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把地球儀變為檯燈 成都舊物改造展覽呼籲告別「隨意拋棄」
微景觀設計師廖曼伶用舊地球儀和舊瓦皮改造的檯燈。(朱虹 攝)
人民網成都10月22日電(朱虹)現代社會更新換代的節奏快,一些物品可能沒有壞掉就被新一代產品替代。同時,人們也逐漸失去了「修理」的觀念,形成東西壞了便丟棄的習慣。22日,在成都一家書店的角落裡,一場舊物改造展正積極呼籲市民告別「隨意拋棄」,開啟環保生活。
記者了解到,本次舊物改造展的展品選取的舊物幾乎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品。來自不同領域的環保人士,通過創意和藝術加工,讓廢舊物品的功能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現。
「讓兒時陪伴自己的地球儀,成為檯燈。讓家裡已經不再使用的瓷器,成為花盆。」微景觀設計師廖曼伶用舊地球儀和舊瓦皮改造的檯燈,以及植物微景觀擺件都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她告訴記者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美都是觸手可及的,關鍵是先別急著丟棄。
此外,現場的展品還有來自四川師範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的肖老師帶領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學生,用廢舊的牛仔褲、羊毛氈廢料改裝的手提包和小圍兜。以及,環保機構的志願者們用廢舊的紅酒瓶改裝成的果盤和燈具,現場共展出了近30件各式各樣的舊物改造作品。
在書店,此次舊物改造展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拍照留念,但同時也讓大家心裡犯了嘀咕。那就是,這樣的美學設計應該只有設計師們做得到,對普通市民來講是不是太難了?
「從整個展覽看,大家會覺得太美麗,不敢相信是廢棄物改造後組合而成的。但每一個單一的作品其原材料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環保設計師張茜告訴記者,即使是一個廢棄的籃子,也可能通過改造成為裝飾乾花的器皿。
「這些物品的二次利用絲毫沒有影響其全新功能的開發,外觀上也因為設計師的巧手打造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成都根與芽環保機構的負責人羅丹說,希望用多種形式和方法來傳遞環保的理念,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小舉動和選擇都可以採取用環保的方式。「每個人日常行動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對環境的影響其實非常巨大。」
(責編:羅昱、高紅霞)