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訊 記者宋昀瀟 實習生盧錦霞報導:3月13日的一夜,對廣州某大學的眾多師生而言並不輕鬆。該校大四學生林某舜於12日晚失聯,尋人啟事刷屏了學生們的朋友圈,就連已畢業的學生也加入到了這場尋人啟事,希望早日尋見林某舜。14日凌晨,已失聯近48小時的林某舜終於聯繫了父親,稱因感情問題一個人想靜靜,「失戀」即失聯的話題卻引起了社會各方的熱議。
感情問題讓他選擇「人間消失」
3月12日早晨7點許,是林某舜與家人最後一次的聯繫,當時林某舜給林父發了一條簡訊,聲稱遇到了感情問題,他想不開。林父看到後大驚,打回電話時卻一直撥不通,「我真怕他出什麼意外!」焦急的林父在12日當晚便從工作地中山趕到了大學城,四處尋找林某舜。然而無論是在學校還是林某舜在南亭村的出租屋內,皆遍尋不得。焦急的林父又是報警又是四處拜託林某舜的同學幫忙尋找,整整48小時,林父告訴記者他都沒有睡過一個完整的好覺。
13日,通過派出所與運營商的排查,發現林某舜的手機定位在廣大和廣美之間的南沙快速路附近靠近江邊的地方。親朋好友立刻前往該地尋找,但都沒有尋找到其下落。
幸運的是,14日凌晨,林某舜主動聯繫了林父,稱自己在星海學院附近的校道上,林父告訴金羊網記者:「見到孩子時他的精神有點恍惚,他告訴我他只是一時煩悶,想一個人安靜一下。」
失聯學生臨近畢業壓力大 全校師生接力尋人
由於13日查出的林某舜手機定位靠近江邊,加上曾發「想不開」簡訊,引起了林某舜大學同學們的擔憂。13日晚上,關於林某舜的尋人啟事刷遍林某舜大學校友們的微信群、朋友圈,「昨晚10點多,一打開朋友圈都是轉發尋人的信息,大家都很擔心他會出事,紛紛接力。」該大學一名大四學生告訴記者。就連已從該大學畢業多年的校友也在各個大學相關的微信群被尋人啟事刷屏。隨著事件發酵,各大媒體紛紛跟進,不少人熬夜刷機關注林某舜的最近進展。
記者通過林某舜的好友試圖聯繫上林某舜,希望從中了解一下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給廣大熱心人士一個交代,但並未取得任何回復。林某舜的好友告訴記者,在他眼裡,林某舜是一位學習成績不錯,勤奮上進,會經常跑去自修室學習的學生。他還愛好玩音樂,曾是廣州大學吉他協會的會長,性格熱情開朗,為人耿直。而對於樂觀開朗的林若舜為什麼在這兩天會採取自我消沉的極端行為,好友猜測,因林某舜是一名大四學生,來自畢業論文、實習工作上的壓力可能或多或少影響到了他的情緒。
大學生失聯引眾議 有人理解有人批評
林某舜雖最後平安尋得,卻在廣州各大高校「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表示對林某舜行為的理解與同情,也有人認為大學生已是成年人應對自己行為負責不給他人添麻煩。
金羊網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與林某舜同校的在讀大學生。
有學生向記者表示,失戀即失聯的現象的確存在,「我之前有朋友失戀了也是這樣失聯了,喝醉酒了,手機又沒電了,舍友和朋友滿校園去找,幸好很快找到了。」也有人十分理解,「失戀了自己想安靜這種可以理解呀,用情更深的一方受到的打擊更大,一時間難以承受。」
但也有一些批評的聲音,王同學便直言:「善意不應該被浪費。大家都很擔心他,結果他這麼任性,應該罰他國旗下講話。」蔡同學看法類似:「他這樣的行為是有點幼稚的。因為真正成熟的人不會因為失戀這件事情就玩失蹤,害大家擔心不說,心中的疙瘩也沒得到消除,最後還是要回歸現實去面對的。」
心理學家獻言 情緒管理能力應從小培養
資深心理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楊靖有多年高校教學經驗,他向記者直言:「就我觀察,現如今大學生普遍存在情緒管理能力不強的問題,並且大學生的社交能力也普遍下降,他們更喜歡封閉自己在線上釋放。當遇到人際關係的困難,特別是親密關係的困難時,並沒有有效的調節情緒、緩解壓力的技巧。他們並不願意通過主動溝通去化解一些壓抑的情緒,而採取消極迴避。」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袁愛玲則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角度分析此事,「我們的教育需要反思,家庭和學校從小關注孩子文化課學習成績如何,忽視了對孩子心理品質、責任感、使命感等的重視和培養,造成現在孩子遇到問題會採取一些不太恰當的處理方式。」
「學生發『想不開』簡訊後就失聯,表現他對負面情緒控制能力較弱。如果學校和家庭忽視孩子心理健康、人格品質,僅僅是抓住考試、學習教育,未來青年人出現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多!」袁愛玲提醒道。
楊靖則建議,不管是大學生還是哪個年齡段的人,遇到重大挫折或者是情感問題時,第一,不要採取極端行為諸如自殺自殘。第二,務必保持通訊的暢通。第三,給自己設置一個期限,比如說需要多長時間去宣洩自己,恢復平靜。第四,儘量不要單獨行動,可以和朋友散步、旅行,最好是和朋友一塊做運動,「這是對於化解痛苦最有效的方法。」
編輯: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