實看到這裡,我們已經可以對中國電商與美國電商做一個對比了。
如果是對比的電商公司,那麼亞馬遜目前是要強於阿里巴巴的。
但是如果對比的是中國美國的電商氛圍,我想,中國電商是要強於美國電商的,畢竟中國的電商公司滲進了社會的方方面面,甚至需要到國家出臺提醒不要連白菜的流量都不放過。
另外,阿里巴巴也還是在布局跨境電商的,比如收購lazada:
四、Lazada
Lazada(來贊達),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在線購物網站之一。Lazada的目標主要是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泰國用戶。
2014年這家公司營收1.543億美元,但淨運營虧損達到1.525億美元。
Lazada集團自2016年起成為阿里巴巴集團東南亞旗艦電商平臺。這也是阿里巴巴對東南亞板塊電商的布局。歐美幹不過你亞馬遜,東南亞我得儘量建立優勢吧!
五、Wish平臺
Wish是一款移動電商購物APP。由ContextLogic於2011年獨立設計開發,平臺通過反覆計算以及消費者行為和偏好的分析的個性化產品。
2020年8月,Wish以750億元人民幣市值位列《蘇州高新區·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第22。
Wish集團於2011年成立於美國加州高科技事業雲集的矽谷地帶,超過 75% 的用戶來自美國和歐洲,其中銷售額(GMV)排名靠前的歐洲國家為: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和瑞典。但是賣家主要是中國賣家。
六、Shopify
Shopify是由Tobi Lütke創辦的加拿大電商服務平臺,主要為賣家自建站(獨立站)服務。
降低小型商戶在網店經營上的技術門檻,是 Shopify 最基礎的業務。目前,已有超過一百萬家企業使用Shopify平臺創建了在線店鋪。
2004年,Tobi Lütke 上線自己的滑雪裝備網店 Snowdevil(Shopify 的前身)。2006年,Shopify正式發布。
七、Shopee
Shopee是東南亞及中國臺灣地區的電商平臺。2015年於新加坡成立並設立總部,隨後拓展至馬來西亞、泰國、中國臺灣地區、印度尼西亞、越南及菲律賓共七大市場。
Shopee隸屬於母公司Sea,Sea的名稱以Sea為名,是因為紮根於擁有5.85億人口的泛東南亞地區(Greater Southeast Asia)。
Sea由華人創業家Forrest Li於2009年創立於新加坡,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市場。Sea於2017年10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是首間於紐交所上市的東南亞網際網路企業。
2015年,Shopee作為Sea旗下的電商業務平臺,於新加坡成立,後拓至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及菲律賓等市場。
2016年,Shopee進入中國,並於深圳設立總部,全面開啟中國跨境業務。
Shopee是東南亞發展最快的電商平臺,也是國貨出海東南亞的首選平臺。
Shopee自成立起,一直保持成長。2018年,Shopee GMV達到103億美元,同比增長149.9%。2019年第一季度,Shopee季度GMV同比增長81.8%,總訂單數同比增長82.7%,App下載量超過2億。成為2019年第一季度東南亞地區訪問量最大,且唯一流量呈正增長的電商平臺。
此外,新興的購物平臺也會不斷在各國出現,這裡就不再深入。
其實從這些知名跨境電商平臺來看,中國賣家都是他們不斷崛起不可忽視的因素,這些想要擴大自身影響力的電商平臺,都需要中國賣家的鼎力支持,需要中國賣家提供海量質優價廉的商品和服務來滿足平臺上巨量買家的需求。那麼,這些機會中,會不會有你的一席之地呢?
本文由職場謀士小吳哥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素材,如有侵犯請聯繫刪除。
您的支持對我萬分重要,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